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场超市出现抢购风 个别商品稍有断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4日05:58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北京4月23日电(记者从玉华 陈娉舒 谢湘)几天前卖9毛的青菜,今天涨到了1块6。一位大爷,家里炖上牛肉,等着萝卜下锅,可下了楼发现,菜场里的萝卜卖完了。 这是今天中午12时北京市和平里小区小黄庄附近的菜场出现的场景。此时,离这家菜场不远的三家大超市也都挤满了人。一些人一箱一箱地买饮料,大包大包地买盐,成捆成捆地买醋,排着长队付款。 晚8时多,京城著名的大型超市“旺市百利”亚运村店一反往日此时客流冷清的常态,人声鼎沸,十几个收银台前纷纷排起数十米长龙。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偌大一个超市,许多食品、日用品货架上已空空如也。有售货小姐刚刚把两大箱鱼泉榨菜往货架上倒,转瞬间一包不剩,手慢的抢都抢不着。几十个速冻食品冰柜里,水饺、馄饨、包子大多告罄。就连花生油、大米、面粉这一类属于慢性消费的主食,也是所剩无多。 同时,北京市连锁超市京客隆一家分店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天销售额的具体数据还没出来,但大致估算,前天的销售量是平时的1.5倍,昨天和今天是平时的两倍,卖得最快的是盐、糖、米、油、粮,甚至出现了某些临时产品断货的情况。 这位负责人称,卖得最快的是带消毒二字的产品,很多人定点儿等着———消毒剂、消毒液等一上架,就被一抢而空。这些消毒用品,供货有限,而且物流也不太跟得上。他认为,市场的逻辑是,生产、流通、一级销售、二级销售等应构成一整套链条。“非典”时期,正检验着这一链条的刚性。 尽管北京有关方面已及时对所谓“封城”进行辟谣,但是,来自市民中间的这种“自发的应急意识”,还是导致了今天的京城抢购风。在问及“干吗买这么多东西”,一位正大包小裹往车里搬大米面粉的中年女士自己也笑,“不知道!就看大伙都着急,咱也别落后呗!” 就此有人提醒,实际上,国家和北京多个部门已制订了众多应对措施。对于一个有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而言,突发事件降临,无疑也是对所有公民的一次共同考验。适度的应急意识是必要的,但过于恐慌,就有些盲目。 北京美廉美超市收货处的值班经理老沈也经历了一天的战斗,眼看往日该下班的时候下不了班,他无奈地笑着,“我觉得,大家应该相信政府的应急能力。如果真的连大米、面粉这样老百姓必须的生活用品都保证不了,那政府也就没法干了。” 老沈对每一时期货物的流通情况都非常清楚。他告诉记者,除了消毒用品目前厂家的生产能力所限有些跟不上外,其他的商品的供应都是充足的,价格也没有变化。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