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的故事--写在国际护士节来临之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2日10:30 生活时报 | ||||
何巍 摄 本报实习记者王辉通讯员黄显斌刘慧 她们是一群行走在鲜花盛开与荆棘丛生医路上的健康卫士;她们是患者生命的守护天使。在护士节这一天,让我们向她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护理传染病人40年 “我已经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40多年了,至今我仍然深深地爱着这份工作”。在全国著名传染病专科医院佑安医院,护理部主任陈东至今还记得42年护理生涯中的点点滴滴。 70年代,有一位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张老师,曾经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四次住院。当病人被抬进病区后,任护士长的陈东马上迎了上去,病人由于再次出血对救治已完全丧失信心,而且此时家人也离他而去,只见他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不住地喊着:“我实在受不了啦,我不想活了,不要救我!” 陈东立即安排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然后一手把摸病人的脉搏,另一只手轻轻地用毛巾替病人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突然“噗”的一声,1000m l的鲜血一下子从病人的口中喷出,陈东的脸上、工作服上立即被鲜血染红。 病人再次呕血,需要紧急抢救,陈东立即为病人下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导管终于插进去了,陈东正准备去换洗衣服,突然听到护士的惊叫:“别拔管”!陈东转头一看,只见病人正双手持管用力向外拔,结果充好气的导管卡在咽喉部,造成呼吸道梗阻,病人已憋得脸色发紫,几乎就要窒息了。千钧一发之际,陈东迅速放掉了导管气囊的气,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陈东还找到了他的妻子,终于使这位悲观厌世的病人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最后患者在妻子的陪伴下高兴地回家了。同时也留下了一面写着:“佑安传美名、医护似亲人、医术更精湛”的大红锦旗。 从普通护士到护士长又到今天的护理部主任,陈东代表着一代又一代护理工作者的满怀爱心和奉献精神。从护理白喉、乙脑患者,到护理肝炎、艾滋病病人,再到今天的“非典”,各种各样的传染病患者都是从这些身为人女、身为人妻、身为人母的护士的呵护下走上康复之路的,她们自己得到的太少,而奉献给病人的又太多太多,她们甚至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去护理病人。陈东动情地说:“我对传染病护理事业的挚爱日久弥深,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传染病病人的守护天使。” 在抗典一线的护士长 与“非典”打交道的第一天,解放军302医院护士长王岩就接到了家中的电话。小保姆告诉她,梦梦上午在学校开始发烧,体温已经达到39.4度。此时,她的脑海里最先涌现的是“非典”,随后是一片空白。在安慰了梦梦几句后,嘱咐保姆赶紧带梦梦到附近医院就诊。挂完电话,又继续她的护理工作。下班后,她立即询问梦梦就诊的情况,在得知是一般感冒后,才放下心来。第二天下午,正准备进病房的她又接到了女儿带着哭腔的电话:“妈妈快回来,小姑姑也发烧了……”她知道自己在一线战斗不能让家中的事分心。挂完电话,她立即向一位朋友求援。 带着手套为病人扎针成为护理“非典”病人的难题。因为有些“非典”患者经过高热期后,血容量相对不足,血管充盈不够,隔着手套扎针根本找不着感觉。王岩主动把这些“难活”揽到自己身上。为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她常常摘掉手套给病人扎针,确保“一针见血”。一位病人因此长叹说:“你是在冒死救我啊”。 4月20日晚上,年龄均不满21周岁的年轻护士董文娟和张燕,从晚上12点开始急救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非典”病人去世,整整忙了一个通宵。病人死后,其家属要求按他们家乡的习俗为死者整装穿戴,两位护士为死者穿了6层衣服,最后给死者垫上“金”缎、盖上“银”被,死者家属自始至终隔窗相望。临走时,家属为感谢两位护士,给她们磕了3个响头。第二天王岩知道了此事,她把两位叫到跟前,狠狠地进行了批评:“我说过,凡是重大抢救,必须由我上。” “别怕,你们跟我来!” “护士长,我害怕,我好像在做梦!”解放军302医院二病区一位年轻的护士在进入“非典”病房的一刹那,突然转过身抱着唐永红护士长喃喃地说。 唐永红轻轻拍着她的肩膀,对身边所有的护士说:“别怕,你们跟我来!” 当时,“非典”来势凶猛,传染性强,身为护士长的唐永红总是冲在最前面,毫不退缩,带领护士们深入病房,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输液打针、喂水喂饭、端屎倒尿,与特护人员一起为病危患者翻身、扣背、更换被服,调节呼吸机等等。有时工作连续达10多小时。为找到坚守“火线”的理由,她悄悄去做了血常规、肺部CT等检查,在确定各项指标正常的情况下,她主动找到院领导说:“现在护理工作这么忙、病人病情这么重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也是护士和病人最需要精神支柱的时候,这个时候我怎能当逃兵呢?”就这样,唐永红执意和战友们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患者身旁没有亲人陪伴,又不允许探视,他们心里难免会感到孤单。为此,唐永红发起成立了“送温馨小组”,每天到患者床前,主动询问需要什么,为病人购买生活用品、报刊杂志、水果食品,为病人制作可口的饭菜、联系亲朋好友,并留下24小时联系电话,只要需要,随时通过对讲机或电话联系。患者感激地说:“患病是不幸的,可是能够遇到你们这么好的护士,又是幸运的!” 我要做学者型的护士 传染病病人不仅有躯体上的疾病,他们的心灵同样脆弱。它需要护士给予病人更多的健康知识。佑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护师闫素英老师说:“现在我们需要学者型的护士。”在佑安医院,人性化照顾并运用自理学说知识增加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情感投入,已使患者出院后能够延续自我护理程序。 闫老师记得:1995年有一位肝硬化病人有大量腹水,经治疗后出院时,闫老师耐心地告诉他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尤其是饮食方面一定要把握好,因为病人一旦进食蛋白过多就会引起昏迷。这位患者一直按护士的讲解去做,直到今天,他还健康地生活着。 当然,传染病医院的护士更需要理解。佑安医院感染科护士长朱伟平说:“同是吃五谷杂粮,谁能不得病?在这里工作,被感染的几率更大,这就更需要我们具有比综合医院的护士多一份献身精神和奉献一切的勇气与志愿。”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