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心理阴影逐渐散去--香港市民由惊恐走向平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8日10:15 人民网 | |||
人民网记者陈少波 自3月初首次发现“非典”病毒入侵以来,港人已经度过了一个多月的“非典日子”。从不习惯戴口罩到养成习惯,从不理解隔离措施到主动接受,从最初的莫名恐慌甚至涌到超市抢购粮油到在高度预防之下如常生活,港人的心态逐渐变化,如今正趋于平和,逐渐摆脱“非典”造成的心理阴影。 不再歧视戴口罩者 大约在3月10日前后,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的多名医护人员出现了“非典”病症,引起了香港各界的密切关注。香港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并以“夺命肺炎”名之。但是,不少港人虽然对“非典”疫情议论纷纷,最初似乎并没有十分重视防护,街上鲜见戴口罩的市民。巴士上偶尔有乘客戴着口罩,其他乘客也会投以异样的眼光。 随着病毒逐渐扩散,疫情不断扩大,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被传染,香港医院管理局下令所有医护人员必须戴口罩。当一些社区发生感染病例后,港人也开始加强防护,纷纷抢购口罩。一时间,不少药房门外都排起购买口罩的人龙。到了3月底,许多人一出家门,就把口罩戴上。在巴士上,在商场里,随处可见戴着口罩的市民,不戴口罩的反而成为异类。记者采访时也都戴着口罩提问,看到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没戴口罩,还要求他做个示范。 此时,从港府的卫生官员到专业的医护人员,以及电台、电视台的节目,纷纷呼吁市民正确看待戴口罩的行动。他们强调,戴口罩者不应遭到歧视,因为这不仅是为了防止自己受到病毒感染,还体现了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如果市民自己感冒、咳嗽,主动戴上口罩,可以防止把飞沫喷到别人身上。 最初,香港的商场、餐厅担心员工戴口罩会吓走顾客,如今他们却统一要求员工佩带口罩,为的是让顾客放心、安心。 隔离起来更加安全 3月31日,港府发现位于九龙观塘地区的淘大花园出现异常的大规模感染疫情,于是几十年来首次引用防疫法例,宣布封楼令。4月1日,港府实施更加严厉的措施,把淘大花园E座的居民全部迁入隔离中心。 几十年前制定的法例,如今第一次实施,受影响的市民那种心理震撼可想而知。有人匆匆搬到亲戚处躲避;搬迁时也有居民拒绝开门,整个搬迁行动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也曾有怀疑感染的市民不接受隔离,与卫生署人员和警员对恃十多个小时。 但是,有些已经搬离淘大花园的市民却在“封楼令”宣布后,急匆匆地赶回家。他们在封锁线上如释重负地说,这一下安全了!因为他们这些天躲在外面并不好受,不管住亲戚家还是住酒店,都担心影响别人,也难免会遭到白眼。回到家里,不仅每天有卫生署的医护人员为他们检查身体,政府还会免费供应他们的一日三餐,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当然安心。 香港电视台直播了整个搬迁行动,在全港市民的注视下,“淘大”E座居民平静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但是,入住陌生的隔离中心,不少居民难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不过,前后十天的隔离生活,不仅保证了大部分居民的身体健康,更拉近了他们与家人之间的距离,更密切了邻里关系。入住麦理浩夫人度假村的冯太太致电香港一家电台,称赞隔离中心基本设施齐备,可以在四周散步,也可到电视室看电视,这些天和丈夫在一起,她感觉如同“再度蜜月”。有位曾经在隔离首日投诉“惨过坐牢”的刘先生,经过几日的隔离生活,亲身感受到政府和各界的温情,心情大为好转地说:“在香港其实已经很幸福!” 淘大花园的隔离措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4月10日,港府当开始实施“家居隔离令”,要求受感染人士自律地留在家中,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支持。居住在大埔的许先生,因为幼子感染了病毒而接受隔离。他不仅不介意被隔离,反而希望港府应早些实施隔离令。当“非典”病毒扩散到淘大花园附近的德福花园,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居民“逃亡潮”。住在发现感染个案大厦的洪太太坚决地说,即使疫情恶化都不会搬走,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都愿意接受隔离。 到记者发稿时,香港共有330个家庭856人需要接受隔离。港府仅向35人发出过警告,但是尚未有人接到过第二次警告。整体来说,港人已经平静地接受了隔离措施。 高度设防如常生活 “非典”这一世纪疫症,病毒到底是什么,又是怎样传播的,对医学界来说,都是新课题。眼看着感染的人数不断增加,普通市民感到不安,甚至心生恐惧,也并不奇怪。 在“非典”阴影的笼罩之下,港人明显减少了消费,减少了外出。没有“非典”的日子,那怕到了晚上九、十点钟,多数餐馆也都要排队等候。但是,最近以来,即使是在人气较旺的铜锣湾,即使是在晚上七、八点钟的用餐黄金时间,餐厅里大多数的餐桌都空着。部分电影院出现了零票房的惨状,航空公司不断大幅削减航班,街道上也难见熙熙攘攘的游客。 4月1日下午,有人利用香港明报新闻网的名义,散播“香港将宣布为疫埠”的谣言。一些不明真相的市民纷纷到超市抢购,香港多家超市货架上的米、油、快食面等基本粮食被一抢而空。特区政府马上作出澄清,抢购潮仅持续了短短两三个小时就平息了。事后,不少市民打电话到电台,自我反省:毕竟是受过教育的人,为何如此轻信谣言? 随着港府采取有力措施,斩断病毒在社区传播的链条,感染个案不断下降,特别是政府官员和有关团体的负责人带头消费,市民的心态也逐渐改变,恢复了信心。进入4月中旬,马场里重新恢复人气,数万忠实的马迷们戴着口罩入场观赏比赛,体现“马照跑”精神。更多的市民选择了户外活动,或者爬山远足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在海滩享受阳光普照。卡拉OK厅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卫生措施,包括更换麦克风的套,重新吸引了歌迷入场高歌。复活节假期里,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的新片《PTU》公映,记者和朋友稍微去晚了一会,竟然差点没票。 不少商业场所都高度设防,增强了市民外出的信心。日前在香港一家酒店举行的一个酒会活动,主办单位特意在门外安装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为所有嘉宾量度体温。4月26日下午,记者到时代广场购物,只见楼下专门有人派发消毒纸巾,在电梯的按钮旁还新添了消毒液。整个时代广场人潮涌涌,楼下一家手机商的销售摊位外甚至排起了近来难得一见的人龙。 前些天,一位朋友居住的小区上了“疫楼榜”。打电话问候他,没想到他倒自觉很宽心:“放心,我们没问题,这里消毒措施做得很足!”(人民网香港4月28日电)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