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别无选择--记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的白衣战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5日17:3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4月25日电通讯:“我们别无选择”--记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的白衣战士新华网记者李京华 “如果我们躲开,病人就更没有指望。”北大医院感染三病房的一位年轻大夫说。 20多天以来,北京大学各附属医院的白衣战士们日日夜夜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 共产党员李朝晖是北大医院的护士长,她和各监护室调来的护理们主动要求救护危重的上呼吸机的病人。为了工作, 每天她只能站在窗前与去上学的孩子告别,年幼的孩子只能含着眼泪隔着窗户喊“妈妈”,让妈妈保重。 北医三院年轻的共产党员冯丹丹最先护理的是一个气管插管、靠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相对于未插管的非典病人, 这类病人传染性要更大些。病人刚插管的前两天,没有密闭式吸痰管,每次吸痰时,拔开呼吸机管路与气管插管的接头,就会 有病人的分泌物喷出来,因为和病人近距离,又是面对面操作,随时有被喷到脸上的危险。但是冯丹丹根本顾不上考虑个人安 危。 支部书记蔡再同是人民医院的护士长,每天她都连续工作14个小时以上。一天晚上,有两个非典病人转院,路上需 要跟随医生,已经干了14个小时的她二话不说,又抬着病人上了“120”急救车,安排好病人回来已是午夜。 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一位刚被替换下来的在人民医院隔离病房工作过的大夫说,隔离病房的工作太辛苦了!隔离病房的事迹又太感人了! 正在基层锻炼的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高占成被医院紧急召回,他顾不上回家看一眼,便投入到隔离病房的工作中。 两周后医院派人替换他时,他却要求接着再干。 急诊科的主任医师朱继红说,隔离病房的工作人员穿着隔离衣,工作起来浑身是汗,像是在蒸桑拿,体力的消耗可想 而知。他们不能回家,临时床铺是公用的,洗衣晾衣又不方便,饭菜总不如家里的可口。隔离病房护士们姐妹情深,互相谦让 ,工作中则是争先恐后。好多护士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却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他们每个人都宁愿自己多干一会儿,好让同 事多休息一会儿。 护理部领导不忍心看到又有护士被感染,委婉地告诉她们做完治疗后可以离开一会儿。可护士们拒绝了这份关怀:我 们是护士,离开了病人怎么办? 在非隔离病房,考验也无处不在。4月16日,人民医院8病房一位心衰病人因抢救无效死亡,而该病人生前被怀疑 感染非典,谁来料理尸体,谁就可能被传染。护士长许延敏独自承担了这项工作。死者比较胖,包裹起来非常困难,做完之后 ,许延敏整个人也快虚脱了。她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看到患者胸片一张比一张清晰倍受鼓舞 人民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每天推着沉重的器械为病人进行床旁拍片,他们为此多吸收了射线,也成为易感染的高危人 群,但他们毫无怨言地说:“只要看到患者胸片一张比一张清晰,一张比一张好起来,就不知道能鼓舞多少人。” “除了战胜病魔,我们别无选择!”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专家黄悦勤坚定地说。 目前,北京大学已有2400多人主动报名参加防治非典一线工作。他们有的风华正茂,有的已年过花甲,有的刚刚 歇完产假,有的爱人正在生病,但是都无一例外地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争取不让我们的医务人员病倒” “争取不让我们的医务人员病倒”是北大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奋斗目标。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在它的背后倾注 着感染管理科全体同志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心血。 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六亿自从非典在北京出现第一例病例开始,就以她特有的职业警觉向有关部门提出各种议案,使各 级领导和医务人员能够较早地树立防护意识。 感染管理科的全体人员吸取大量国内外先进的防护经验,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随着病人的数量增 多,医院的隔离条件是否到位成为保护医务人员和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管理科全体出动,从洗手方法、消毒隔离区的 划分,到所有与消毒设施有关的设备一一进行安排。 “在死亡面前,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勇敢的。在人人自危的时候,我们只能相信你们,我们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表 示敬意。”一群大学生在给北医三院感谢信中写道,“我们按照你们的建议保护自己。配合你们和非典斗争到底。请你们保重 自己,你们拯救的是——整个人类!” 白衣战士们深情地表示,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是战胜非典的坚强后盾。(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