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恐惧心理减轻 家乐福又火香山人多(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0日15:59 千龙新闻网 | ||||
三元桥又堵了 千龙新闻网9日电 “三元桥又堵啦……”早上9点,行驶到三元桥的出租车司机李师傅有点喜悦地念叨。“五一”过后,人们便经常能听到这种喜悦的念叨:家乐福又火了,麦当劳又排队了,香山上人又多起来了…… 的确,随着信息的透明化和政府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北京人对“非典”盲目恐惧的心理减轻了不少。节后,北京人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正常生活,生活开始微笑着继续。什刹海边 三元桥又堵了 北方出租车公司的李师傅今天在三元桥遭遇了一次小小的堵塞,大约3分钟后,李师傅的车开始缓慢行使,然后加速。“前两天车少的厉害,这两天路上的车又多了,这个城市又活起来啦。”李师傅有点喜悦地念叨。据有关部门统计,“五一”过后,北京市的交通流量有明显上升。 李师傅告诉记者,五一前,他每次“趴活儿”一趴就是近两个小时,去哪儿都没人打车,从早上8点到晚上5点,只能拉七八十块钱。“在二环路上开车时速能达到80公里,一条路上前后左右几乎没什么车。”李师傅说。 而从5月5日开始,李师傅发现了车流量和出行人数的上升。现在,李师傅在一个地方趴上半个小时就能有活儿,每天能拉上一百五六十块钱。路上的车多了,车速也慢了不少,偶尔还能赶上个小塞车。“人们需要生活,一个城市需要热闹,堵车虽然让人心烦,但它却让人看到希望。”不少受访者表示。 在某报社工作的宋女士度过了5天的假期后开始每天乘坐公交车上班。“车上不再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了,坐公交车的人比前几天多了,看得出来都是赶着去上班的,大家的生活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了,真高兴。”宋女士说。 来自北京公交、地铁、铁路、民航等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的统计也表明,节后乘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出行的乘客大大超过节日期间,其中仅公交电汽车发车就超出8万车次。而节前的5天内,北京公共交通、地铁、出租汽车和旅游客车共运送乘客仅1812.22万人次,不足平日一天中半数的客运量。 家乐福又火了 5月5日是“五一”放假的最后一天,这一天的家乐福国展店里随处可见戴着口罩的购物者,顾客流量明显回升。在店门口竖立着这样一块牌子:全体家乐福员工目前已全部佩戴口罩,除此之外生鲜食品区域还要求员工佩戴手套;家乐福员工及店内工作人员在每天上岗前都已经过进行严格的体温测试;食品品尝活动已全部停止…… 看到这块牌子上的字,从事文字工作的成小姐放心地走进超市。“人挺多的。”成小姐说。给成小姐印象最深的是,购物者的脚步明显放慢,心理状态也放松了不少;买大堆方便食品“囤积”在家的购物者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人们又恢复到了以前的“逛”超市状态。 成小姐看到:在特价的储物箱前,不少顾客驻足挑选;厨房用品的货架旁、地上摆放了三四个平底锅,一对年轻男女正在仔细挑选。在付款处,购物者开始排队,每行队伍都在10米左右,成小姐说,等排到她的时候都有点出汗了,除了脸上的口罩外,那天的家乐福基本上看不到“非典”的“后遗症”了。 来自北京市商委的消息称:自5月4日起,北京市商业企业营业额开始逐渐回升,超市企业更是稳中有升。据贵友大厦业务部负责人介绍,与去年“五一”黄金周相比,今年5月1-5日贵友大厦的营业额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0%。但与4月中下旬相比,已大有好转,上升了50%左右,同时进店人数也上升了40%-50%。 今年4月底,华堂商场的进店人数骤跌至平时的40%左右,但“五一”期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进店人数比4月底增长了100%,每天达到1.5~2万人左右,营业额也已经接近去年同期的90%。华堂商场负责人表示,商场营业额的回升主要归功于超市的作用,超市营业额由原来总营业额的不足30%,攀升到现在的近40%。 全聚德又十几桌了 在全聚德前门店,这两天的食客在吃饭时间已经回升到十几桌了。为了保证食客的健康,全聚德每天对餐具消毒两次。“如果顾客有要求,我们还可以帮他们分餐。”全聚德一位服务员说。餐馆的消毒措施拉回了不少顾客,全聚德每天的顾客比前段时间大约增加了7、8桌。 在某报社工作的廖先生这两天也发现附近小餐馆的用餐人数有所上升。几天前,廖先生每次下午去这家叫“三湘”的餐馆吃饭时,都会顺便问老板,自己是当天的第几位顾客。“回答不是第三就是第四。”廖先生说。而这两天,廖先生再去吃饭时,发现旁边同时会有四、五人和自己一样在吃饭。 