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机构改革 从“瘦身”到“健美”的转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0日21:3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吴晶 张晓松)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0日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意味着中国政府进行了从“瘦身”到“健美”的自我转变。 已经历数次“瘦身”的中国政府机构终于在21世纪的第3个春天以“健美”的形象示人:精干、高效、透明而又“以人为本”。这次机构改革方案涉及国有资产、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流通体制、食品安全、人口发展等重要部门的调整。 尽管没有进行与上一次机构改革类似的近50%的机构人员精减,然而代表委员们普遍认同,改革的力度和手段“前所未有”。有的代表指出,机构改革已从单纯的“加减法”变为复杂的“成本运算”。正如国家经贸委的淡出,“计划”也以微妙的方式在几大机构的名称中隐退。 全国政协委员张卓元作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主起草人,一语道出机构改革的根源:“中国的入世承诺加速了由自我内部愿望而产生的变革。” 当外商在中国抢滩之势风起云涌,中国政府应势筹建“商务部”,统筹内外贸易的资源和优势;当中国企业正似学步婴儿,揣摩着自身的走向和命运,中国政府又建立了专业化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悉心引导他们走入良性的国际竞争。 “以前,国有资产的产权归财政部管、投资权听国家计委的、人事权在大企业工委、日常运营由经贸委负责……现在一个国资委就把钱、人、事都管起来了,权力的界定更为清晰。”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代表的话道出了逐渐摆脱“阵痛”的国有企业的心声,也揭示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动力。 过去,政府的干预涉及多个部门的许可、审批。改而不变的“盖章程序”、“审批收费”一直被视为病垢。机构臃肿、效能重叠不仅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诿、扯皮、缺位也影响到百姓生活和民众权益。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吴江说,一个高效的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更好地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这次机构改革报告中专门指出,政府机构应尽量减少审批,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政府部门还要规范、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政府“加紧自律”的公元2003年,将彻底告别“看脸色办事“,“公章盖不完”的行政管理时代。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计算过,如果把大部分管制取消,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总量可跃升30%,腐败将减少50%。对于正在“全心全意”奔小康的中国人,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入世”只是改革的助推器,建立“透明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的潜台词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服务理念。 张卓元说:“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监管机构的成立表明中国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政府机构改革是遵循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的自我调整,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最终走出新旧经济体制交叉路口的中国政府,主动寻求“自我角色”转变,这本身就是决心和信心的体现。 张卓元坦言,这次改革虽然已抓住关乎全局的问题,但这“只是起步”。(完)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