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海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指挥中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6日02:43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本报记者田泓 “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 在虹桥林立的高楼中,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不起眼,甚至显得格外安静:没有穿梭的病人,没有呼啸的急救车。自从2月下旬以来,这里就成了上海防治非典战役的“中枢 消灭所有可疑点 5月4日晚,流行病学调查指挥中心再次紧张起来。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来电:一对从北方来上海旅游的夫妻,从疑似病例转为确诊病人。 流调组成员拎起装着防护服、试管和针管的黑色急救包兵分两路,一路赶到医院会诊,询问病情;另一路则与区县疾控中心合作,跟踪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 调查并不是简单的提问。这对夫妇及其子女对“到过哪里”、“见过哪些人”回答前后矛盾,给调查带来很大难度。调查组采取集中分析、单独询问的方法,努力核实每个微小的细节:从A处得到一条信息,立即再次询问B,并向C核实。最终,他们排摸了168个与患者有密切和间接接触者。 另一路流调人员则与社区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对患者涉足的所有公共场所紧急消毒;而守在指挥部的流调人员,则迅速地将所有信息收集起来,并一一建档。得知患者曾经到过江苏,流调指挥部又向当地的省疾病控制中心通报疫情,携手歼灭病毒。 党性构筑起宽容与勇气 流行病学调查需要的是细心、耐心和恒心。 有一位病人从上海到香港出差,曾在香港被排除非典。回沪后因发热就诊,被诊断为疑似病人。在接受调查时,她只提供了从深圳到上海的行程。流调人员在调查当天深圳到沪全部航班时,始终找不到该患者名单。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顾宝柯带领50名流调人员,扩大了调查范围,终于查到患者在香港的资料。患者这才开始配合,使一度受阻的工作继续进行。 面对这些困难,流调人员表现出的是宽容。流调组组长顾沈兵说:“工作是很辛苦,可是我们背后有政府支撑,我碰到的大多数人都很配合。”话音未落,某区疾控中心来电反映工作人员遭骂。顾沈兵回答:“让别人骂,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每一个流调人员都在奉献。从2月下旬以来,疾控中心就进入了24小时待命状态。顾宝柯的岳母因糖尿病引起双目失明,正需要人照顾,他却没离开岗位一步。医生李沪说,组员们最忙的是晚上,因为根据人的生理特点,体温升高是在夜间12时左右,所以紧急出动最频繁的就在夜间。在调查时,调查人员要穿防护服,戴防护镜,一会儿眼前就被水气模糊了,记录起来很吃力,可没有人抱怨。 “想到可能被感染,说不怕是假。可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想到入党宣誓,想到广大人民的健康,胆子就大了。”顾宝柯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本报上海5月5日讯)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