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一工地5日凌晨紧急就地隔离80名民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7日07:10 燕赵都市报 | ||||
本报记者许静 赵志国 5月5日凌晨1时18分,一连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在省会桥西区防疫站值班室响起。电话是石家庄市防治非典办公室打来的:省会桥西某建筑工地的一名工人被省二院确定为非典疑似病人,凡与这名工人两周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都必须马上调查!范围被圈定在这名工人所在的省会桥西某建筑工地一号工地,那里住着他的80名工友。 102名防护人员半小时内奔赴现场 对桥西区防疫站站长张喜成来说,三更半夜接到这样的紧急电话并不是第一次,但这一次却显得格外不同。一座尚未竣工的住宅楼,80名毫不知情的民工,工地出口众多,并且紧邻居民区。半夜被猝然惊醒的民工看到“全副武装”的防疫站工作人员,心理上能否接受?当晚在桥西区防治非典办公室坐镇指挥的是副区长邓小梅。接到防疫站的电话后她感到了形势的严峻。但如何在开放性的地点实施隔离,怎样确保现场不发生混乱?她和防治非典指挥部的同事立即投入了战斗。 1时48分,张喜成带队的防疫站流行病学调查组和消杀组赶到现场,与此同时,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共102人也相继到达。建筑工地各个出口被紧紧守住。 80名民工被就地隔离 为了不惊扰睡梦中的工人,防疫站让乡领导把一号工地负责人冯某单独叫到工地外向他说明了情况,让他回去把正在熟睡的民工们叫醒,对他们作好隔离前的解释。 解释工作进展顺利。很快,防疫站流调队人员和桥西区医院医务人员进入一号工地:80名民工分成4人一组由桥西区医院测量体温,然后防疫站流调队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个案调查,姓名、性别、体温、两星期内的接触史等均被详细记录。早晨5时30分,个案调查完成。80名与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被就地隔离。 流调队撤出后,防疫站消杀组工作人员进入隔离现场,疑似病人居住及工作的地方被严格消毒,两千多平方米的外围环境也进行了预防性消毒。 8时整,战斗了半夜的工作人员撤离现场,进出工地的一条百余米的土路也最终完成消毒。来不及脱掉防护衣,消杀组的两个壮小伙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穿三层防护衣、头戴两层帽子,三层口罩、两层手套,长筒胶鞋,光这一身‘行头’,一动不动也会出一身汗,别说几个小时连着干活了。”张鑫的嗓子哑哑的。 两天4次测试我们体温正常 “一个工人被钉子扎伤了脚”,5日下午17时,工程负责人崔先生接到来自隔离区的电话。“当时我们很着急,工地既不能擅自把工人接出来治病,也不能叫医生进去包扎。经过多方联系,当晚19时30分‘120’把工人接到了医院。” 昨天14时,工人们已经被隔离33个小时,记者来到工地现场,除了本该喧嚣的工地格外安静之外,感觉不到有什么异样。看到有陌生人来,隔离区的许多工人都探出头来看,还有人站在刚封顶的楼顶上向我们挥手。几个戴着口罩的老大爷身佩红箍守在工地外围。走近隔离区,记者看到,一号工地的三个入口都设立了栏杆,一张写着“防止非典,禁止入内”的纸贴在北侧大门的门卫室外。同行者告诉记者,要不是防疫站工作人员领着,记者也会被他们挡出去。 隔着栏杆,隔离区里的冯先生和记者相距不过10余米。他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从昨天到今天下午,我们测了4次体温,没有发现异常的,大家都比较放心。今天大家情绪挺好,主动开始打扫卫生。”他还说,隔离后,工人们每人住一间屋,吃饭时按工种分开吃。现在已有二氧化氯消毒液、10个体温计、5袋白面和一些新鲜蔬菜先后送进了隔离区。 链接 有关隔离 隔离是控制传染病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划定疫区是为了防止疫点外污染,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是根据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疫点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划定区域。在农村一般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镇或毗邻镇,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的地方叫疫点,一般是指患者生活、工作的场所。疫点隔离范围有的大,有的小,这与病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有关。隔离并不是无限期的,由于非典的潜伏期是2到12天,如在隔离两周后,留验医学观察没有发现可疑症状,可由实施隔离的部门宣布解除隔离。 (赵志国 许静)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