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人送到我这里来-与抗非典英雄钟南山面对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6日18:28 北京晚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广东“非典”医疗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今天讲述“战斗”历程 背景资料 钟南山,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生于南京,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92年到2002年任广州医学院院长,现任广州呼吸 作为一名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从接触第一例非典病例开始,67岁的钟南山就以一个战士的形象出现在民众和媒体面前。今天上午,钟南山通过央视《面对面》栏目讲述自己的“战斗”历程。 面对“非典”不必恐惧 “非典”阻击战打响以来,钟南山院士的忙碌让很多人跟不上他的节奏,为了采访钟南山,记者从北京赶到广州,又从广州追回北京。最后利用钟院士在北京工作的间隙,记者才完成了对他的专访。记者:说到“非典”,现在全国的情况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风声鹤唳,愈演愈烈了。 钟南山:我看不完全是这样。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到医疗卫生部门各方面以及全民都很重视,而且采用了适当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不会重复广东的趋势。 记者:那是不是意味着民众对于这种病的恐惧,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钟南山:我想民众应该对这个病有一个思想准备,但是我并不同意你所说的恐惧。因为恐惧是来自于一个对疾病的无知。 怪病首次命名“非典” 就在钟南山接诊了第一例“非典”病人并积极为这个非同一般的病例寻找救治方案的时候,广东省的中山市也出现了相同的病例。1月21日晚上,广东省卫生厅派出以钟南山为组长的专家组赶赴中山市,通过对三十几个病人的会诊和抢救,第二天,专家们起草了一份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的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第一次将这种病命名为“非典型性肺炎”。 记者: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你是什么时候接诊第一例非典病人? 钟南山:第一例“非典”病人去年11月底在佛山被发现,第二、第三例去年12月初是在河源被发现,我接诊的是第二例。 记者:能不能回忆一下当时接诊河源病人的情况? 钟南山:当时我对病人进行了一下体查和分析,发现这个病人发烧并不很严重,其他的器官没什么事儿,但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肺很硬,就像塑料,没有弹性。我们会诊以后用了很多抗生素,还是不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怀疑会不会是急性肺损伤,根据这个判断我们试着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来进行静脉点滴治疗,当时胜算不大,但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病人的情况明显好转,这使得我们非常惊奇。后来我们发现,陪伴这两个河源病人来的8个人都感染了,当时就已经感觉到这个病非同一般。主动请缨接收病人 就在疫情愈演愈烈的时候,身为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主动请缨,提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大胆要求———把最重的病人送到呼吸所来,于是,钟南山领导的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了广东省非典救治工作的技术核心和攻坚重地,短短的几天之内,60多名危重病人从各家医院转送过来。记者:当医务人员大量的被感染的时候,你第一个向省卫生厅提出把最重的病人送到呼吸所来,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个考虑? 钟南山:我考虑到两个原因,第一是我在呼吸治疗和研究方面从事了三十几年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另外呼吸所在抢救这些病人方面比较专长,病人在这里得到抢救成功的机会会多得多。第二,这些病人都是感染比较重的病人,传染性比较强,集中在一个地方相对来说就会使感染的面积减少。 记者:那有没有考虑到如果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钟南山:我想有考虑,但是更多地我想我们会搞好,因为从这几例的治疗我们不觉得十分困难,所以首先我觉得是有信心的。我做任何事都是这样,只要有一定的把握性,我首先考虑成功而不是考虑失败。 记者:那你怎么跟同事属下交代呢? 钟南山:我想除了救死扶伤以外,实际上是给我们一个好机会,让我们能够在这方面做一个探讨,能够有一些创新,所以这个跟救死扶伤是一致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动力。 