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警惕非典祸害流动人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4日03:16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顾勇华 连日来,各地对防治非典型肺炎殚精竭虑,措施周全,或以单位、部门、系统、院校、企业为单元编织起严密的防治网络,或对街道、社区层层明确责任、实施无缝监测,或在机场、车站、码头加装“过滤网”———借助先进的仪器在滚滚人流中及时发现并阻止有潜在传染危险的人员殃及他人。在这张恢恢大网中,被覆盖人群能够得到最充分及时的预防帮 然而,这些防范主要还是面对集中聚居、便于掌握流向的人口。至于在城市中自由流动着的人群,其防疫工作目前还不能说已经真正落到了实处。 所谓流动人群,主要是指自由进城务工的个体农民。这些人数量不小,大多从事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买卖,拎袋蔬菜就摆摊,支起炉子就烙饼,具有流动性强而管理困难的特点。他们往往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有限,生活环境较差,不少人也缺少良好的卫生习惯,既容易成为感染对象,又容易在染病后得不到及时救治,以至成为社会防治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一旦他们中有人患病后思乡心切,还会把疾病携带到农村,监测、隔离、救治就更加困难了,后果不堪设想。 加强对流动人群的“非典”防治,既是党和政府高度关心人民健康的体现,也是整个社会防治工作中必须坚决堵住的潜在漏洞。任你防治网络有多严密,缺了这一环很可能功亏一篑。 流动人群的特点是流动,也恰恰是纳入监测网络的难点。在与“非典”作斗争的关键时刻,城市各级管理人员要坚决克服畏难情绪,过细了解流动人群的健康状况;农村基层干部也不能把防治“非典”看做是城里人的事,一旦有人离城返乡,必须密切关注其身体情况,依法反映出现的异常现象。同时,农村医疗工作者也要抓紧学习防治“非典”的知识和诊断、救治方法,防止可能的传染源造成新的危害。 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抓好对流动人群防治“非典”的教育。广泛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使他们懂得自己在防范传染性疾病中应有的义务和法律责任,要有无论怎样流动,都要主动接受当地管理的意识。同时,也要借助这次活生生的防病实践,帮助流动人群在了解防治“非典”科学知识的同时,改变那种“小病忍一忍就过去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等不正确观念,纠正不讲究个人和生活环境卫生的陋习。 以农民为主体的流动人群的存在,是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现象。通过加强他们防治“非典”的实践,也会对科学管理流动人群提供有益经验。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年04月24日第二版)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