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成都市社会各界防治“非典”纪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5日17:1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5月8日凌晨5点,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邵秀玲拖着疲惫的双腿,终于躺在了五才村委会里那张简陋的小床上。从4月15日驻村以来,她已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像这样迎来黎明的第一缕阳光。 正是因为有上百名像邵秀玲这样的驻村干部,带动了全县近千名年轻党员、团员帮助务工人员家庭抢种、抢收,成都民工输出第一大县金堂虽有17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却只 “抗击非典,人人责无旁贷”。1000多万成都人民迎难而上,以高昂的斗志、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共同筑起一道道抵御“非典”的坚固防线。 “我是共产党员,危难时候不能临阵脱逃” 位于西南腹地的成都市,自古物阜民丰,有“天府之国”美誉。近1000多年来,几乎从未有过大的自然灾害,人民少有抵御大灾难的经验。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通讯、交通枢纽,人口流动频繁,密集程度全国少有。全市仅流动人口就有150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00多万。“非典”疫情突如其来,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这座城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危难面前,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地站到了最危险、最艰苦的战斗一线,近一个月来,在疾病控制中心、医院、学校、车站等防治“非典”工作一线,总能见到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忙碌的身影,检查防治工作,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市委书记王荣轩先后12次深入到进出成都的重要通道火车北站、双流机场,民工大县郫县、金堂等防范重点区域。“五一”期间,他更是天天出现在各大交通要道的前沿关口,郊区的农家小院,“双抢”的田间地头。 无声的行动就是最有力的号召。主要领导的身先士卒带动了全市成千上万名党员干部投身到抗击“非典”一线。奋战在抗“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在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时,更显现出他们博大的关爱和忘我奉献。4月28日,成都中西医结合医院贴出一张组织抗“非典”医疗队的倡议书。第二天,呼吸内科青年护士、入党积极分子李秀兰第一个来到院党委办公室,递交了请战书。她当时正在几十公里外的家中休息,听到消息后,连夜赶回。随后,全院220名医生、护士全部递交了请战书。市三医院呼吸内科医生沈建,新婚燕尔就离开妻子,住进隔离区,战斗在抗“非典”的风口浪尖上。妻子担心他的安危,每天3次电话叮嘱他尽快回来。沈建说:“我是共产党员,危难时候不能临阵脱逃,胜利最终会属于我们,你相信我。” “防治‘非典’,也是对我们科学创新能力的检阅” 这是一场人类与灾难的斗争,也是一次科学技术与病魔的较量。成都人民不仅用责任和勇气,让“非典”望而却步,还用创新的思路大胆探索,提高防治效率,增强抗击“非典”的水平和能力。 尽管成都市目前尚无一例确诊“非典”病患者,但成都市委、市政府从一开始就立足于抗大疫,加强了对医院、学校、集贸市场、商场等人群聚集地的监测和消毒;将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列为“非典”监测点,开设发烧门诊,每天实行零报告制度;构筑起全民防“非典”的严密网络,倡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成都市市长李春城说:“非典防治战役,既是对我们战胜困难意志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科学创新能力的检阅。”在加强与广东、北京等重点疫区联系,及时掌握其防治经验的同时,成都人民结合自身实际,取它山之石为我所用,创新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充分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群众智慧,全市乡村、社区以制度的形式把防治工作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金堂县赵镇桐梓村召开村民大会,制订“村规民约”公告于众,要求所有村民严格执行防控措施,预防因民工大量返乡而传入“非典”疫情;武侯区玉林街道办事处倪家桥社区3000多户居民签下“居民公约”,约定共同遵守家中有外来客人,必须报告楼院防非联络小组,从疫区回来,自觉到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等规定。 防治“非典”是一个全新课题,只有采用科学方法,依靠科学手段,才能更切实地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为保证各应急指挥中心的空中通道畅通无阻,成都市信息办联同相关单位,于5月7日将110、120、119、122的专线系统全部开通,现在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只需摘下话筒,无需拨号,其它3个专线电话立即就能接通;成都近郊都江堰市组织科技人员连续攻关,于近期研发了“SARS”计算机管理系统,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外出、外来人员等10项情况实行计算机信息管理。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查阅当天最新的数据信息,为“非典”防治工作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月28日,成都中西医结合医院贴出一张组织抗非典医疗队的倡议书。