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一院一线的白衣天使:这是我们的职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6日17:22 新华网 | |||
新华网太原4月26日电(薄先锋 胡靖国 梁芳) 通讯:职责--记山西医科大一院在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 2003年3月12日深夜,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到省卫生厅的紧急通知:迅速抽调强有力的医护人员,在24小时内组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 护理部副主任周卫带领第一批抽调的10名护士来到准备开设的新病房。这里四壁空空,大家默默无语……准备会上,周卫看了看大家,在纸条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我们的职责”。纸条依次传到每个人手中,大家像运动员上场前一样,把一只只手臂搭在了一起。 新病区布局不符合隔离病房的要求,大家因地制宜进行了改造。从一个窗帘、一个墩布、一把扫帚、一个注射器开始准备,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24小时的连续工作,到次日下午5时,新病房终于按要求准备完毕。这时,许多人累得都说不上话来。 3月14日,病房接诊了第一位患者,紧张的“战斗”打响了! 3月18日,出现第一位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 3月28日,第一批康复的两位患者出院。 严密的隔离措施,要求医护人员穿上隔离衣,戴上厚厚的防护口罩进行工作。防护服密不透气,穿一会,汗水便浸透衣衫,更不用说护理人员还要进行繁重的工作。她们的鞋湿漉漉的,脚上起了水泡,面部也因活性炭口罩的刺激导致皮肤过敏起了刺痒的红斑。 按照隔离要求,一旦进入工作区是不能随意外出的。在整个一个班次的工作时间里,护理人员不能喝水,也无法上厕所。为了避免工作时间上厕所,大家上班前很少饮水。 长时间戴防护口罩,引起呼吸不畅,导致缺氧。加之不能及时补充水份,80%的医护人员出现了头痛、咽痛等症状,甚至出现口腔溃疡、扁桃体化脓。同时,隔离措施中所选用进行房间、用物、患者排泄物消毒处理的乳酸以及含氯消毒剂,都具有刺激性气味,长时间多次接触,护士们的眼睛、呼吸道粘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发生溃烂。 大家没有一人退缩,默默承受着工作的艰辛。午饭下午2点才能吃上,夜班从晚上7点到次日早上8点,一干便是16个小时。 由于患者都处于严密的隔离治疗,不允许陪护、探视,无形中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医护人员不仅要完成治疗任务,还要为患者翻身、拍背、擦身、洗脸、喂饭、接大小便,大家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人提出休息。 因为人们对该疾病不了解和恐惧,在病房门口常常可见用手掩鼻匆匆而过的行人。每月2000元的工资都没人愿来打扫卫生,医护人员们只好身兼“数职”,既要护理患者,还要兼做搬运工、卫生清扫员、修理工等。病房只有一部旧电梯,为保证隔离安全,只能运送清洁物品。很多时候,护士们只有靠她们柔弱的身体搬运物品。每天成百袋的垃圾是她们一袋袋扛下来的;运用呼吸机的病人约4小时更换一瓶氧气,每天几十瓶,是她们一瓶瓶运进病房,用空消毒后再一瓶瓶运出的;体重五六十公斤的病人,她们五六个人轮流抬着上楼;一桶桶水、一箱箱药、一件件器械,医疗救治所需要的一切都离不开她们,甚至连病人想吃的方便面、牛肉干、锅巴等都是她们先垫钱买回来的。 周卫副主任从接到命令的那天起便扎根在病房,通宵达旦地工作,一个多月里,她竟没有在太阳底下走过一次。不知不觉中已是春暖花开,柳絮纷飞。 普外科护士长张玉兰是参加此次任务中年龄最大的护士之一,她是在刚刚完成本科室肝脏移植特护和抢救9位破伤风患者后被抽调到非典病房的;李丽红爱人患病离不开人的照料,小李每天上班前做好一天的饭,安置好丈夫再到医院,从来没影响过工作;孟效红扁桃体化脓,嗓子疼得说不出话来,她一边输液一边工作,没请过一天假。 “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正是这些抗击在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用她们超负荷的劳动,甚至于生命保护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全,将健康还给患者,把危险留给自己。重型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无法说话表达需要,护士们24小时守护,通过观察病人的表情了解他们的需求。有时病人的一个需求,护士可能要猜测10多次,但她们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厌烦。患者哽咽在喉的话虽然无法说出,但那从眼角滑落的泪水说明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在身,永记在心。一次在为一名危重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时,病人的痰液与带血的分泌物喷到抢救人员的身上,这是传染性最强的。但是情况紧急,在场的所有人都来不及更换工作服,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全力挽救生命。 第二批、第三批抽调的医护人员来了,一样的信念,一样地出色。不知谁在休息室的白板上再次写下了这句话:这是我们的职责。 又一位患者康复了。她紧紧地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说:“这些日子,我看的一直是你们的身影,你们的眼睛,听着你们的声音,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等你们回到原工作岗位后,请允许我去看你们,其实我只想看一看你们的脸”。(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