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朱景辉建议建立社会突发危机处理机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4日02:37 人民政协报 | ||
日前,广东部分地区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由于百姓缺乏对事件的真实情况的了解,以讹传讹,带来盲目的恐慌,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朱景辉建议建立社会突发危机处理机制. 本报记者秦志勇 谣言猛于虎 2月中旬,准备从上海乘飞机回广东的朱景辉委员接到家里一个电话,广东部分地区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病例,板蓝根脱销,黑市上卖到数百元一包,让他买一点回去。电话说,还有醋,广东卖到100元一瓶啦。朱委员没有紧张,因为他想到了这几年来发生在国内外的一些社会突发事件,往往是百姓缺乏对事件的真实情况的了解,以讹传讹,带来盲目的惊慌。于是他向广东省卫生系统的朋友咨询真实情况,得知春节期间,广东部分地区陆续发现300多例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相继出现市民抢购板蓝根冲剂和醋。同时,海南、南昌、南京、湖南等地也出现社会恐慌和抢购现象。 真正让人不放心的不是百姓的这种恐慌,而是他们的无助。朱委员担忧,尽管中国有居安思危、哀兵必胜的古训,但目前老百姓的这种情绪,并非来自他们自身的忧患意识,而源自社会对突发危机事件的防范措施不够。 该谁来预警 朱委员指出,一个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百姓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往往是社会的传言,而非政府方面的消息。这是让人又伤心又高兴的一点,尽管谣言一传百应,老百姓最后依赖的还是政府和科学。最初,广东媒体正面的宣传没有完全消除大家的顾虑,大家依然半信半疑的是口头传说。直到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后,抢购药品风才有所平息。但这件普通事件给社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还缺乏完善的社会突发危机事件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处理措施。 朱委员认为,百姓的惊慌并非空穴来风,首先,事件发生之前,政府没有建立一个运行有效的预警系统,老百姓只能在假想中自我分析;其次,社会缺少一个为人熟知或者信赖的信息渠道,可以24小时提供来自政府的真实消息;其三,缺少一个以研究可能出现的社会危机的研究机构,来解析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这次疫情可以说是对我国应对、处理社会突发危机的能力和机制的一次考验。认真反思这次事件,朱委员认为,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突发危机预警、处理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体制的建立 广东这起并不严重的突发事件,却在本地甚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引起巨大影响和波动。尤其值得深思的是,它对深圳、广州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也造成了如此冲击。不少发达国家都早已有从政府、军队、媒体到民间组织等的多层次的完备的社会突发危机处理机制,而我国的社会突发危机处理机制还比较落后和脆弱。为此,朱委员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该及时总结,以较好处理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 首先,尽快就社会突发危机处理进行立法,使危机管理走向制度化和高效化;其二,借鉴别国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突发危机的预警机制和队伍,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危机处理机构和体系,建立专门机构,对各种危机模型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方案,做到未雨绸缪;其三,加强公众危机意识教育;其四,及时向社会披露信息。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在发生事件时,常常采取封锁消息的措施,实在包不住了,才向社会公布,造成了群众对官方消息不信任感增加。实际上危机发生后,权威部门的声音、主流渠道的及时消息非常重要。因此,在流言出现之初,就应该利用媒体,建立与公众的信息通道,并引导、调控新闻媒体对事实加以解释,支持传媒发挥功能。最后,加大对突发社会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市场监管,在事件刚一发生时就敏锐地监控市场变化,加大对不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坚决追究谣言制造者的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