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阴影下的人性关怀 香港抗“非典”见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2日20:21 新华网 | ||
新华网香港5月2日电(记者丛亚平)“非典”象一只突袭香江的巨型蝙蝠,在明媚的城市上空留下长长的阴影。然而,病毒的肆虐并不能夺走人间的关爱,更不能遮掩人性的光辉。 病毒难断思念情 对于不幸感染“非典”的病人来说,从踏进隔离病房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很难在短期内再见到自己的亲人。由于“非典”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特区政府考虑到探病风险,规定所有“非典”病人家属不得去病房探视。 这样的规定使被传染者大大减少,但从另一方面讲,病人在长达两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治疗期内,长时间看不到亲人,他们内心的寂寞、慌乱和痛苦,可以想见。 让人欣慰的是,特区政府很快即从人性的角度,考虑病人的心理需要,并很快把这个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卫生局和医管局迅速决定先在两家医院安装视像器材设备,以便让病人与亲人借以见面交流。李嘉诚基金会无偿提供了这些“视像探病服务”的设备和仪器,并选定在收治“非典”病人最多的玛嘉烈医院最先安装。 记者从玛嘉烈医院了解到,视像探视系统安装以来,病人和家属反映良好。目前,每天都有不少病人和家属预约登记见面。 玛嘉烈医院还特设服务站,帮助病人亲属传递东西、消息、信件,让病人不致感到与外界隔绝。 温暖沟通彼此心 医护人员在“非典”灾难袭来时首当其冲。在疲惫、困乏、甚至被感染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需要支持、关怀和温暖。 危难关头,香港社会各界给予医护人员最大的关怀。每天都有企业和机构自发捐款捐物支援医护人员;每天几乎都能在报上看到许多市民写给医护人员的信。 一群年青的摄影记者拍了整版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照片,并在照片旁题注他们凝重的诗行: “我们认不清戴着口罩的无名英雄,我们走不近危机四伏的隔离病房,我们只看到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忙碌的身影间闪光。医生与护士,清洁工与保安员,送餐阿姐与推床婶婶,洗街工、义工、救护员……请让我们向你们说声多谢!”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发起“祝福Mail”行动,向医护人员和病患者传递爱心。仅仅半个多月,就收到1万多封发给医护人员和“非典”患者的祝福邮件。 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写道:“各位医护人员紧守岗位,坚强无私的精神,令我敬佩,请继续努力,并加珍摄。” 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留言说:“我向全港医护人员同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的专业表现,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已深深感动了每一个香港市民的心。我们必定与你们并肩作战,奋力克服当前困境,亦祝愿患病者早日康复。” 医学会主席劳永乐医生的赠言富于哲理:“三分痛苦+七分爱心 + 十分关怀 + 百分百祝福 = 早日康复!” 恒生银行的职员写道:“肺炎无情人有情,天灾无常爱常在。以我们的祝福,陪你们作战到底!” 一位大学教授激情地说:“你们的勇气,你们的意志,你们的坚持,尽显了人性的光辉。” 著名作家金庸也在网页上写下真诚的话语:“我心目中的侠士与女侠,本来只出现在我所想像的小说之中,而现在,香港却真正涌现了一批具有仁侠精神的侠士和女侠,那就是各大医院和诊所的医护人员。让我们向香港今日的侠士与女侠们致敬!” 危难更激团结志 许多在一线染病的医护人员说,他们在病中并不感到孤单,因为社会各界给了他们无尽的关怀和支持,这种精神上的良药鼓舞着他们永不放弃与病魔的作战。许多人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和内心的温暖,在康复后又重新投入第一线的战斗。 在这场对抗疫症的战斗中,香港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断有社会团体发起相关行动,不断有机构和公司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人们战胜“非典”。 香港大型地产公司新鸿基在全港140个出租车站刊登大型励志灯箱广告,为港人打气,鼓励人们“多一分关怀、多一份承担,香港人齐心抗逆!”新鸿基拟招聘500名“抗炎大使”,消息一出,立刻就有2500多市民应征。 一位港人感慨地说:“东方人感情不太外露,但现在的危难时刻,却看到这么多的人间温情在流动,彼此支持,互相鼓励,好令人振奋。” 一位护士在报章上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病毒的入侵打击了香港,但也让我看到了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亮点。疫潮把社会各阶层拉近了,社会关系变得更加有凝聚力。”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