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隔离区内青春活力依旧(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2日02:49 北京娱乐信报 | ||||
北方交大副校长高福廷成了隔离区里同学们争着通话的焦点 信报记者陆欣/摄 北方交通大学是北京高校中的非典疫情“重灾区”之一,被隔离的学生有300多人。十几天来,他们生活得怎么样?他们的心理状态怎么样?昨天,本报连线隔离区采访行动小组开往北方交大校园。在可视电话里,被隔离的学生见到了他们想念的老师。 辅导员帮忙牵线隔离区 昨天下午5点40分,记者来到了北方交大被隔离的交大嘉园学生宿舍楼,除了隔离区外围的警察,这里十分冷清,几乎没有什么人,而副校长高福廷已经早早在这里等候了。他告诉记者,“我们有个辅导员于新华在隔离区里,让他把电话带进去吧。”两分钟后,高高瘦瘦、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的于新华出现了,在隔离区铁丝网的那一边,他接过了记者带去的可视电话。“真是谢谢你们了,能想到这些隔离区里的孩子。”口罩里面他的脸记者看不见,但他的眼睛却透出了激动的目光。高副校长告诉记者,为了照顾他的学生,身体健康的于新华毅然进入了隔离区,与学生们同吃同住。 副校长成了“明星” 6点钟左右,电话送到了另一头,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办公室,听说可以与隔离区的同学见面,学院的院长、书记、副书记都急忙赶到了狭小的办公室。6点30分,电话接通了,在学院学生团支部书记周成组同学的宿舍里,挤进了5名学生排队和老师对话。高副校长是隔离学生最想见的人,他先后四次坐在可视电话前和学生通话,成了通话的“明星”。 “现在身体怎么样了?”这句话是高副校长与每一个学生通话的开场白,“注意身体!”则通常成为通话的结束语。记者注意了一下,在高副校长不到10分钟的通话中,“身体”这个“关键词”一共用了17次。在屏幕里,周成组和他的同学们也露出了笑脸,“我们大家身体都不错,还经常去运动呢!谢谢校长关心!”看到学生们一张张健康的笑脸,高副校长也欣慰地笑了。 高副校长告诉记者:这可以说是信报提供的一个独特的学生思想工作会,非常及时有效。我在可视电话里看到学生健康的模样,心里踏实多了,从中也了解了学生许多真实的想法。 学院副书记给学生鼓劲加油 话机转到了另一位女老师的手中,她是这群学生所在学院的党委副书记于亚光。由于她平常和同学们接触得特别多,几乎每个学生都很熟,摄像头前的她显得格外兴奋。“周成组,猜猜我是谁?”电话那头的小周还在迟疑着,于老师已经摘下了口罩,露出了一张笑脸,“现在知道了吧!呵呵!”不过,玩笑过后,她马上切入了正题,“你们现在的生活作息怎么样?千万不能放松了学习啊!”周成组说:“您就放心吧,我们每天都安排了学习的时间呢,大家的情绪也很平静。”听到这儿,于老师关切地说,“还有一周多的时间,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而小周却在屏幕里腼腆地笑了。 “我们最缺的是电话卡” 当被问及还需要什么的时候,电话那头的周成组说:“于老师,我们电话卡上没钱了,帮我们买几张201卡吧。”这是这几天于亚光老师收到的最为频繁的要求。郑长宗同学对记者说:“在隔离区里,我们最想念的就是父母,大家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家报平安,而一些大一的新生由于第一次离开家人,更是离不开电话了,有些人一拿起电话就是一两个小时呢。所以没过几天,一张卡就用完了。” 于亚光告诉记者,在隔离的初期,学院就给楼里的学生赠送了一些电话卡,但有的电话费特别高的,就只能他们自己掏钱,学院替他们买了送进去,而一些外地的同学由于身上的钱不多了,学院借给他们钱购买了电话卡,确保和家人联系畅通。 最想念远方的父母 当记者接过电话问周成组最想谁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最想的当然是父母了,可父母在外地,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最想见的人当然是老师了。”