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审议预算需要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7日06:03 中国青年报 | ||
昨天人大会上,《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什么是预算呢?马克思曾在一篇1853年的英国议会评论中写道:“每一个人都知道,预算只不过是国家本年度预期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它是以上一年度的财政经验即平衡表为根据的。”但是对于中国人甚至是他们的代表来说,不见得“每一个人都知道”。 审议和批准预算是议政机关最重要的权力之一,是人民通过其代表管理国家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人大对政府履行监督职权的重要内容。但恰恰是预算,最难读,也最“专业”。一般人看着那整篇的数字,难免不堕入五里雾中。他们的代表如何,也不能全都乐观。 据我看到的文献,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有两项:其中之一就是审查和通过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人民日报》曾专门为此发表社论《读一九五六年国家预算报告》。由胡乔木撰写的这篇社论说:“每年的国家预算报告都不免要罗列一大堆数字,对于一般读者恐怕会有枯燥之感。但是这些数字固然是不可少的,而且在它背后,实在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在。国家每年从人民取多少钱,怎样取法,又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里多用,那里少用,用了以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效果,这些问题只要把预算报告细看一遍,都可以知道一个大概。”———这篇社论就向人民详细解说了国家预算。 已经多年没有看到专门对国家预算进行评论的社论了。人民对预算有多大的关心,是很难说的事。他们的代表也就可以想见。这种关心后面,是一种重大的权力;这种不关心后面,是对一项重大权力的放弃。这不能不与报告的形式有很大关系。 新华社的一篇报道说:“2000年,广东省政府提交给人大审议的预算表仅有一页纸。仅过去两年,广东省政府提交的预算表就厚达605页,重量超过1公斤,囊括了所有的省级政府部门,并详细列出了每个部门的支出项目和理由。掂量着沉甸甸的预算表,参加审议的人大代表感慨不已:两年前我们看到的全省预算报告用一张纸就写完了,简略得让人看不清;而今天则变成了一大本书,让人觉得既详尽,又一目了然。” 可见,“形式”中有权力,推进形式的进步,就是落实权力。 马克思曾经写过英国政府的预算评论;梁启超曾经写过晚清政府的预算评论;胡乔木曾经写过新中国1956年的预算评论,都非常精彩。我们现在还几乎看不到真正的预算评论。这与人民对预算的关注程度不够有关,同人民代表对预算的关注程度有关,同预算审议的制度安排有关。何时我们能够在第二天看到对报告的评论,我们的政治文明就又迈出了实在的一步。(马少华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