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到底切断传染源 非典流行病调查员在行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8日07:59 东方网 | |||
大量与非典患者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者”,可能已经被感染,潜伏着发病的危机。作为病毒携带者,他们也许正把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巨大盲区,这是控制疫情蔓延的一个关键环节。活跃在北京各处的2500名流行病调查队员,正在使这个盲区变得逐渐清晰,正在阻断一个又一个传染链。 他们全心全力无悔追踪 4月9日晚7点,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信息组接到紧急电话:家住新街口的陈先生说,河北老家的一个十几岁的亲戚患了肺炎,一直在发烧,在当地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能是非典型肺炎,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往北京看病,大约晚8点到达西直门长途汽车站。 接到电话后,北京疾控中心和海淀区防病队马上派出8名流调队员紧急赶赴长途汽车站,并通知西城区防病队到新街口附近拦截。 十几分钟后,流调队员到达长途车站,对相继从河北驶来的两辆汽车上的乘客逐一排查,但车上没有十几岁男孩。此时已过晚上8点,流调队员马上把检查的方向投向已经到达的车辆。 据参与此次行动的流调队员吴江介绍,他们一共锁定了3辆已经到达的长途车,请这3辆车的司乘人员一点点回忆乘客情况。其中一位司机回忆说,这辆车沿途总共只有十几个乘客,其中有一个在父母陪同下的十几岁男孩,那个孩子还在车上吐了,并认真回忆了他们的高矮胖瘦以及服装发型。可是,他们在新街口一带已经提前下车了。于是,流调队员马上通知在新街口堵截的西城区防病队的流调队员,并在他们到达之前将其拦住。早已在当地待命的“120”急救车很快将患者送往地坛医院,那个男孩不久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 “找到了患者,只是首战告捷。”吴江告诉记者,由于患者所乘车辆乘客已经离去,所以流调队员只能帮助司乘人员慢慢回忆,十几名乘客分别都是在哪下的车,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和线索,并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找到了绝大部分“密切接触者”。 “这样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吴江说,流调队工作涉及排查人员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上百,有的事件耗时几个小时,有的要持续几天。流调队员一般都要连续工作30到40个小时后才能休息。 另一名流调队员王全京说,有一次一名芬兰旅客在飞机上被发现患了非典,为此他们对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进行追踪,历时3天,涉及200多人。 他们是另一条战线的斗士 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马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有两条战线:一条是临床医务人员在医院对患者进行救治,另一条是以流调队员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人员在行动。 马彦说,流调队是专门针对“密切接触者”这一人群展开搜索,扫灭这个盲区,坚决切断病毒传染源,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所谓‘密切接触者’,是指与非典患者或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史,以及以其它形式直接接触者。”马彦说,流调队工作十分繁琐,但要求严格、细致,多找到一个“密切接触者”就会减少很多病例的发生。 马彦认为,如果能够从医院救治、公共排查两个系统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有序进行,非典可能会很快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否则形势将不容乐观。 他们需要理解和支持 事实上,流调队的困难并不仅仅局限于搜寻“密切接触者”。 “有时‘密切接触者’不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吴江说,曾有一位在中国工作的外籍教师被怀疑感染非典,希望他能到协和医院隔离治疗,遭到激烈的拒绝。他认为,自己不是非典,上医院反而会被感染。流调队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做法律解释,并告知,如果他是非典,首先感染的将是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后来,这位患者终于被说服前往医院就诊,还协助流调队员回忆了这几天与他有密切接触的人。 吴江说,流调队员还要经受某种精神上的压力。由于加入了流调队,朋友、同事有时会对你敬而远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连累”家人往往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他告诉记者,一名队员的爱人正在读在职研究生,学校冷冷地要求她:“要么你不要来上学了,要么你不要回家。” 抗击非典就像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总有一些人——如医护人员和流调队员就像战士一样冲在第一线。他们此时需要的是鲜花,不是冷落;是配合,不是拒绝。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所爱的人都生活在这座弥漫着四月花香的城市里。此时,协助、配合流调队员工作,难道不正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吗?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