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怕是假 不退缩是真--来自抗非典一线的报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1日14:39 新闻晚报 | ||||
迎着SARS一道人墙巍然屹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使;他们坚守的阵地叫“发热门诊”和“隔离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本市四家“非典”定点收治医院之一。昨天,记者走近第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倾听他们的心声,探访发生在天使中间的故事。 “说不怕是假,不退缩是真。”“隔离区”护士长钱伟打开了话匣子,“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号角!穿上了白大褂,就没有理由回避。尽管大家都清楚,医护人员是最易感 小刘芳就是一个“我要上”的典型。她去年刚从复旦医护专科毕业,没想到工作后的第一年就遇到抗击“非典”。“呆在‘隔离区’倒没什么,关键是被不透气的防护衣、帽、手套、口罩、眼镜隔离,十二层的口罩,两层防护衣,皮手套里成天湿漉漉的,无法隔离的只有不断流出的汗水,太闷了!”小刘这样描述隔离岁月的感受。 3月下旬的一个凌晨,医院新收治“非典”可疑病例,睡梦中的刘芳被召回医院上岗护理。穿上护理衣以后,因为衣服不透气,气短心慌,感到非常憋闷,但她一直撑着护理病人,硬是哼都没哼一声,直到最后脸色苍白、晕倒在病房里。后来,隔离区吸取刘芳的经验教训,每两小时换一次班,可以让大家有时间休息。 面对疫情,医生蒋桂英变成了不肯“让贤”的老法师。她得慢性肾炎已经有二十年的光景了,平常就有尿感,疲劳时全身会水肿。这次迎战“非典”,她不肯后退半步,坚持要顶上去。 但是,如厕成了大问题。平日里,她喝水多,以保持尿道通畅,而现在,只有尽量少喝水,她知道这样对身体不好。在“发热门诊”和“隔离区”,保护衣的消毒非常重要,上一次厕所就意味着要换一次衣服、口罩、手套等,麻烦不说,医疗物品的浪费也太大了。这样,蒋医生只好把入厕时间放在两次吃饭之间,同时节制进水量。当摘下戴了一天的口罩时,蒋医生浮肿的脸上留下很深很深的印痕,大家都劝她休息,但是她说她不能停下来。 钱伟是“隔离区”的护士长,半夜三更来了病人,她马上掀了被子起来护理。没日没夜地在“隔离区”生活,钱伟慢慢地丧失了时间概念,她忘记了自己多长时间没有和儿子通电话了。有一次电话铃响,她接起电话竟是儿子的声音:“妈妈,我也想当‘非典’病人,我想到你的病房里来,就可以看到你啦。”听了儿子的话,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钱伟心头不禁一阵酸楚,抗击“非典”,同在一个单位的丈夫也已经好久没顾上管儿子了。孩子的学习、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教育怎么办,再想到万一自己也……钱伟回忆说那天她不敢再想,她使劲摆了几下头,打起精神叮咛了孩子几句,就再一次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因为,这里有一些孩子比儿子更需要她。钱伟说:“我一直认为,做一个儿科医院的护士,首先要有母亲的爱心,同时还要有老师的良心。孩子住院期间,父母被隔离在外,他们的教养怎么办,只有护士来做。” “隔离区”的小朋友们症状减轻后,就吵着要回家。钱伟叫“隔离区”外的同事帮忙从超市买了蜡笔、书籍等,教孩子画画、做游戏、讲故事,哄他们安静下来,然后认真“交涉”:“不能回去,你们回去把病会传染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他们得病了,你就很难再见到他们了!” 有关天使的故事一个个感人肺腑,但医护人员乐群却说:“我们所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也是一个医生或护士应该做的。”但正是这些每天都在发生的“平常”故事,演绎着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这是天使的精神,在灾难来临的时刻,天使用无畏、敬业、奉献的精神顶起了“黑暗的闸门”,放众生过去。这种精神,也应当是我们孜孜以求和薪火相传的城市精神及民族精神。 见习记者赵红玲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