第二天,呼吸内科青年护士、入党积极分子李秀兰第一个来到院党委办公室,递交了请战书。她当时正在几十公里外的家中休息,听到消息后,连夜赶回。随后,全院220名医生、护士全部递交了请战书。市三医院呼吸内科医生沈建,新婚燕尔就离开妻子,住进隔离区,战斗在抗非典的风口浪尖上。妻子担心他的安危,每天3次电话叮嘱他尽快回来。沈建说:“我是共产党员,危难时候不能临阵脱逃,胜利最终会属于我们,你相信我。”“抗击非典:我们不能缺席”非典的侵袭唤起了全社会的责任心。在这场无情的灾难面前,成都社会各界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支援着抗击非典的战斗,展现出一幅幅和衷共济的动人画卷。不少市民动情地说:“我们的心从未像现在一样,与党和政府贴得如此之近。”数十名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卫校的学生主动请缨到成都非典防治指挥中心,值守120咨询热线,用专业知识和爱心为市民消除恐慌,解惑释疑;上万名大学生、机关青年走上街头,宣传普及非典防治知识,增强群众科学防病意识;四川杨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联通公司等企业纷纷捐赠数额不菲的药品、通讯设备;希望为战胜非典“尽一点力”;成都音乐界连夜排练,用《英难赞歌》《爱我中华》等歌曲鼓舞一线工作人员的斗志;四川文艺出版社加班加点,火速印刷出版《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送到全市各大定点医院……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们的言语惊人地相似:“抗击非典,我们不能缺席。”4月25日前后,由于一些传言影响,成都出现大面积食盐抢购风波,各大商场食盐储备频频告急。关键时刻,成都市有关部门采取紧急调运措施,同时在新闻媒体上讲明真相。第二天,排队购买食盐的人群就消失了。各大商场、超市的秩序恢复正常。迄今为止,全市各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抢购现象再未出现。市民们理解地说:“危难之际,有党和政府与我们同舟共济,我们心里踏实。” “岁寒知松柏,危难见真情”。灾难映照着一个民族的素质。西南财经大学部分毕业生从北京、深圳等地实习返校后,学校为了大家安全,要求隔离。正急于联系工作的大学生们没一个人提出异议;“农家乐”是成都一种常见的休闲方式,也是郊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春夏之交,正是一年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今年“五一”前夕,当他们得知为避免将非典传染到农村,国家不提倡“农家乐”旅游时,成都近郊龙泉驿、都江堰等地的农民主动打出“为了您和他人安全,农家乐暂停营业,请原路返回”的横幅。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何华章感动地说:“越是最危难的时候,越能感受到我们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人民的深明大义。”“防治非典是对科学创新能力的检阅”这是一场人类与灾难的斗争,也是一次科学技术与病魔的较量。成都人民不仅用责任和勇气,让非典望而却步,还用创新的思路大胆探索,提高防治效率,增强抗击非典的水平和能力。 尽管成都市目前尚无一例确诊非典病患者,但成都市委、市政府从一开始就立足于抗大疫,加强了对医院、学校、集贸市场、商场等人群聚集地的监测和消毒;将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列为非典监测点,开设发烧门诊,每天实行零报告制度;构筑起全民防非典的严密网络,倡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成都市市长李春城说:“非典防治战役,既是对我们战胜困难意志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科学创新能力的检阅,责任和创新同样重要。只要万众一心,依靠科学,群策群力,就能打赢这场硬仗。”这番话其实代表了成都所有与非典作着顽强斗争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在加强与广东、北京等重点疫区联系,及时掌握其防治经验的同时,成都人民结合自身实际,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创新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充分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群众智慧,全市乡村、社区以制度的形式把防治工作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金堂县赵镇桐梓村召开村民大会,制订“村规民约”公告于众,要求所有村民严格执行防控措施,预防因民工大量返乡而传入非典疫情;武侯区玉林街道办事处倪家桥社区3000多户居民签下“居民公约”,约定共同遵守家中有外来客人,必须报告楼院防非联络小组,从疫区回来,自觉到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等规定。 防治非典是一个全新课题,只有采用科学方法,依靠科学手段,才能更切实地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为保证各应急指挥中心的空中通道畅通无阻,成都市信息办连同相关单位,于5月7日将110、120、119、122的专线系统全部开通,现在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只需摘下话筒,无需拨号,其他3个专线电话立即就能接通;成都近郊都江堰市组织科技人员连续攻关,于近期研发了“SARS”计算机管理系统,构建数字管理平台,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外出、外来人员等10项情况实行计算机信息管理。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查阅当天最新的数据信息,为防治非典工作开展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新华社记者熊艳 丛峰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