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神话”的雷锋引领中国人精神道德建设40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3日09:50 新华网 | ||
新华网沈阳3月3日电(记者王军 姚力铮) 近40年来,没有一个普通中国人能像雷锋一样被十几亿人记在心里,由 此形成的一种精神也不断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精神和道德反思的镜子。 雷锋,一名只有22年短暂生命旅程的普通中国士兵,1962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因公殉职。 雷锋牺牲后的第二年,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位年轻军人的名字和事迹从此家喻户晓。之后,中国 的一些地区为他建立了4座永久性纪念馆,每年的3月被定为全国的“学雷锋月”。一种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为内涵的 雷锋精神,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一个时代独立存在,雷锋精神也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各个不同发展时期的烙印。但它的本质并没 有改变,那就是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学习创新。”抚顺雷锋纪念馆总撰稿人翟元斌说。 陈雅娟是雷锋牺牲前在抚顺市本溪路小学(现更名为雷锋小学)辅导过的最后一个学生。她讲述了影响她一生的一件 事:雷锋曾问我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同学们回答大都是科学家、艺术家,雷锋反问为什么没人愿做一个普通的工人、农民,不 能因为吃饱饭就忘了农民,不能因为穿暖衣就忘了工人。“雷锋的这些话,使我以后始终记着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爱岗敬业 、为人民服务,再平凡也是伟大的。”陈雅娟说。 雷锋因为倡导了人性中至善的一面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从1964年抚顺雷锋纪念馆建馆至今,已有6400万人次 参观了纪念馆。去年,由于改扩建的原因,抚顺雷锋纪念馆临时闭馆,但仍有很多人专程来到这里,向雷锋纪念碑献花;有人 还按照当地风俗,在碑前摆放白酒、红枣等物,表达他们的尊敬与追思。 抚顺雷锋纪念馆馆长张淑芬说,“在新中国建立50多年的历史上,涌现过很多英雄模范人物,但是能像雷锋精神这 样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标准,并且使全体中国人几十年始终如一学习与尊崇的,只有雷锋。雷锋是一个最有生命力 的精神楷模。” 的确如此,一位与雷锋同时代的人曾说:“雷锋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在他的面前没有大是大非的沉重感,没有轰轰烈 烈的‘神话’!有的是一个民族对日常生活的责任感。” 40年来,中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雷锋列车、雷锋小学、雷锋储蓄所……。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 班被命名为“雷锋班”,他们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来信。甚至有些仅注上“雷锋班”收的信件,都能够辗转到他们手中。有人感 慨,写给“雷锋班”的信,不用写全地址也能邮递到,这恐怕是全国仅有的。 不过,雷锋精神也曾遭遇尴尬。比如中国社会一度流传着一句“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俚语,讽刺那 些学雷锋走形式,一阵风的做法;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曾被一些人称之为“傻子精神”等。但是,雷锋始终是一 代又一代中国人孜孜不倦学习与效仿的榜样。从扶助老人过马路,到捐款助学、扶贫帮困,学习雷锋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雷 锋的优秀品格和精神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人影响最深刻的一种道德标准。”翟元斌说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