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跨越阶层的呼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4日10:19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从玉华 刘万永 刘畅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今天,本报记者分头深入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工商联界、工会界和农业界委员中间,听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令人感佩的是,尽管他们所代表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甚至部分互相抵触的利益诉求,但是对于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对于实现这一目标难点和重点的认识,却非常一致。 工商联界委员:农民通向小康的路真的还很长 “我原来是农民,现在‘小康’了,可占全国人口64%的农民,实现全面小康还任重道远。”民营企业主中冒出来的“高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徐冠巨说,中国农业落后于世界水平的程度,远远大于工业落后的程度,可是农民上缴的税收,最后又返回到农村、用于农民的,却很少很少,倒挂严重。他说:“我们是拿农民的利益在经营城市。” 徐冠巨认为,小康问题说到底是农业问题,很多人认为“三农问题”成了中国严重的包袱,其实,农民像土地一样,是活的,是财富,只是我们没有用活、用足。我们要像重视下岗职工那样重视农民;要像关心城市建设一样关心农村建设;像建国初期重视工业建设那样重视农业。 在重庆涪陵,很多农民挖出榨菜头,运到10多公里外的地方去卖,3分钱到5分钱一斤。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委员说,对于他们,迈向小康的路真的还很长。他说,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心目中的小康,就是“敞开肚皮吃个饱”,“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也许20年后,城市人对今天心目中的小康也同样“不满足”,会说这个“小康”太小。但是在农村,很多人眼里的这个“小康”已经太大了。 对此,大连韩伟企业集团董事长韩伟委员说:“我认为中国农村大有作为,农民也可以实现小康,但这场‘革命’会很残酷,甚至很持久。国家必须重点扶持农业产业,让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能不能全面小康,民营经济肩负着重要使命。”王祥林委员指出,改革25年来,民营经济从对GDP增长不到1%的贡献率,增长到43%,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在1978年至1996年间,由农村转移的上亿劳动力绝大部分都是在非公中小型企业实现就业的。 农业界委员: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办法不在农业本身 “粮食的质量、产量要提高,但这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办法。”程顺和委员是江苏扬州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一直从事长江中下游小麦的改良研究。然而,程顺和委员却有一些很棘手的问题:即使是最好的品种,增产也就是10% 20%,而且产量增加了,农民的粮食反而不好卖了。 程顺和曾经到浙江西部地区调查,那里的农民种小麦基本上没有收益,即使不把自己的劳动力成本算进去,一亩地也就收入几十元钱。“关键是要从政策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名新任全国政协委员,程顺和正在撰写《关于减免农业税》的提案。 据他调查,江苏省一亩地产量750公斤,按一公斤一元计算,农民种一亩地的收入750元,而他要交7%的农业税。“这是不合理的,农民的粮食中,有1/3自己消费,国家能不能减免这一部分的税收?”同时,现在按土地承包面积缴税,这是20年前定的,但20年中,修建高速公路、盖房等,已经占用了很多土地,农民土地减少了,却还是按照当初的承包面积交税,这是不应该的。他建议重新丈量土地面积。 文家庭委员来自安徽省霍山县落儿岭镇,他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与重点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是减小,而是扩大。2002年,安徽农民人均收入为212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6000元,增长了331元,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民收入的2.9倍,差距越来越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 文家庭委员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要比城市艰巨得多。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工会界委员:要把共同富裕的旗帜公平的旗帜举得很高 “有一次,我去贵阳郊区,来到一个草棚,低头弯腰,发现草棚里黑糊糊的,面积大约只有五六平方米,家徒四壁,里面住着一个老太太和她养的猪。” 政协委员、全国科教文卫工会主席张宏遵走过发达地区的很多地方。此刻,他深深地感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平衡。 从此,扶贫成了他的一个情结。去年10月,他组织实施了向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送电脑、送图书活动。 他说,全面小康,就要把“共同富裕”的旗帜、“公平”的旗帜举得很高。有许多人难以靠自身的力量改变面貌,这就要社会伸出一把手,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知识支边、智力扶贫,动员东部地区的教师、科学家、艺术家到西部去,搞“示范校”、“示范医院”,将东部的资金、人才优势,化作西部前进的助力。这一过程中,政府首当其冲,社会各界也不能袖手旁观。 张宏遵说,市场经济本身解决不了社会公平问题,就社会道义而言,扶贫济困、共同发展,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品质。 作为长江航运管理局党委书记,金义华委员34年间走遍了长江流域。他常常为眼前的景象感到困惑:船行进在2600公里的长江主干线,东部两岸经济繁荣,港口繁忙,百舸争流,船进西部,却是苍凉万里,一片贫瘠。 他认为,小康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西部开发政策深得人心,就说明人们对全面小康的渴望。全面小康就是要东西部携手发展,人民共同富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