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3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聊城市发展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3日11:12 新浪网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3月3日,湖南卫视《象形城市》公布了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的研究成果--2002年城市竞争力排行榜。谁是这项研究成果的嬴家?谁又是我们心目中的明星城市?何以人们热衷于比较城市?3月13日(周四)上午10:00,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作客新浪就此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交流。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早上我们非常有幸请到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
院长宋林飞教授来到我们的新浪嘉宾聊天室,和大家一起就城市排行榜的话题进行在线聊天。下面先请宋先生和大家打个招呼。

  宋林飞: 各位网友,我第一次上新浪网的聊天室,但是我常年使用新浪网的电子邮箱,也看新浪网的新闻,所以新浪也算是我的老朋友。我在政协会上提过一些提案,是围绕城市方面的,所以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见面。

  主持人:宋先生,你的提案提到关于城市化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国内出了城市排行榜,是由社科院的倪鹏飞教授提出的,当时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是怎样看待排行榜的?

  宋林飞:我对城市排行榜有一点了解,除了倪鹏飞的排行榜以外,还有电器工业做的排行,都是从不同角度依照不同指标体系做出来的,所以评估的结果不一样。我想它们都有一定的价值。比如台商的电子电器工会做的是环境,对江苏昆山等评价比较好。比如倪鹏飞用的是四类指标,是用市场综合占有率、劳动生产力和人均的GDP,象这样的指标体系也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你会发现,不同的指标体系排行的结果不一样,特别是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对这个非常的关注,觉得你这个指标体系排在我前面,换一个指标体系就排在后了。有一些市长碰到我也很困惑,我没有公布过,只是排了以后给江苏省委书记提一些意见。他们觉得很不公平,但是我说你要尊重这个排行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倾向,其中资本和制度是最有倾向的因素。某一个指标体系是力图希望全面,但都有一个比重,不同的体系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评估结果对社会和政府部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不要绝对化,我排的结果是很能反映城市的情况,其他的排名就不能。不同的排列体系不一样,这些选择的指标不一样,所以选择出的结果不一样。

  主持人:倪鹏飞教授关于城市的排行当中提出一个很关键的词,引起大家的注意,“城市经营”或者“经营城市”,你对这个概念也提到了,城市营销是怎样的概念呢?

  宋林飞:城市经营这几年是比较流行的概念。经营城市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对城市的建设以及城市的开发都有一定的意义。因为我们的城市资金放在那里有一点闲置,通过经营可以产生效应,通过经营可能对政府、社会得到一些受益,这样对城市化或者市政建设都有好处,这有它积极的一面。

  我这次在政协的发言稿提到,经营城市有它的意义,但是容易产生误区。所谓误区,就是政府容易把它看成,经营城市是我来经营,我当企业家一样,市长就象当企业家一样,这是不行的。经营城市的主体还是企业。政府干什么呢?政府就为企业在经营城市各种项目当中提供公共产品,比如一些政策、法规、公共服务,这样是政府做它的职能。在这个误区下面,以前有的市长直接批注,这是前几年的事情,喜欢自己批注,控制在自己手上。现在搞拍卖,不再只有批注了。现在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希望各个城市的领导同志要考虑经营城市怎样把城市已有的资金和闲置的资金开发利用,为城市服务。

  第二个误区,有人认为经营城市就是要出让土地,以前叫批注土地,不管怎么叫,还是土地开发。我觉得经营城市是离不开土地开发的,因为土地资源是城市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应该说在经营城市里面不能避开这个资源。现在看来,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呢?有一些城市圈地圈得比较多。有一些地区圈了地以后,甚至二三年没有开发,至少没有充分地开发利用,这样造成了土地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造成了一些类似带有垄断性的行为,当然这不是行业垄断,就是这块土地到我手上,我可以炒地皮,可以转让别人,我是几十万弄来的,我可以转让别人几百万,在开发土地当中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所以经营城市是要经营,是要推进土地开发和利用,但是不要认为经营城市就是把土地出让出去,然后拿资金搞市政建设,形成以地养地的这种概念,这也是要注意的。

