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一线护士手记(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6日17:02 中国新闻网 | ||||||||
一千二百名三军白衣将士向“非典”病毒开战。作者:贾国荣(资料图片) 医护人员在北京小汤山住地准备隔离服。作者:王丽南(资料图片) 中新网5月6日电 随着第三批312名医务人员5日按时抵京,全军和武警部队紧急抽调1200名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的集结任务宣告完成。为支援首都决战“非典”,连日来,受抽调单位出现了“父亲为儿子请缨”,“新婚妻子鼓励丈夫上‘前线’”一幅幅动人画卷。 以下是一位正奋战在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一线的护士应约为本网撰写的手记: 手记一:登珠穆朗玛的感觉 老妈今年53岁了,偏偏是带着老花镜学会了发短信,4月30日早上我收到了她的一条信息:“闺女,7000民工8天建成小汤山医院,上千张床位,真是太快了!”我把信息念给姐妹们听,一同分享着我们小汤山医院在遥远城市的闻名。但是妈妈,你可知道,你的宝贝女儿就是全军支援小汤山医院的1200名医护人员中的一员啊! 这次抗击非典,我们307医院十名姐妹联合304医院的战友共同组建重症监护病房。大家都是“瞒”着家人请缨参战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十个姐妹十指连心,为保国安,责无旁贷。 因为病毒可以在头发上存活6小时,所以我们必须把头发剪掉。军军一大早在窗前呆坐,油亮的头发象是会说话。我忽然想起,她新婚燕尔,结婚照还没来得及拍,难怪会黯然神伤。 已经出来一个多星期了,19岁的小茹想妈妈,几次拨通电话,可是一听到她妈妈的声音自己又两眼泪花,妈妈啊,女儿是不想让你牵挂,只好又把电话挂断。 以往的“五一节”都是热热闹闹,今年却是格外宁静,象大战前的寂静。午夜,第一批病人将由佑安、地坛、北大等13所医院转入小汤山,我们负责所有病员信息的收录及病员的转送。此时此刻,每个姐妹心潮澎湃。夜幕刚刚落下我们便开始紧张地准备了,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我们要穿三层隔离服、隔离鞋袜,还要戴护目镜和三个16层的棉纱口罩才能接触病人。室外气温32度,第二层防护服刚一上身便被汗水紧紧吸附在身上,厚厚的口罩下鼻子和嘴贪婪地呼吸着。着装完毕,只觉得眼前一阵发晕,汗如雨下。一位姐妹笑着说:我从小就想攀登珠穆朗玛,今天这种感觉终于找到了。 手记之二:善良的姑娘拒绝帮助 零点四十分,终于迎来了北大医院的首批病人,小汤山目前以接收轻中度病人为主,所以我们可以和大多数病员交谈。我发现,他们大多数是青壮年,主要因为亲属间传染致病。 有一对父子强烈要求住一间房,原来他们是一家九口染病、三人病故的特殊病例。这位父亲说着说着竟泣不成声:“他母亲现在还在抢救,是你们把我们爷俩从死神手里拽出来,生命太宝贵了,我还没活够!” 一位女病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送她去病区的路上她一直不作声,就连我帮她提包她都死活不肯,后来我才知道,在她病情危重期间,有一个护士象亲人一样地照顾她,喂她吃饭,给她擦洗身子,后来那位护士不幸被传染了。这件事情在这个女病人的心里留下巨大阴影,为了不让关心她的人再次受到伤害,她断然拒绝和医护人员讲话甚至接触。多么善良的姑娘啊! 这次任务从准备到结束共用了6个小时,再苦再累我们都能忍受,最难受的要算是憋气和严重的脱水。厚厚的口罩下,我们的呼吸特别困难。为了坚持不上厕所,我们开始工作前两小时就不能喝水了,到最后用“气若游丝”来形容我们说话再恰当不过了。 5月3日接转第二批病员,忙碌了一上午的我们列队等候着病员的到来。谁都没想到,这时市长正在监控镜下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数十分钟后,几十把漂亮的椅子送到了我们面前,同时带来的还有领导的嘱托:工作人员更要好好休息! 其实最辛苦的还是我们的领队翟红岩,她和几名同志负责信息管理,为了使病人的信息准确无误地收录到各科室,她们通常在电脑前一坐十几个小时,两顿饭都不能吃,一滴水都不能喝。 到现在为止我们共接转病人340余人,已多次受到院长的表扬。 “战争”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军事名词在今天有了特殊的注解,在这个特殊的战争中,周围的一切都在时时感染着我们的心,大家的精神似乎得到了升华。条件是艰苦的,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因为在小汤山这个白色军营中,活跃着一大批象我们一样热爱生命的人。(安然)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