周成组通过可视电话告诉记者,平常和老师朝夕相处,这段时间被隔离后,很想念他们,也很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副校长高福廷和计算机学院的党委书记翰臻、院长阮秋琦、副书记于亚光都向学生问候了一番。一位姓贾的学生告诉记者:“我在这里还是比较安全的,并不像社会上想象那样隔离区很危险。”他每天都和家里通电话报平安,父母也很牵挂他,其实,父母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隔离区防护措施是很严格的。“我现在最担心父母了,我的家乡消毒、戴口罩等必要的防护意识是很淡的。” 班主任自费给学生买吃的 周成组告诉记者,他在隔离区生活得很好,吃得比平常好,每天8点、12点、18点,学校免费给隔离的学生送饭,有荤有素,还有水果。被隔离的学生目前大都情绪稳定。据介绍,一些班主任自己掏钱,买来一些食品送到隔离区的大铁门前。而由于这3栋宿舍楼没有开水房,学校给宿舍都配备了饮水机,随时送去桶装的纯净水,确保了同学们的饮用水。“学业千万不要荒废了,有问题马上给老师发电子邮件。”在可视电话里,副书记于亚光一再叮嘱隔离区的学生。其实,在隔离区的学生并没有停止学习,一位姓郑的学生告诉记者,他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习。 25个热水器装进隔离区 在被隔离后的四五天,同学们普遍向学校反映,洗澡成了最大的问题。高副校长告诉记者:“由于这3栋学生公寓并没有安装热水器,也没有澡堂,所以学生们没法洗澡。不过就在前天,市政府为被隔离的这300多个学生安装了25台热水器,洗澡已经不成问题了。” 隔离区上演五一联欢会 于新华辅导员是最后一个接电话的,高副校长第一句话就问:“你们晚上的茶话会怎么样了?”“刚和几个学生干部在说呢!现在正在准备之中,已经差不多了!”原来,宿舍被隔离后,学生们难免会感到有些孤独,为了丰富隔离区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学校派进去的几个辅导员和学生一起策划,在五一节举行一场类似联欢的茶话会,学校送去了一些水果,而晚会则由学生们自己编排,自己表演,有唱歌,曲艺,还有吹奏乐器。记者截稿时,晚会正在两栋楼之间的天井里举行着。 除了晚会,体育运动是隔离区的同学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学校特为他们装上了临时篮球架,送去了跳绳、羽毛球、毽子。“我们的篮球联赛正在热闹地进行着呢!还有羽毛球赛、踢毽子比赛,同学们天天都参加运动。”隔离区里的郑长宗同学兴奋地对记者说。 晚上7点40分,记者离开了交通大学,此时的天已经完全黑了,透过隔离的铁丝网,隔离区的篮球场上,七八个身影还在不停地跳跃着,像是一幅美丽的黑白版画,画里透出生命的顽强力量。 信报记者马力郑超 连线追踪 看一眼妻子的照片我就浑身是劲 前天深夜,博爱医院“非典”病区的郭险峰和妻子马育红借助“可视电话”见了面。两人连线时的真情流露,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在场的人。 昨晚,记者再次连线了正在紧张工作的郭险峰大夫。他哽咽着说:“自从《信报》报道了我们夫妻连线的情况以后,同事们特意把一份刊登着我爱人大幅彩照的《信报》,当作礼物送进了我所在的隔离区。这是我所收到的一件最为特殊、最值得珍藏的礼物。我把《信报》上妻子的照片摆在了床头,每天工作间隙,不管再困、再累,只要看一眼她,我就感到浑身是劲,心里特别兴奋。我为妻子感到自豪,真诚感谢信报的连线,让我们夫妻以这种形式团聚了,谢谢!” 由于隔离区的工作十分繁忙,昨天的电话采访只能仓促地结束。郭大夫反复强调:“请大家一定相信我们,只要坚持与病魔拼搏的信念,‘非典’一定会被攻克的。” 信报记者李崴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