  经营城市,我总觉得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培育多种投资主体,以前公共项目都是政府投资,不讲收益,不讲回报。虽然我们的市政设施公共投出以后是为公民服务的,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政府的市政项目不能完全包揽下来,有一些项目要让全社会来参与,这样投资主体就多元了,一方面有效推动了基础设施,比如地铁是基础设施,如果国家包下来是很困难的,这样政府可以投一部分,然后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吸收社会投资,这样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的想法是经营城市的理念,对于推进城市现代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要把它产生一些片面的理解,也就是我刚才讲的这几个误区。

  网友:宋老师,我是一位南京的网友,你对南京的房价高居全国第五工资收入排在末尾,这个严峻的现象你怎么看待呢?

  宋林飞:南京的房价比较高,我以前跟前任的市长曾经谈过,我说中低收入者难以承受四千左右甚至更高的房价,应该能承受二千左右的房价。当时前任市长告诉我,这确实很困难。这个困难在什么地方呢?一个就是收费项目,现在省政府包括市政府拿掉一个收费项目,这就是说首先要减少房地产开发商的成本,有利于房价下降。另一方面,从批注到拍卖,虽然政府收费项目减少,但是土地价格在上升。我有一个提议,不能简单的按谁出价高就卖给谁,如果谁出价高就卖给谁就是简单的拍卖的方式,房地产开发应该跟拍卖有差异,因为房地产开发有后续的项目,应该考虑它的资金程度以及整个条件以及公司各方面的情况怎么样,以前信誉程度怎么样,以前他开发的项目,消费者对它是否满意度高,然后再出价。

  刚才网友提到房价的问题,我当然希望南京市的房价不要再上去。南京市有一个措施,2002年搞十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今年要加大规模投入经济适用房,主要是照顾低收入者购房,还有最低收入者享受六个月低保的人还享受8平方米的钱,可以搞廉租房,对于低收入者南京市政府加大措施,使低收入者能够买起房。南京市的房价跟其他城市一样,虽然不是城市最高,但是价位不宜上升。收入高的可以高房价,但是这是有限的。房屋结构、商品房的价格应该符合中低收入者,高收入者毕竟有限。所以房地产不宜价格过高,否则风险就高。有的人认为我卖毛坯房,我认为完全不宜投资的房在南京不要很大的规模,我希望南京的价位不要高,一定要加大低价的房子。按照小康的标准,我们是一家一套,一人一间,按照这个比率,城市的标准只能满足一半多一点。我希望南京市政府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降低房价。

  主持人: 你通过这个问题你认为南京市老百姓过多久能买得起房子呢?

  宋林飞:首先要给拆迁户解决房子的问题。然后解决非拆迁户的,也就是住房困难的也可以进入。南京市的住房问题可能要通过二三年的时间,低收入者和中等偏下的收入者,包括中等收入者住房条件会有明显的推进。因为经济适用房在南京市的力度比较大。

  主持人:我看到有一个资料说,中国将用十年的时间新增两亿城市人口,这个速度在全世界整个比较起来的话,速度和规模都是非常惊人的了。你能否说一下中国为什么发展新兴的城市,我们大力发展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呢?

  宋林飞:城市发展提速以后,达到城市人口占30%-70%中间这40个百分点要多少年?按照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大概是25年左右能够完成城市化加速的过程。我们现在处于40左右,这可能要20年甚至不需要20年。如果我们的后期制度得到很好的保障,没有约束。比如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进城农民以后的就业要给他一些保障,也就是说农民有一个基本的权利,他到城里就业是他的基本权利,以前有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影响了个人。现在放低的门槛,很多人可以进城就业了。

  这次报告强调了农民的就业要给一定的保障,这是今年中央政府采取的举措,意味着今后有更多的农民进城,农民进城的速度会加快。在加快的过程中有一些人不理解,个别地区出台了一些文件,外省的不要进来,现在报纸上登出来了,我觉得这是不太明智的做法,是地方保护主义。一个是城市保护主义,城市不要进来,城市的人都下岗了你还来干什么。

