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战斗” 感受小汤山医护人员衣食住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2日20:59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孙彦新 袁理)11日晚上8点半,郭晓钟医生做好了接收新入院病人的一切准备。9点10分,病人陆续到达。下了车,医护人员先给他们称体重,量身高,然后带入病房。 病房是这所刚组建不久的医院最核心和隔离程度最高的区域。占地25000平方米的汤山医院分为三个主要的区域。人们首先要经过的是生活服务区,也是医院机关的办公、生活,以及后勤保障区。这一区域内的人员不与病人直接接触,人们的生活与外界区别不大。 里面的两层都是隔离区,但隔离的程度有所不同。中间的一层是医护人员的生活区,由于这个区的人员大多与病人有过直接的接触,所以一旦进入这个区就不能随便出去。里面的人出去之前,必须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医学隔离和观察,才能与他人接触。在这个区内,人们不能随便串门,需要戴口罩,穿白色工作服,但尚不需穿隔离衣。 最里面的一层就是病房,600多名“非典”患者正在这里接受治疗,这也是隔离要求最高的区域。 郭晓钟接治的这名病人大约50多岁,刚一进病房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不停地拨打手机,显得非常烦躁。郭晓钟对他说:“你来这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治好你的病;我从沈阳大老远来这里,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让你早日康复出院。你的病现在治愈率很高,不要有顾虑……” 病人慢慢安静了下来,时间也到了晚上11点。大部分医护人员开始撤出污染区,郭晓钟脱掉最外面一层隔离服,来到半污染区的医生办公室,在计算机上填写电子病历,并写下医嘱。 在这里,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时,都要穿上三层厚厚的防护服。我们虽然与郭晓钟有过好几次采访接触,但即使当他脱掉了一层防护服时,我们还是很难认出他来。 这里所有人都穿着白色的上衣和裤子,戴着大大的口罩和防护镜。除了身材的高矮以外,能够看得出互相之间区别的,就只有鞋子的颜色和样式了。 忙完了这一切,已经接近午夜了。郭晓钟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了自己的宿舍,记者这时才有机会跟他说上话。“我们就是这样战斗的。”他用“战斗”这个词代替了“工作”。 他的宿舍在紧邻病房的A区。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1200名医护人员分住在三幢建筑里,分别被称为A区、B区、福来宫,其中A、B两区紧邻病房,福来宫相距几分钟车程,来回要乘坐班车,不过这个班车只能在区内开行,不能出区。 这里原是小汤山疗养院,房子宽敞明亮,几乎每间屋都有落地窗、阳台。郭晓钟的房间里,电视、电话、卫生间一应俱全,据说连洗澡用的都是小汤山的温泉水。 看到桌上还没打开的饭盒,郭晓钟这才想起,自己忙得连晚饭也忘了吃。饭菜不错,有鱼有肉,外加两个绿叶蔬菜,还有一个汤一个羹。 为了战斗的需要,这里的伙食搞得相当不错。A、B区和福来宫各有一个食堂,开饭时,大部分人都是自己来领,与厨师相隔一米,看公示牌点菜。为了避免人群聚集,拿到饭菜后大家回到自己房间里吃。餐具全部是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一次性用品。任何非餐厅工作人员不能进入操作间,所需原料也有专人运送。 食谱每周制定一次,并经医院的营养师最后敲定。 病人的伙食由生活服务区的食堂负责,那里有北京市旅游局和旅游集团选调来的56名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厨师。病人的饭先由人运到隔离区界,隔离区里的人接到后送到病房区,再由医护人员通过隔离窗口送进病房。 吃完了饭,简单地洗了个澡,郭晓钟很快地上床睡觉。 明天,还有新的战斗在等着他……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