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被听叫六千多次--防非典热线的非常故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7日16:02 新民晚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本市胶州路武定路口一幢大楼的3楼。此时此刻,这里正运转着全上海目前流入量最大的“热线电话”,也许她还将创造一个新的纪录。进线显示屏上永远都有一长串“等候接听”的信号闪烁不停,关注的目光,期待的心情,尽由着无尽的电话线连通。 所有关于忙碌不堪应接不暇的字眼,都远不如来自电信部门的数字具有说服力。“52285500”,一个新开的“预防非典型肺炎咨询电话”:从4月3日晚上9时至昨天下午4时止, 上海市卫生教育馆可谓受命于非常时刻。市领导有关开设一条服务市民的“非典热线”设想是4月3日上午提出来的。一直到通过卫生信息网第一次将号码公布出去,这里的全体工作人员分头行动各司其职,终于保证了第一名“接线员”温鼎来医生准时到位接线。3天之后,热线延长至24小时开通,同时配备汉英双语服务。4月8日,电话首次扩容为3门进线;一周之后,电话增加至10门进线;再一周之后,电话又一次扩容至24门。 信息科长周卫萍在这项非常任务中做在头里,还专门为热线排值班。她说同事们都知道这只是个“幕后英雄”,可大伙儿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出色。张伟峰外语特棒,热线开通之初人手不足,家住青浦的他曾一个人连“顶”了4天夜班,从下午5时半一口气讲到次日上午8时半,上厕所、泡碗面都得一溜烟儿地小跑。参加接线的40多号人每班提前半小时到岗,接受专家组的新知识培训;每晚再延迟一刻钟下班,总结热线遇到的新问题,以让市民能得到更全面的服务。 “再看看这么多的‘外援’,也个个是精兵强将。”手里攥着几份名单,馆长张立强尽管姓甚名谁的还不能完全一一对上号,然而讲起这些来自本市各医学院校及医院的志愿者还是赞不绝口。由于一再扩容,市健康教育所全线“压进”也招架不住,他们开始寻求支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3名大学生是最早闻讯报名的,他们给自己乐意做热线工作有个“专业”的解释:我们懂医,我们年轻,我们有爱心。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动请求“加盟”,为的是能够给对“非典”有恐惧心理者提供一些帮助,然而对待来电的关注远远不止于此。有来电问“我高烧是不是一定得去医院?”主任医师薛丽燕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不曾想对方小伙子一句“我连去医院的力气也没有了”后,索性一下子挂断了电话。可等换下班来松了一口气时,薛医生却左思右想放不下心来。在领导的支持下,他们按图索骥顺藤摸瓜,直到从电话里得知那位小伙子已开始退烧,大家才放下心来。 当然,“非典热线”的问题不会都像“发烧怎么办”这样简单。一位出差回来的销售员忐忑不安地告诉接线员,他已“自说自话”去过办公室,去过父母家,“现在我呆在自己家里越想越不安。我应该住在哪里?要去医院吗?需要向领导再汇报一下吗?”接线员问清对方来自发病地区,即在电话里详尽告知市政府最新通告的有关规定,让对方心里有了个落实。住在田林新村的施老师操的则是“隔壁心”——对门邻居刚刚从北京女儿家返沪,老夫妇俩不肯听从小辈“宾馆里住几天”的劝说,坚持要住回家里。“要紧吗?哪能办呢?”接线员了解到邻里关系原本不错,就出主意让老俩口三五天内先不出门观察一下,如有不适马上就诊。买菜之类的繁琐小事,不妨由施老师捎带着帮帮忙。“钞票呢?我是不敢与他们接触哦!”“钱的事就与他们儿女结算一下如何?至于讲讲话什么的,保持一点距离就不会有问题的。”——一个电话,足足谈了20来分钟。 这个深受市民欢迎的“非典热线”之所以能够良好地运行起来,其实在她背后还有人员成倍于接线员的一个坚强而颇尽心力的“支持保障系统”,他们将自己戏称为“幕后英雄”的“幕后英雄”。卫生局将机关食堂的“大厨”借调给了健康教育所,后勤生活组要保证为一线接线员烧好“一日五餐”,还要负责他们的茶水点心。专家组里老同志多,但是轮到当值,谁也不会迟到早退。他们天天查考最新动态,研究市民心理,即便是“小孩高烧可否家长代去医院求诊,以免增加感染机会”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毓民、刘权这样的儿科名专家也都甲乙丙丁给出个说法,毫不马虎。专家咨询室副主任顾学琪忙着联系做宣传计划科普手册,热线电话的专家会议他也从不拉下一次。上海市医学会顾问、肺科专家谈彬庸著书授课一大堆的事儿,“非典热线”急讨救兵时,他二话没说就赶来救场。如今谈教授天天一档“节目”,彻彻底底地被“套牢”了,他笑笑说,公益事情,没得可说。 这是一个“非常电话”。从今天上午起,“52285500”将进线再一次增至整整的40门。 本报记者施捷 上图:接线员在接听电话 栗荣摄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