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汤山”全揭秘:施工克服三大难题(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1日09:39 每日新报 | ||||
天津“小汤山” 尽管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但工地仍然一片繁忙。变电站的电路安装正做最后的调试,已经运来的医疗仪器摆满走廊,病房内的闭路监控显示屏已经开始工作。 医患各行其道病房昼夜排风 整个医院共有三个进出口———医护人员进出病区入口在中部,医护人员生活区进出 “在这座医院内,医生、后勤和患者是三大构成人群,我们这样设计进出口的目的就是充分考虑到三类人群的安全,让他们各行其道,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 负责本次改造设计的市建筑设计院孙设计师介绍说:“安全是设计时考虑的重中之重。以中路进出口为例,这个通道只允许医护人员进出,我们对此设计了三重消毒口———医护人员上班时从左进口进入病区,更衣室和缓冲区都设有紫外线消毒灯,对他们进行第一轮消毒;下班后医护人员的身上已经粘上病毒,那么在右出口我们设计了三重消毒口和两重淋浴,全部安装紫外线消毒灯,保证最彻底的消毒。” 从左侧入口进入生活区后记者注意到,所有住房内都设有独立卫生间和淋浴喷头,约10平方米,住两人。生活区还包括餐厅、休息室、办公棚等附属设施。 病人从右侧入口进入医院。距入口约三、四十米有一座白色的房子,这里被称作接诊室。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在这里经过诊断后加以区分。疑似病人被送入正对医院门口的三层前楼。记者看到,该楼东侧(即右侧)已经安装了户外楼梯供疑似病人使用。据有关设计人员介绍,该楼的二、三楼的全部房间和一楼的小部分房间,共105间,将用来接纳疑似病人。医院会确保每个疑似病人单独使用一间房间,以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病人在接诊室被确定为非典病人,则会直接由北侧入口送入四层高的后楼,进入住院病房。后楼有两百多个床位,根据房间的大小和格局分为一人间、两人间及三人间等。进入病房前先进入约三平方米左右的缓冲区,缓冲内的水龙头均为感应水龙头,不需用手拧,避免造成交叉感染。房间配有马桶、水盆和淋浴的卫生间、空调、可视电话、监控器、氧气、吸痰器等,设备相当齐全。门是PVC材料,消毒十分方便。每间病房设一个洁净窗,用来递送药品、食物等。洁净窗由两层玻璃窗构成,之间的小通口设有消毒灯。医护人员可以打开外层玻璃窗将食物等递入,放在小通口,再由病人打开里层的玻璃窗取入病房。 设计人员介绍说,每间病房的空气都处于“负压”状态,因为排风机不停地把病房的空气强行抽出,再由距地面30多米的烟囱口排出。这样,可以使外界的空气朝病房流动,而病房的空气由合理的途径排出。 后楼楼道里的窗户分上下层,下层固定,只能打开上层。这种窗子的目的除了通风外,还用于防止病人擅自离开医院。 后楼往北是焚烧炉,用于焚烧污染物。所有的物品在焚烧前都会先经过消毒。 相关设计人员对记者说,选择位于外环线的中铁十八局集团中心医院作为非典的定点接收医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四邻不靠”的地理位置。该医院三面是马路、废弃的工厂和空地,只有一侧有少数居民区。这里空气很好,而且有医院的雏形,水电等可以很快接过来。另外,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楼间距为25到30米,这里达到了48米。 5000人立体施工优质建材保用20年 96小时建成新非典定点医院 “8个小时设计,96个小时施工。”负责医院设计工作的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有关设计人员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两个紧迫的数字。 “医院是现有的二级医院,施工面积有2.7万平方米,改造起来很困难,时间上也很紧张。废弃的管道要重新安装,外廊也要重接。内部格局也有了较大变动,房间要隔成单间,加卫生间,很复杂。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遵循。之前我们去过小汤山进行考察,但主要还是根据过去建医院的一些经验。要达到安全标准,要把病人走道和医护人员的走道严格分开,要求的技术含量非常高。要解决的难题有房子接外廊问题,污水处理问题等。” 设计人员透露,这次选用的都是优质的建材,保质期为20年,实际使用中时间会更长。“每个卫生间做过24小时闭水实验。房顶用高压水打过,以试验出现暴雨后房顶是否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96个小时的施工工作则由建工集团(总承包公司、二建、三建、六建、机电设备安装公司)、铁路十八局、房建集团完成,最高潮时施工现场多达5000人。 三建生产集团负责收治非典病人的四层后楼的改建。生产经理吴庆祥说,由第一分公司,第三分公司,安装分公司,机施分工司,装饰分工司,商品混凝土分工司等众多分公司参加。 “老楼改造成新楼,要达到医疗标准。施工人员日夜工作,很多人都是连续工作48到60个小时。”记者还见到了三建副总工程师、劳动模范范玉恕,这些天他一直不分昼夜地忙碌在施工现场。 项目经理高象轩领着记者讲解病房里每一个改造过的地方。“所有门都改了,很多地方都要打通墙壁安装门窗,还要隔出卫生间,安装洁具。还有地板、吊顶、水管、洁净窗、监测器……” “我们采用立体作业,上也有人,下也有人,电力跟不上,特地运来了四台发电机。吊车也在不停运转,安装外廊时动用50吨大吊车两台,20吨吊车三台。” 医护人员 熟悉新家 生活用品 院方提供 “5月10日医院开始交接,5月12日18点病人将正式进入,我们今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熟悉病房、医护和住宿区域的分布情况,进入病房检查仪器看看布局,其中除必备的电灯、呼叫器、氧气外,还有电话、电视、空调的插头。此外,还要对卫生间内的淋浴、洗手面盆等设施的感应系统进行试用,需要增加什么东西,哪些设施还需进一步改进等工作。上午查房时看到病房内基本上都安置好床架了,被单和褥子也陆续运来,下午和明天的大量工作应该是整理病床和作医疗仪器的最后调试。还有专门的厨房,每天伙食标准每人是50元,除保证医护人员的营养外,医护人员的健身娱乐也被周全地考虑进来,在一周内还将为大家配备好台球、乒乓球桌。” 5月10日上午10时,天津市医科大学医学系统各路人马集中到中铁18局中心医院。改建后的医院被医科大学所属7家医院(总医院、第二医院、肿瘤医院、第三医院、医大代谢病医院、医大口腔医院、医大眼科医院)正式接管。 本次进驻的医护人员第一批人数为150人,以后根据非典发病情况将增派人员,后备队伍现在已经作好准备,随时听候调配。 医科大学所属7家医院所抽调来的第一批医护人员,当天主要工作是参观病区,熟悉自己岗位的工作环境,熟悉哪是出口哪是入口。院方表示,开诊时还会增设路标,各医院的医护人员门诊和疑似病房人员分别作开业前期准备,5月9日已经有部分床架、床单被褥、床头柜摆放入房。 下午13:50,天津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士长李玉红才回到临时指挥部吃饭,匆匆忙忙地将饭粒扒进嘴里,旁边已经开始今天第三次护士长会。会议要求每个医院的护士长登记本院医护人员的鞋号大小。李玉红告诉记者,所有医护人员的生活用品全部由院方提供,包括洗漱用具、鞋帽、衣服,甚至内衣,“几乎是空身进来,什么都不用带”。 记者在当天的培训动员会上了解到,从医大7家医院抽调来的这150余名医护人员大多没有直接参与过非典病人的医护,即将接手的这项工作对他们来讲是全新的,今年刚刚从护校毕业的护士吴晓云说,“准备工作做充分了,保护好自己,我想没什么困难。” 本版撰文新报 记者张奕姿 曹文雨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