面对同事隐瞒病情 虽然钟南山对自己的身体很有信心,但病魔还是悄悄地向他袭来,2月18日,连续38个小时没有合眼之后,由于过度劳累,钟南山病倒了,但是,作为广东省与非典战斗的关键人物,钟南山隐瞒了自己的病情。 记者:当你自己病倒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让大家知道呢? 钟南山:我想在那个时候因为任务比较重,各项工作特别是抢救工作也比较繁忙;另外一个我想不要影响大家的情绪,而且我并不是什么大病,只是过度疲劳以后不大舒服,所以休息两天就好了,没有必要向大家讲得太多,这样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 记者:但是对于你一个60多岁的人来说,应该是件严重的事情。 钟南山:我想假如一个人比较超脱,他正在很热衷或者是一心一意去追求一个东西的时候,往往其他很多东西是比较容易克服的,包括身体,我就在那样的一个思想支配下,好像身体也比较快的复原了。 记者:你的家人对你的工作支持吗? 钟南山:我的家人对我应该是非常支持的,他们从来没有对我做这个工作有任何的阻拦。 同事病重深感伤心 在钟南山所长的带动下,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空前地团结起来,为了探寻非典型肺炎这个未知数,一共有14名医务人员也受到了感染。 记者:你挨个儿去看患者口腔的时候,应该已经知道这个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了。 钟南山:是的。 记者:即便你是专家,但是非典型肺炎对于你来说同样也是有很多未知数的,而且危险是一样的,你是怎么考虑个人这种风险的? 钟南山:我知道它有强烈的传染性,从学术的角度我就更想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儿,另外我也相信自己,我想身体好的人,不会每个人都得病的。 记者:你身体确实是好,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也应该相信自己的年龄。 钟南山:我也想过,但是想得不太多,占据我头脑比较多的,还是找到这个未知数。 在我的研究所,面临生与死的这种考验,没有一个人要求要休假,他们都在工作。有一个医生到现在没出院,他就是在抢救一个做气管进插管的病人时传染的,当时病人需要赶快抢救,他带了四层口罩给病人做插管,但是过了三天他自己就病了。这位医生发展得很快、很重,他到了极期的时候,呼吸很困难,心跳只有40次,非常痛苦。但当他身体恢复的时候,从来没有说过后悔做了这个工作。 刚才我从电话里得知,现在正在抢救的另一位主任医生今天的情况也很不好,另外还有两个护士也病了。这些病人都是我的好朋友,我觉得是很伤心的。 记者:那当你听到你的同志倒下去,甚至病死,你的心里感受是什么? 钟南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次是非典型肺炎,说不定下一次就是传染性心肌炎,我相信搞心脏的那些人也会像我们一样站在最前线,他们不会因为怕传染就不做了。 诊断标准成效明显 对于民众谈之色变的非典型肺炎,钟南山一直呼吁大家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2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的记者见面会上,钟南山以院士的声誉作担保,告诉大家,非典并不可怕,可防、可治。在钟南山的指挥下,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而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这套方案后来被多家医院所采用,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同时,在钟南山的主持下,《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也很快出台。4月12日,钟南山主持的联合攻关组宣布,从广东非典型肺炎病人器官分泌物分离出2株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原因,四天之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确认。 记者:整个广东省的防治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是怎么出台的? 钟南山:从书本上没有现成的参考,所以整个过程是积累了大家共同的经验。 记者:你在中间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钟南山:标准不是我写的,但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另外稿子成文以后我也进行了比较认真的修改。 记者:那这个标准在后来治疗非典的过程中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钟南山:我想还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月以后,死亡的病率是很少的。最近,香港东区医院采用了我们三种手段,包括皮质激素治疗,包括面罩通气,包括及时治疗二重感染,目前在他们收治的75个病人里没有一个死的,只有一个插管,他们认为这个经验是很可取的。 记者:从专家的角度来说,那你有没有一个时间表来控制或者说能够有效的治疗? 钟南山:我只是一个临床大夫。我不能够用我自己的单纯的知识就对它提出一个预料,或者预计这个病什么时候能够控制,什么时候能够做好。但是作为一个临床大夫,我想寻找出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相信时间不会很长。(本报记者张卉整理 《面对面》栏目提供文图)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