  我的观点是,农民进来,对城市居民的就业有一定的挤压,这种挤压主要是以体力为主的。所以我呼吁城市人民应该做好准备,农民进来可能会有挤压,城市居民有更多的知识,希望在高级市场或者次高级市场就业,让出低级市场让农民就业。所以在低级市场的就业挤压有,但不是很多。因为城市居民不愿意做保洁工和重体力劳动。另一方面,农民进城以后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就业机会是自己创造的,不是城市居民让出来了,比如说搬家公司,比如我以前搬家是我的亲戚或者学生帮我搬家,现在就请搬家公司来搬家了,这些搬家公司都是农民来搬家,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还有建筑行业或者其他行业,农民进城以后,比如象保姆行业,家政服务等等行业,进城以后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所以对农民进城还是要采取欢迎的态度,创造条件欢迎他们进来。

  刚才你讲到十年2个亿的农民进城是有可能,但是也不一定有这么多。如果要达到这个,我们的百分比可能会更高,会达到这种速度的,但是有一个前提,产业要发展,经济要有较高的增长速度。现在高增长、低产业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我们的投资主体,比如国有企业的投资、国家的投资,就是抓大放小,还有外商的投资。这些投资较多的倾向就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对中小企业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数是民间产业做的。所以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这样能够吸收更多的农民进城就业。所以十年有2亿农民进城需要有一些条件。

  主持人: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城市的人特别怀念农村来的人,因为有很多送奶、卖菜的都回去了,农民进城有一个问题,一个是受教育的程度和人口的素质要普遍低一点,他们在城里会面临一个产业劳动密集型的或者重体力活?另外一个问题,城里的人基本是搞社保,老了以后这方面是有保障的,这些进城的农民可能进城以后,这一辈子就不再回去了,他们养老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国家在这方面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宋林飞:十六大报告里有一句话,让每一个劳动者进入社会保障体系。首先是城镇里面的劳动者要进入社会保障体系。这个问题作为农民工,虽然不赞成这个提法,但是大家都用这个提法。农民进城以后,特别是一些个体户包括私营企业,有一部分跟农民搞投保,但是有一些没有给打工者进行投保的,所以有的没有进入社会保障体系。下一个任务,应该让这些进城的农民,这些打工仔、打工妹进城的人都要进入养老和医疗保障。下面还有一个失业保障的问题,应该和城镇居民一样进入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是政府做的。政府不仅仅要做这一块,不仅要做农民进城的社保,还要在农村推广医疗和养老社会保障。

  搞社会保障体系,2010年,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意味着什么呢?其中有一个体制就是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要让每一个劳动者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对大多数的农村地区最好是这样的,这个目标是让农村地区的农民逐步进入。保障的力度可有大小,覆盖面最好普及到所有的劳动者那边去,首先是在城镇里面出去,然后向农村,农村可以先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比如江苏。

  刚才提到农民进城以后是否会干重的活。在大部分历史时期是这样的,但是也有一些青年朋友进来以后会积累知识,从打工仔变成老板,自己创业。有的也可能变成技工,或者在职期间读书,成为科技人员。我觉得这些进城的农民是一个群体,不但会分化掉,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向较高级的市场就业,但是较多的人还是在较低的体力事业就业为主,然后逐步的向上升。

  主持人: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里的人越来越多问题显现出来,比如污染的问题、空气的污染、水的污染、垃圾等很多问题慢慢出来了,你对这种城市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的问题怎样看待?有的人觉得再这样下去的话,农村人口也慢慢的都到城里来,城里住得非常的拥挤,环境非常不好,还不如让这些人在农村,这样环境不会这么恶劣,也不拥挤。

  宋林飞:去年李科杰跟我们开座谈会,说他当过天津市的市长,当过大城市的市长觉得压力很大,比如读书子女的教育怎么办等等各种问题,有的人找不到工作可能有一些违法行为或者犯罪,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对农民进城以后一方面创造了强大的经济动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但是另外一方面,农民进城以后,特别是有一些有大城市病,另外住房的条件也不好,农村进城以后找到工作以后,仍然住得比较差。另外一个,增加了城市的贫困人口,原来是农村贫困人口,现在进入城市,进入城市以后把农村的贫困转移到城市,所以我提出一个观点,农村的贫困转移到城市,加重了城市的贫困。

