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前线报道:战争真的逼近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9日09:32 环球时报 | ||
本报赴科威特特派记者胡锡进 宋念申 巴格达那里挺危险3月15日中午,一位记者朋友从巴格达打来电话,说感觉战争已经近了,他那里挺危险,同时要我们一定要做准备,“因为科威特也很危险”。科威特城与巴格达距离遥远,但由于笼罩在同一片战争阴云下,所以两个城市如同一场即将到来的大风暴的两个中心,尽管时间照旧一小时、一小时地流走,但似乎每一天都充满了张力,等待着爆发 15日当天,《科威特时报》头版头条报道的是美国、英国、西班牙三国要举行首脑会晤。在不少人看来,这次会晤不是为和平而举行的,本质上就是一次战前会议。第二条新闻是报道布莱尔举行记者招待会,第三条新闻说以色列打死5个巴勒斯坦人。驻科威特美军的事都被挤到后面的版面上去了。也难怪,跟联合国及大国首都发生的事情比起来,科威特又搞了个防生化演习,街上又过了一串军车等等实在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记者先在科威特住下来,然后又去周边国家跑,越到后来越感觉到,即将到来的战争是一场大的战争,它不一定规模大,而是影响大,它会震动整个地区,牵动整个世界。而伊科边界的军事集结只是几只大手甩到桌子上的牌。 科威特人很平静 科威特处在最前线。大战将至,但街头没有多大变化。晚上依然堵车,饭馆里照常人满为患。这里没酒吧,没迪斯科舞厅,人们想热闹要么开车去海滨大道,要么就去吃饭。从电视里看伊拉克那边,也一样,小吃夜市最火爆。新来的记者朋友问我们,这不像要打仗的样子呀,似乎在他们看来,战争临近,街上都应该是逃离的车辆,人们也应该忙着找地方躲藏。我们于是建议他们去80号公路看看,那两边都是军营,路上跑着军车,他们转一圈回来态度就都变了,说到科威特没白来。 这几天科威特城街上经常能够看到标着UN字样的汽车。那是从边境非军事区撤回来的所谓“非必要人员”。我们相信那些“必要人员”也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撤离。美军在联合国非军事区的铁丝网上铰开几个大通道,大得任何车辆都可以畅通无阻。这就好像短跑赛上,运动员的双脚已经踏在了起跑器上,只等着发令枪响了。我们一直关注中国11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动向,希望他们安全返回。 战争是美国人的事,科威特将不参与,这一直是科威特的官方态度。科威特人在宁静地等待着战争的到来,政府机关、油田、学校一切正常,不管是乐观其成的,还是无可奈何的,都在一如既往地做着自己的事。对即将在家门口开打的战争,不少科威特人相信美国能一下子就把伊拉克军队打得毫无战斗力。在采访当地第二大报纸《火炬报》时,负责本地新闻的穆罕默德·利祖吉编辑甚至说,战争其实已经开始,美国开始小规模轰炸伊南部,美中央情报局人员也早就进入了北部库尔德山区。他声称,大规模的战事最多持续12个小时,而伊拉克那边“连个苍蝇都飞不过来!”因此他没有为战时生活做任何准备。但也有人不像他那么踏实,比如这里最大的报纸《舆论报》的副总编辑尤素夫·贾拉马就认为,萨达姆还是保存了一定实力,整个战争也许将持续45天到60天。所以还是有不少当地人准备了手电、食品和水,购买了防毒面具。更多的人则是抱一种“随大流”的心理,准备了一些战时应急物品。 科威特商人囤积旧货 科威特的商人比普通人对战争要敏感得多。在科威特最大的二手商品市场,不少商人几个月前就开始囤积旧货,他们预料战争开始后,会有伊拉克人来光顾。在一个旧电器行,约旦老板告诉记者:他从冬天开始存积了100多台旧空调,40多台录像机,30台旧电视,等到边界开放了,一定会有不少伊拉克商人跑到这里来,以高出科威特1/3的价格买走这些旧货,“到时候生意会很不错的”。因为伊拉克人买不起新的,他们会到最近的科威特来买仍然可用的生活物品。老板说:“海湾战争时他们就是这样买的,这里是科威特唯一的二手货市场,伊拉克商人一定还记得这儿。” 另一部分当地人临时做起了租车生意,他们打算以每天220到300科威特第纳尔(1科第纳尔约合3美元)的价格出租他们的越野吉普车,目标当然盯着到这里来的外国记者。这几天,在一些大饭店门口的停车场,我们看到不少电视记者开始装备用于现场转播的车辆,一应器材捆束完毕,整装待发。 近些天来,科威特的什叶派清真寺非常热闹。据这里什叶派穆斯林的朋友说,科威特的什叶派已经筹租到几辆大巴,等到边境一开放,立刻就去伊拉克圣地,朝拜先哲们的陵寝。 和当地人比起来,外国人显得更急切些。从上个月开始,不少外国劳工和外交官就开始撤离了,沙特驻科威特大使馆前一周也向这里的外交使团发出照会,说沙特愿意帮助在这里的外国人过境沙特,只要在各国使馆的组织下就可以。当然,有一种外国人还在纷纷往里进,那就是记者。同时在战前“就位”的还有最近进口的一大批防化服和防毒面具,价格不贵。我们在商店里看到,买水买面买防化服的,外国人比本地人更多。 我们两人是3月12日重新聚在科威特的,此前我们先后去了卡塔尔、土耳其和约旦三国。15日,我们把存放在使馆的防化用具取回,做了检查。同一天,又去了这里的大商场,买回可供几天吃喝的食品和水。当地助手穆罕默德·凯希先生也办好了随同我们采访的证件。 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我们希望出现奇迹,使和平能够维持下去。但是,所有人,包括我们,都在屏住呼吸,等待着大风暴的到来。《环球时报》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