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查专家死得可惜 是技术权威年轻有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9日14:05 环球时报 | ||
本报特约记者张淑惠本报驻联合国特约记者肖岩 3月14日,联合国赴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负责人证实,在伊拉克执行武器核查任务的中国化学专家郁建兴13日下午在执行核查任务途中因交通事故不幸遇难。这是自1991年联合国开始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以来第一位因公殉职的核查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在获悉中国派赴伊拉克执行联合国监核会武器核查任务的郁建兴不幸遇难的消息 大家都叫他老郁 记者是北京时间3月13日深夜12点多在网上看到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发生车祸的消息的,当时压根没有想到有可能是中国人,因为在伊拉克的核查人员有100多人,而其中中国人才3个。第二天早上,记者收到一封来自巴格达的电子邮件,一下子被打蒙了,车祸遇难者竟然就是老郁! 直到现在,我们都不太敢相信老郁离我们而去了,曾经那么开朗、活生生的人,一个多月以前,我们还在巴格达一起欢度中国春节! 老郁,全名郁建兴。在巴格达,认识他的中国人都叫他老郁。 卡车要了他的命 灾难的降临,是毫无预兆的。3月13日,巴格达温暖而明朗,天气出奇的好。 下午2点左右,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驾驶4辆通用越野车,前往巴格达以南约50公里的努曼尼亚番茄罐头加工厂执行核查任务。自核查恢复以来,为了确保核查地点的保密性,全部都是由核查人员自己开车往返于核查地点与联合国驻巴格达总部运河饭店之间。在他们完成任务返回巴格达的途中,来自斯洛伐克的核查人员斯特凡驾驶其中一辆车子,老郁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当时斯特凡想超过在前面行驶的一辆伊拉克人驾驶的大卡车,但车子不幸撞到了大卡车的尾部,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甩进了公路旁的水塘中。斯特凡只受了轻伤,但老郁伤势非常严重。车祸发生后,随行的联合国医护人员立即下车对他们进行现场急救。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得知消息后也紧急派遣直升机赶到现场,将郁建兴和斯特凡送到巴格达市的拉希德军事医院进行抢救。但是老郁因为伤势过重,半小时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事故发生后不久,联合国监核会在巴格达的负责人立即通知了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张维秋和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并同老郁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当天,中国大使馆的赵参赞和马武官赶到运河饭店,了解事故的详细经过以及安排处理后事。15日,联合国的专机将老郁的灵柩运到位于塞浦路斯拉纳卡市的监核会后勤基地,郁建兴的家属将直接飞赴那里。 在接受联合国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对郁建兴的妻子、家人以及中国政府表示了哀悼和慰问,并赞扬了中国政府和郁建兴本人为伊拉克问题和平解决所做的贡献。布利克斯说:“这一事件是个悲剧,郁建兴是位优秀的核查专家。我们感谢中国为我们在伊拉克的工作提供了检查人员。”他指出,伊拉克境内条件比较艰苦,还有道路等安全隐患,因此核查专家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危险,这一悲剧也提醒核查小组的工作必须更加谨慎。布利克斯重申,尽管出现了首次人员损失,目前伊拉克局势又很紧张,但他仍希望武检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联合国监核会是根据1999年12月安理会通过的第1284号决议,于2000年初建立的,主席是瑞典人布利克斯。截至目前,监核会在全球50多个国家共拥有300多名生化、导弹方面的核查专家,其中中国专家13人,包括郁建兴在内的两位中国专家参加了去年11月以来的对伊核查。 解放军防化工程指挥学院年轻有为的教授 郁建兴,38岁,曾于1998年12月以前多次到伊拉克执行核查任务。2002年11月27日,联合国恢复了中断4年的对伊核查,同年12月,他抵达伊拉克作为核查人员开展核查工作。郁建兴生前与国内朋友联系时曾表示,他将在3月底完成核查任务,回北京与妻儿团聚。 郁建兴是解放军防化工程指挥学院的一名教授,同时也是我国在化学武器方面的杰出专家。郁建兴生前所在的解放军防化工程指挥学院获悉噩耗后,马上成立了治丧小组,协助郁建兴家人处理有关事宜,并向全校师生传达了这一不幸消息。郁建兴在该学院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技术权威,同时也很有人缘,他的学生很多,不少人得到消息后纷纷关心地致电学院询问。 自1991年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以来,中国多次派出专家和官员,深入到伊拉克境内,履行核查和监督任务。1998年1月,中国派出第一批专家正式赴伊参加联合国的核查工作。到1998年7月,中国共有26人次参与了对伊武器核查。2002年11月27日对伊武器核查恢复后,中国又派出3人赴伊拉克执行核查任务,他们分别是吴刚、罗永峰和郁建兴。其中罗永峰因为与联合国的合同到期已经于3月12日离开伊拉克。现在在伊拉克执行核查任务的中国人只剩下吴刚一人。 永久的回忆 自恢复对伊武器核查以来,工作在伊拉克的核查人员就成了焦点人物,几乎每天,当核查人员的车子驶出运河饭店的时候,各个媒体的车子都会紧随其后,上演一番追车游戏。记得核查恢复的第一天,就有两辆记者的车子相互撞上了,所幸无大碍。那个时候,老郁也是我们追逐的目标之一。 核查人员的工作相当紧张,每天都得6点多起床,出发前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去哪里,有可能自己开车,有可能坐直升机进入危险的禁飞区。那些可疑的核查地点,可能在巴格达闹市区;可能是几百多公里以外没有人烟的沙漠之中;可能是萨达姆的总统府,也可能是制造生化武器的工厂。他们既受到伊拉克秘密警察随时随地的监视,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美国的压力。 记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老郁是在1月29日,此前只能打电话或者远远地看他坐在联合国的车子里面。那一天使馆组织了一个庆祝春节的晚会,老郁和另一名核查人员罗永峰都过来参加。因为核查人员身份比较神秘和特殊,当时记者担心和他们很难沟通。 但是让人觉得意外的是,老郁非常健谈和开朗。他1998年就到过伊拉克执行核查任务,所以对巴格达比较熟悉,谈起这两次到巴格达的感受的时候,他风趣地说,现在运河饭店餐厅的饭比4年前好吃多了,巴格达大街上的商品也比以前丰富了。当记者问到核查是否真的能查得出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老郁和老罗相视一笑,这已经牵涉到核查的敏感问题,我马上转移话题。在他们看来,核查是他们的本职工作,相反,他们觉得记者的工作很辛苦,因为他们每天怎么都甩不掉记者。老郁说有一天去一个伊拉克科学家家中进行谈话,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记者跟着,但半个小时以后,他发现有数十名记者闻风而至。 1998年“沙漠之狐”行动打响之前,联合国核查人员得到美国提供的消息,提前几个小时撤离了伊拉克,因此我们开玩笑地对老郁说,如果这次战争真的爆发了,接到开战通知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通知我们,好让我们也紧急撤离。 声音犹在耳边,记者已经在2月份安全撤回国内,而老郁却牺牲在了异国他乡。 1月29日晚上临别前,我们都纷纷照相留念。老郁带着微笑的照片至今还在我的电脑里,只是当时没有想到,那张照片成了永远的回忆,那一夜的分别也成了永别。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