  主持人:我听到一种说法,是国外专家的,这种情况不是说中国,比如巴西,农民进入到城市,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库的问题。

  宋林飞:国外的贫民库问题,比如英国工业化一样,农民进城打工找不到好地方,比如边远城市打工也是这样的。住房比较差是一个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污染,污染不是农民的问题,主要是产业方面的。另外还有自然的问题,所以这统称为大城市病,城市大了以后治理确实很困难。现在引起理论界的争论,比如大城市有一些毛病,就不要比较大城市,尽量发展中小城市。这样大家带点乡村田园间的风光,这比较好。

  那么,是以大城市为主还是以小城市为主呢?其实理论上讲以谁为主很难讲,我认为是大中小城市的体系,它周围有一些卫生城市,慢慢的小,我认为是一个完整合理的城镇体系。一般来讲,在城镇化的加速时期,需要大中城市,较大规模的城市群。较大规模的核心城市规模有多大,有规模效应。规模较大的往往生产力比较高,因为人集聚在一起,有这么多人在一起,优秀的人加在一起,不是简单的相加,有是城市效应,对城市的激化效应非常大。有的学者观点是15万,有的人认为20万,我认为15万的规模比较好。一般人讲,规模大产生的效率和劳动规模是成正比的。比如东京的几个大都市,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里面。比如中国的金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聚集量比较大。

  所以大城市要发展,中城市也要发展,小城市也要发展。我认为不要谈哪个为主,大城市也要发展,虽然发展有很大的困难,但是会提高我们的能力,既是挑战也是政府管理的一个机遇。因为农民向城市流动,是很难按照我们理想的模式,要让他到哪就到哪,是自由流动的过程,是双向选择。城市就业有机会,就会往城市流动。所以今后的中西部,特别是中部地区,有一些农民是贫困地区,可以移民,有的可以不回去,有的可以回去。

  网友:我是来自温州的,我想问一下宋老师,你对浙江温州在长三角发展中的位置和角色怎么看?你认为它是边缘组织的部分甚至是一个来源,或者仅仅是一个旁观者?

  宋林飞:温州是改革开放处于前沿的地方,它在私营经济发展过程里面是比较早的,83年就有私营经济。我对温州人的创业精神非常地敬佩。我到波兰也好,俄罗斯也好,发现温州人在外面的创业精神非常的好,能够到外面创业。象温州这样的地区,属于交通条件不是很好的地区。比如义乌这样的地区,虽然交通条件不好,但是经济发展得非常好。什么原因呢?当地政府能够为他们创造很好的条件。比如利息和金融改革方面的搞试点,象这样的试点,它那边市场的起步比较早。象温州先发展的比较早,已经积累了一些资本,有的企业完成了原始的积累,有了资本向外投资。投资的倾向并不表明是边缘化,因为投资了以后利润还可以回去。我认为要有大市场的观念,把整个国家作为家乡来看,我到哪创业都可行。比如我江苏人到南京创业也行,我认为总的去向是资金要输出的。

  比如我在新疆伊犁调查的时候,碰到一位温州人,知道我是江苏人,很高兴,因为江苏就象一家人一样的,是老家,他带老婆和孩子到伊犁创业,他说我们在这里投资环境不错,伊犁对我们的投资比较支持和规范,所以我来创业已经两年时间了。我问他还会呆多久,他说条件比较好会再继续干。另外一方面,对温州当地的产业,可以输出它的产品,比如温州的打火机国外搞反倾销,官司也打赢了,很高兴。也就是说,温州商品和技术一定要输出,这对温州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另外长三角洲南京、杭州来说在区位上边缘,我认为大桥建成以后,对南京等地区位拉近一定。我认为区位偏远一定不影响温州的发展。

  主持人:说到城市,我们也看一下国内比较老的城市,比如说沈阳,曾经是国内非常重要的基地,是新中国的,作出了比较重要的贡献,现在发展很缓慢,从城市结构来看,城里有很多的老厂,面临国有企业的改革,职工下岗的问题,怎样让城市发展跟别的新兴城市是一种滞后、缓慢,你怎么看待呢?能不能给他们开一个方子?

