蓄水可否缓解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31日15:54 楚天都市报 | ||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肆虐的洪魔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1998年的长江洪水让人们至今心有余悸;5月中旬,湖南又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超危险水位洪水,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三峡初期蓄水可否缓解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26日,记者就读者迫切关心的这一问题采访了三峡总公司建设部主任彭启友。 “如今年遭遇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初期下闸蓄水能起到一定的调峰作用。”彭启友说。 他解释说,三峡水库即使全部建成后,也不可能拦蓄一次洪水过程中的全部洪水,但能够通过“削峰滞蓄”的方式起到巨大的防洪作用。也就是说,当上游洪峰到来时,拦蓄入库洪水流量中超过下游安全泄量的部分,削去洪峰的峰尖,保证水库下游的行洪安全。 彭启友告诉记者,初期蓄水135米主要依靠已建成的1600米长的大坝和580米长的右岸混凝土围堰来挡水。目前,三峡工程左岸大坝已修至185米高程,右岸混凝土围堰已修至140米高程,考虑到汛情,围堰上又加了1.5米高的防浪墙。若遭遇特大洪水,可将水库的蓄水水位提至接近140米,这样一来就比蓄水135米时增加了20多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他说,在三峡工程的初步设计中,工程要在2006年大坝全部建到坝顶高程后才承担防洪任务。但如果今年的荆江河段防洪形势非常危急、沙市水位达到45米时,在确保大坝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三峡工程将实施非常调度,用滞洪削峰的方式,减少下泄,保证下游安全。 当然,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得到充分体现,还得等到2009年工程全部竣工时。届时,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将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千百年来的“心腹之患”。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