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见证父母情、母子情、同志情、夫妻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7日05:18 时代商报 | ||||
随着沈阳市一例非典疑似病例在皇姑区被发现,加之一些重要的党政机关、学校等单位都位于这里,皇姑区在这场非典阻击战中的任务便尤为艰巨。连日来,本报记者对皇姑区“抗非”生力军——皇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动队进行了跟踪采访,记录下了来自“抗非”一线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真情故事。 “半夜爬起给女儿留条” 秦禹掏出钥匙,格外小心地将它伸进锁孔,轻轻地转动。他爱惜的并不是门锁,而是担心夜深人静中的开门声惊醒了熟睡的女儿。自从4月28日沈阳出现首例非典疑似病例,他带队出现场以来,他已经两天没回家了。饭桌上,是上初中的女儿吃剩的面包和方便面,边上还有一张纸条,“爸爸,你放心工作吧,我挺好的……”躺在床上,这位皇姑区疾控中心主任怎么也睡不着,一会想马上下厨房给女儿做点好吃的,一会又想亲亲熟睡中懂事的女儿……最后,这位眼含热泪的中年汉子提起笔写道,“好女儿,爸爸战斗在非典前线,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就是你对爸爸的最大支持。” 非典让10岁男孩像个大人 “妈妈,工作的时候你千万注意安全,注意休息,我和爸爸都很关心你、支持你。”当翟红在电话中听到儿子的声音时,她的眼圈红了,她不能相信这些话出自她刚刚10岁的儿子的口中。翟红是皇姑区疾控中心业务办主任,平时她已10岁的孩子多少还有几分娇气,可自从她参加非典机动队和几次因出疫情现场而无法回家后,孩子好像突然“长大了”。 连日来,翟红都是夜深了才能回家,天刚亮又走了,孩子是“两头”见不到她,白天只有在午休时翟红才有空接听孩子的电话,翟红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不到妈妈,你想妈妈不?”而孩子每次的回答都让她感动得想哭,“想,但我的妈妈不上,谁的妈妈上呢?” 拎只鸡给同志们补补 在办公楼内煮鸡汤,大家品尝的事,在皇姑区疾控中心还是“头一遭”。 前几天一大早,该中心检验员李静华便拎着一只鸡来到了单位。头天值了一夜班的机动队员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鸡汤的香味便已飘了出来。用李静华的话说:“我虽然不是一线的机动队员,但我也想出力呀!就让同志们喝鸡汤补补吧!” 我的孩子成了幼儿园的“晴雨表” 有传言“疾控中心人员接触非典机率大,要离得远点!”最反对这话的就是皇姑疾控中心的消毒人员赵津,最有发言权的人也是赵津。因为几天前,他只有三岁半的小女儿从所在的幼儿园带回了这样一个“骄傲”消息:她现在已是幼儿园的“晴雨表”或者说是“行动指南”了。老师们每天都先问她的感觉和状态,她如果“没事”,全幼儿园一切“照旧”。可是从阻击非典开始直到现在,赵津的女儿依然每天“骄傲”地去幼儿园,又每天“骄傲”地从幼儿园回家。 两天掉了八斤肉 宋光是皇姑疾控中心的消毒员,也是有名的“胖墩”。平时总苦着脸核计,“啥时能瘦点呢?”可是非典一来,他的“理想”开始实现了,从4月28日到四院出现场,“五·一”期间一量,两天为四院消毒的工作让他整整瘦了八斤。采访时,记者告诉他注意身体,他却一拍肚皮,“没事,还有这么多呢,就当减肥了!” 小夫妻同上“前线” 人常说“小别胜新婚”,但其中的真正“滋味”又有谁知道呢?皇姑疾控中心的检验科长杨静与工作在皇姑卫生监督所的丈夫,双双被派到了非典“前线”上。杨静在疾控中心机动队值班,而她的丈夫则在三台子路口检查入沈车辆。两人的单位在一个办公楼里却只是偶尔换班时才能见一面。但是,即使这样,两人的想法都是,他们的小家可能暂时失去了团圆的机会,但却能换来更多家庭的安心团圆。 三十四个小时没合眼 虽然沈阳市第一例非典疑似病人出现在4月28日,可此前,皇姑区疾控中心已经打了一场硬仗。4月26日开始该中心不断接到怀疑是疫情的报告,皇姑疾控业务办主任崔红告诉记者,从4月26日开始,皇姑疾控中心的四个机动队便开始了对每一次疫情通报电话的核实与排查,而且不分早晚、大小,都是逐个现场、逐个接触者地一个个排查,从26日到27日,48小时中,机动队员的连续工作了34个小时。 回想起那段经历,机动队员们表示,他们并没有白费力,经排查,报告电话中没有一例非典或非典疑似病人。虽然这些工作是人们所不知的,但是这未曾合眼的三十多个小时却为他们增加了至关重要的实战经验。直接影响4月28日成功、迅速、彻底地完成在四院发现的非典疑似病人的接收、转运和后续的消毒工作。主任记者于江涛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