  宋林飞:开方子不敢,沈阳我也去过,原来南京市政府找我提建议,说南京市城市的发展战略。我当时研究了沈阳,我说沈阳在城市建设方面,它的教训就是新城建设注意不够,对老城建筑注意太多。刚才你讲了老城里有很多的厂,工厂要出去,在城市里面主要发展第三产业,比如金融、商贸服务,有它的历史原因。从外界来看,巴黎就是跳出老城建设新城,两地发展,老城继续保护,因为老城改造资金太大。我认为有一些矿产开发,现在处于衰退期,它的优势已经慢慢衰落下去,所以要进行产业调整。我们现在谈所有制经济调整,沈阳是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国有经济发展以后,以前叫大树底下不长草,也就是说,国有经济发展了,私营经济发展就不如国有经济,比如温州地区国有经济发展不好,私营经济就发展得很好。

  我认为沈阳也有这个问题,但是我现在认为,对国有经济也要有信心,这次十六大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第一个毫不动摇就是发展国有经济,第二个毫不动摇就是发展私营经济。现在大家对搞好国有经济,好象信心不足了。所以我要强调搞好国有经济也要信心充分,因为既要有国有的,也要私有的。而且国有经济要发展政府目标,要调控国家的运行,有一些政治性的目标,比如说一些微利的行业怎么搞,还有一些不适宜特殊资源的开发,政府也要带有垄断性的经营。但是我总的认为,对于老工业基地,过去跟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要给他们补偿,对产业机构的转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给他们一些关注和支持,这样使他们能够顺利的转型。原来我们是搞国有经济,公有经济是它的基础。

  现在产业比较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给一些支持。现在要在产业转移方面开发转移的速度,而且工人要转移观念。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如果政府长期照顾你,确实有困难的。但是政府主要是做两件事情,通过产业引导来顺利地转型。另外让工人进入较好的社保体系,实际上就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做一个补偿。

  主持人:在城市的发展中,政府领导还是很重要的,对城市的一些发展方面的暗中较劲,比如现在看到很多的城市鼓足了劲修特别大的广场,也在修地铁,地铁热、广场热,你对这种城市之间的竞争有什么看法呢?

  宋林飞:这属于两种,一种叫政绩冲动,我要比你干得更好一些,所以搞一些超出自己力气所做的一些事情。比如92年我在加拿大生活,国外很多城市并不比中国漂亮,我在江苏小城镇来看,我的老师就说,美国的教师说根本不敢想象,中国的城市怎么漂亮。内涵是什么呢?一方面对成就的赞叹。另外一方面也带有批评,你们要不要把城市搞漂亮,能漂亮最好,但是有一些地方没有足够的产业把城市搞得漂亮,所以有一些必要投资,有一些不需要投资,比如一些店面和街面,房地产搞起来了以后,没有人租这个摊位,有的时候没有人租门面,还有的也有摊子铺得太大,资金投入以后没法收回。

  我认为,在优惠政策方面,地方色彩太强了一些,为了进行引资政策,他们竞相优惠,我认为不适合各个地方来制定政策和改变政策,我希望尽快地统一政策,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不要通过竞相优惠的办法,这是在引资初期,我认为现在应该是规范。什么样的投资观念比较好?不是各种投资优惠政策,当地的人才资源比较重要,因为跨国公司来了以后,就是想就地雇佣人才,如果我能就地雇佣人才,投资环境比较好。我认为最佳的投资环境不在于竞相优惠,不是恶性竞争,而是公平竞争,有比较好的优质服务,这是我们公平竞争需要的条件。刚才你讲的那些,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现象。现在两会期间,委员们也提到了,我也提到了一些建议,我希望能够把这些问题克服掉。

  主持人:新浪观察做城市排行话题的时候,曾经探讨到一个问题,现在国内的大城市或者超级大城市,比如象北京、上海,这种超大规模的发展速度,也使国家集中力量在财力、物力、人力进行集中的建设,这样做是不是对别的一些中小城市或者一些中等发展城市是不公平的?

