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怎样有效防非典:自觉充当防疫第一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2日04: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记者近日到广州市荔湾区热闹的上下九路步行街、彩虹街等地转了几圈,发现街上人来人往,茶楼笑语连连,商铺生意照做,居民生活如常。没有商店关闭,也没有人戴着口罩,几乎看不到非典型肺炎影响的踪迹。负责这里社区防疫工作的医务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他们坚持预防在先:预警网络健全、防治措施到位、健康教育普及,将社区视为抵御疫情蔓延的第一道“防线”,长期严防坚守不动摇。 开通24小时疾病防治热线,快速反应,及时送治,第一时间“锁定”感染者,是社区防治传染病的一道重要“屏障” 荔湾区是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常驻人口约51.4万人,流动人口约10万人。辖区内有多间收治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市属医院,受感染的医护人员较多。为防止非典蔓延,社区防疫部门建立了疫情监测网络,开通24小时咨询电话热线,按照人口万分之一的比例配备防疫人员,对不同职业、年龄、区域的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据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建华介绍,去年,区政府拨出20万元专款,用于疾病预防工作。今年,再拨30万元专款,用于非典防治工作。基层卫生防疫人员每天深入街道、居民点,收集情况。发现感染病人,第一时间送院治疗。同时,对患者居住环境、接触物品集中消毒,对与患者接触过的人群隔离观察。区内的一位医院司机感染非典后身亡。该中心获悉后立即对已被传染的家属实施隔离措施,中心医生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多次上门劝服患者接受治疗,并考虑其实际困难,开出减免医疗费用的证明。 该中心副主任范健文是一位有20多年疾病防治工作经验的医生。她告诉记者,由于反应快捷,工作细致,措施得力,荔湾区内医院收治非典病人虽然不少,但至今未出现大面积扩散、集体交叉感染或家庭全员感染等现象,新发病例逐步减少,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社区既是防治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及时消毒;又是最后一道防线:日常防疫、健康教育、医疗康复。确保这一“屏障”,疫情就不会蔓延。 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了全天候咨询,每个社区医生都有“挂钩”家庭,还经常举行防病讲座。把住了日常生活的细微环节也就堵塞了非典入侵的渠道 华林社区卫生服务站是荔湾区10多个卫生服务站之一。它只有19个医护人员,却承担着辖区内5万多居民的卫生防疫工作,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生、健康教育等。站长梁卫萍说,别看站小人少,但市民愿意来这里看病,觉得这里熟悉、放心、可靠。 了解他们的工作职责之后,就会觉得这不是吹牛。该站开通了全天候咨询,将每个医护人员的手机、家庭电话都告诉居民,居民稍有“疑问”,即可向医生“讨教”。这虽然增添了不少麻烦,但医生们恪守职责,耐心解答,毫无怨言。他们觉得,这是引导居民讲究公共卫生,让健康意识走进千家万户的有效途径。 这个站的医生都有相应的“挂钩”家庭,对有老人的家庭更是特别关照。一个医生大约要负责联系800至1000位60岁以上的老人或有特殊需要的人士。一有“风吹草动”,“挂钩”医生很快就知道情况,并迅速采取医治措施。 面积不大的服务站,墙上贴着不少疾病防治常识宣传画,医护工作井然有序。记者看到一张特殊的“签到纸”,上面是辖区内居民密密麻麻的签名。原来,为了方便居民了解卫生防疫知识,服务站今年举办了10多次讲座,包括防治非典型肺炎的知识、春夏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等。居民每次听课必须签到。 此外,服务站还经常到区内的幼儿园、学校讲授有关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检查卫生。 梁卫萍说,这些讲课不收费,医生也没有授课费,但是对市民健康大有好处,大家都很乐意去做。 掌握了有关知识和信息,面对突发疫情,人们就不会茫然和恐惧,更不会听信和传播谣言 “看到这份材料,我心里就更踏实了。”在荔湾区逢源街,一位市民拿着一本小册子高兴地对记者说。 这份由荔湾区卫生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并免费发放的“非典型肺炎预防”宣传材料,详细介绍了非典型肺炎的特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方法,并收录了被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为“宝贵经验”的“广东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引”。 预防为主,宣传第一。早在5年前,该中心就在全市率先提出“以学生为纽带,联系千家万户,普及健康常识。”具体做法是,制作传单,让学生带回家,把健康教育宣传覆盖到每个家庭、每类人群。非典出现后,该中心与教育部门合作,共向学生家长发出传单10余万份,并通过讲座、咨询、墙报等形式,广泛宣传防疫知识。同时,发动区内居民在家庭和公共场所开展地毯式消毒。 不久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疾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运动。省卫生厅副厅长彭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将广泛开展卫生科普教育,使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家喻户晓,多角度做好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知识就是力量。”掌握了有关非典的知识和信息,面对突发疫情,人们就不会茫然和恐惧,更不会听信和传播谣言。本报记者刘泰山 冒浩文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