北京市近期对11家餐饮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5月4日这11家餐馆共实现营业收入118466.2元,比前两天上升269.6%;共接待4098人次,上升279.5%。北京的早餐市场则一直比较平稳,华天、丽华、百万庄园、聚宝渔港、眉州餐饮集团先后推出并加大外卖、外送业务。有关人士指出:随着“非典”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北京的餐饮市场开始回升。 在北太平庄附近的一家火锅城,几个顾客正要走进就餐,迎宾小姐用“非接触式红外体温剂”给他们测试体温,测试体温正常后,这几位顾客放心地走进餐厅。 目前,北京市许多餐饮企业为了避免“非典”病毒的传播,保障食客安全就餐,大多配备了1秒钟就可以显示体温的“非接触式红外体温剂”。“餐馆采取的措施让我们放心。”一位刚刚从一家餐馆出来的先生说。 香山又游人如织了 5月2日,在中关村某公司市场部的赵小姐和几个朋友驱车赶到香山脚下时已经是下午2点了。即使在这个时候,赵小姐的朋友去车场停车时还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车太多了,车位已经满了。经过短时间的等待,赵小姐一行才拿着门票进了香山。 一进门,赵小姐和她的朋友们就一把把口罩拿掉了。“山上根本就没有戴口罩的。”赵小姐说。在这里,赵小姐看到的是穿着吊带的女孩、身着短裤的男生和戴着太阳帽的游人。虽然没有达到摩肩接踵的程度,但爬山的人还真不少,从山顶和半山腰不时地传来“哎嗨嗨”的喊山声。 五一以来,包括香山、八大处、北海、什刹海等地游人开始增多,三里屯、北海等地的酒吧和咖啡馆人数也有所回升,北京人又开始恢复了休闲和消遣。 在什刹海的湖面上,有小船在漂荡,船上人或在谈天或在远望,还有一些人在进行划船比赛。沿后海岸边,有许多人在遛狗,狗的主人们互相夸着对方的狗漂亮或健壮。岸边树阴下,有年轻人跳来跳去地打羽毛球。 北海旁的街边酒吧、咖啡馆摆了许多的椅子桌子在岸边,有三五朋友坐着聊天的,有小恋人手拉着手羞涩谈情的,更有外国人边喝咖啡边看湖上风景。 在三里屯的酒吧,光顾的人也多了一些,一名在中关村工作的先生告诉记者,他5月8号刚去过三里屯。“人比前两天多了一些,前几天‘风声’紧的时候,大家都不敢去了,这几天又缓过劲儿来了,知道了不少‘非典’的常识,恐惧心理减轻了不少。”这位先生说。 打咨询电话的少了 “非典”初期,不少人对自己进行了“自我封锁”——把门关严,杜绝跟外界的一切往来,他们一遍遍地打“非典”咨询电话,不知所措。如今,随着信息的透明化和政府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居民开始理性地对待“非典”,他们对“非典”盲目恐惧的心理减轻了不少。 几天来,北京市预防“非典”恐惧综合症心理援助热线已经从每日600余个下降到了每日300余个。“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于‘非典’心理上的恐慌期已经度过。”心理援助热线的于主任说。 最近,北京市统计局信息咨询中心民意调查网在城八区范围内,采取国际通用的电话等距调查方式,随机抽取1800位市民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显示,随着中央及北京市加大抗击“非典”工作力度,使得北京市民对“非典”的态度更趋理性、平和,恐慌情绪明显减弱,市民抗击“非典”的信心增强。 市民在回答“您和您的家人目前对‘非典’的基本态度”时,有89.1%的市民表示要“加强预防”,表示“恐慌”的市民仅占4.9%。与半个月前的调查结果相比,“加强预防”的市民比例上升了10.8个百分点,表示“恐慌”的市民减少了2.9个百分点。55.9%的北京市民在“五一”期间出过门,包括购物、遛弯和去公园等。 在北四环的芍药居小区,每天晚饭后都有不少居民全家出动在小区内一块空旷的地上放风筝。刚过60的李老先生坐在草地上,看着孙女跑动的身影,听着孙女银铃般的笑声。李老先生说,这些天看了大量报道,小区也进行了很多宣传,自己采取了很多措施,所以对“非典”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恐慌。 在什刹海湖边,刚刚买完菜的关大妈说,关于“非典”的报道她每天都看。“按照政府的要求做,注意个人、家庭卫生,我们好好的生活就是对抗‘非典’最好的武器。”关大妈很爽朗地笑起来,“还是该干嘛干嘛呗。” 王府井的天主教堂前有一块空地,几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在玩滑板,旁边的石凳上坐着逛街累了的人,暖融融的阳光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在外界看来,北京就象一个大疫区,身处里面的人危险无比。而事实是,在这块土地上,老百姓的生活已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恢复,日子一如既往。如同一首歌里唱的,“只要那火热的旋律在风雨中响起,人间处处皆春意,生活微笑着继续。”陈艳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