  宋林飞:这种不公平可能会产生的。因为现在投资有几种,比如中央政府投的和地方政府投的,是投在你这个城市还是投在大城市还是投在地区。比如讲西部开发,我们的国家投资项目有的就要向西部包括中部地区要加大,中央政府有所作为,政府应该考虑到投资的公平性和较为落后的地方加大扶持力度。另外一些比较难讲的,比如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要进行产业的引导,它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地点,可以通过一些产业政策,比如到中西部投给一定的优惠,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他向那边投,这也使一些资金流向一些投资比较少的地区去。我觉得目前象这样大中小城市竞争的情况下,在政府方面,对中部地区加强高新技术投资以外,对西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要关注,要给他们一些产业政策,引导一些投资进去。也希望引导一些东部地区进行原始积累以及资源过剩的企业向中部、西部地区转移。

  为什么我要提中部地区呢?因为我到中部去,碰到一些政府的领导,他跟我讲了一句话,你们以前讲东部沿海开放,现在讲西部开发,我们不东不西,不是东西,讲了以后,我们听着笑起来,觉得很感慨,应该说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属于自然区位的发展,因为世界经济的构成里面,发展好的区域必须要交通好,要有各种中心,所以到西部发展比较困难,还要有人力资本以及资本积累的情况,都限制了中西部的发展。现在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整个国家的繁荣,西部地区发展以后,也有利于那边人力就业等等问题。中部地区,我认为也要给予关注,他们的出路,从人力方面不能完全把他们留住的,可能向东部地区流动,中部地区的领导也认识到这一条,鼓励他们向外面流动。

  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平衡是长期存在的,对较落后的地区,从政策的层面应该进行扶持,不能忽视这些地方的发展。

  主持人:上海的发展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全世界受到关注,但是我们现在也听到最近有对上海发展的一些善意的提醒,比如有一位外国城市专家说到,浦东如果不太注重它今后在功能上的调整,或者是多层次的发展的话,很有可能白天看浦东是非常漂亮的一个城,入夜就是一个空城,或者说是一个死城,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宋林飞: 这是一个超大城市的发展。我看过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我觉得象上海市的发展成为一个超大城市也实属必然,因为要素的流动,有自己的选择和市场的选择,因为它那边的投资环境和人才的聚集等等有利于资本向它那边的流动。象上海这样的城市,对长三角地区和长江地区的发展是一个龙头,需要聚集资本和人才,这方面是可以的。另外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不是说你是住人区,不是越大越好,我赞成多中心,一个核心城市以外,下面要有一连串的卫星城市围绕它,要把绿色建设起来,不要连成一体,从交通压力也好,从环境也好,都会变得非常的好。不要一圈一圈的扩大,象北京一样,是一圈一圈的扩大,但是中心还是在聚集很多人,我认为象北京、上海要发展周边的卫星城市,这样就能减少交通的一些压力。比如浦东在那边,要集聚一部分人才,但也不可能不让你集聚,都到那边创业,我认为长三角应该集聚更多的,但也有一点分散,怎样处理好集中和分散的问题。

  首先讲到集中,但是不能有多少人就集多少人,我认为应该有一部分人过去是正常的,但是有一部分人在核心城市发展。比如上海、南京大都市圈。我认为这样的大都市圈形成以后会拉动周围城市,同时也减轻了上海的压力,可以在苏州,也可以在杭州,可以在嘉兴等等地方就业,上海的交通也很方便,成为一个大都市的概念。现在大家为什么考虑一个城市搞很大呢?我认为有一个行政区经济的问题。比如现在的行政区,比如江苏省和浙江省是一个行政区,是一个政治单位,管理是起重要作用的。

  另外一个也要考虑,比如行政的政绩冲动,特别地强调,外资希望你这边流动,资本希望你这边流动,技术希望你这边流动,不愿意把自己的资本输出去,或者技术输出去等等,愿意自己的商品输出去,我东西卖给你,你买最好。但是我的技术不一定给你,或者好的一些项目不愿意给你,比如现在的港口等等问题,能不能一盘棋,所以现在需要打破这个行政区经济,要建构都市经济区。把上海、江苏和杭州、浙江建成长三角都市圈,把行政区的障碍拆除掉,这样变成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我有一个观点,21世纪,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的经济竞争不是靠一个企业,也不是靠一个最大的企业,是靠一个都市圈,比如上海的都市圈,比如长三角的都市圈等等,首先这三个都市圈跟世界竞争,然后拉动其他都市圈的发展。

  主持人: 这个说法让我想到欧共体。

  宋林飞: 对。形成一些核心技术,这样在世界竞争里面竞争力就比较强。

  网友:我是一位南京的网友,你能不能评价一下南京最近这几年的发展,它这次在中国城市排行当中是怎样的情况,以及对它的未来做一个展望。

  宋林飞:南京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前两年江泽民同志和朱总理到江苏去,都赞扬过南京市的城市建设,认为南京城市的发展很快,城市的面貌改变也很大。南京的发展有一个基础,一个基础就是它的人力资源--南京市的高校。现在江苏招生的规模,在校的人数,在校的数目在全国是首屈一指,而且这些高校集中在南京,所以南京第一个特点就是高等院校比较多,集中了一批人才,如果把这些人才的潜力挖掘出来,对南京市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另外就是国有经济,比如石化工业,包括汽车制造等等、电子等等,有一些企业在江苏来说,它还是比较强的经济体,这些国有经济也是它的一个长项。

  另外,不象苏州,苏州市周围的县,包括无锡周围的县都比较强,南京周围的县城发展不算好,如果把县城做好了,撤销掉三个县,变成一个区,从区域的角度以及产业的调整,而且它的构思发展很快,比如象宇振集团。另外象天力集团做得也比较好,有一些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另外也吸引了一些餐饮行业过来,南京市的发展基础是比较好的。南京市今后的发展,我觉得人力资源可能对它来说是个关键,把人力资源充分地发挥出来,可能比金钱、资本更重要,同它的发展推动作用更大。

  另外,南方市的发展跟上海、杭州、浙江又不一样,因为南京是跨安徽的,马鞍山、芜湖等地区在它的都市圈内。我去过芜湖、马鞍山,接触他们的领导,他们对参加南京都市圈也很有热情。我认为这个没有关系,一个行政区的建构和区内、区外共享,这对国家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对南京市的发展充满信心。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宋林飞老师到新浪嘉宾聊天室来进行城市系列话题的一个讨论,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嘉宾,谢谢各位网友。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快感体验尽在天堂《冰镜湖》 特別邀请传奇玩家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BOBO族 S57手机 滚石
 
  新浪精彩短信


新闻冲浪知天下事
赢MP3、彩屏手机

全新推出蟋蟀铃声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戴佩妮] 你要的爱
[张柏芝] 星语心愿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真的爱你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春花点点小女人
  • 情色兜肚内衣系列
  • 性感露背浪漫睡裙
  • 购物送彩屏手机
  • 精品影像器材
  • SONYTRV25E特价
  • 数码市场最新动态
  • 最热手机型号排行
  • 网络MD再次狂降价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铃声 图片 订阅 言语传情 游戏 职业特工队 爱情快递
    · 赢彩屏手机,订新闻冲浪!
    · 手机新选择-俏皮率真蟋蟀铃声
    · 两性学堂 和爱人共享激情时刻!
    · 缤纷春季,让手机也“缤纷”一下
    · 星情性趣 麻辣情爱 激情男女宝典
    · 移动游乐场,娱乐新生活
    · 240万GGMM与你相约飞常男女
    · 点歌祝福传递柔情蜜意 语音祝福
    头条新闻
    (30元/月)
    新闻冲浪
    (8元/月)
    激情男女
    (5元/月)
    体育新闻
    (30元/月)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自写短信 精彩专题:短信宝贝可爱秀 诱惑的青春 生日祝福 韩国PUCCA卡通
      你想让你的爱情开花结果吗?短信宝贝,让你们体验爱情的甜蜜,儿女的可爱,家庭的温馨。发送0到888808,即可注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