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茂芳:学雷锋不怕“留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6日05:37 北京晨报 | ||
他长年照顾13位孤寡老人;他在家里支了张“救急床”;他帮33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他做好事到处留名,因为他一心想把雷锋精神的火种播撒开来。他就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61岁的退休干部孙茂芳。 -四次分房,他都让给了他人 1973年,孙茂芳调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后,一家五口“三世同堂”,用三块床单隔着,住在一间旧平房里。5年后,医院按条件准备分给他两间房,就在发钥匙的头天晚上,孙茂芳把新房让给了刚生孩子的刘干事。又过了一年,医院分给孙茂芳一套新房。这时,一位助理员家乡遭灾,房子倒塌,爱人和亲属来到北京,孙茂芳再次把房子让了出去。1991年,医院盖了团职楼。孙茂芳的名字排在分房名单最前面,他还是没要。 1999年秋,医院盖起了最后一栋福利房。身为副政委的孙茂芳仍然住在营职房中,他知道这次如果放弃,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这时,医院引进了一批博士、硕士,住房更为紧张。在研究分房方案时,孙茂芳在领导中第一个表态,这次分房不要考虑我。 孙茂芳现在住的房,是科里的同志趁他探家时给搬进去的。一家四口,在56平方米的旧房里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退休一年后,医院硬给他补了两间房子。他却把这房子改成了学雷锋办公室、接待室,来京求医困难群众的临时旅馆。 -他家的“救急床”上睡过40多陌生人 孙茂芳家的折叠沙发,白天当椅,晚上当床。就是在这张沙发床上,先后睡过40多人,他们都与孙茂芳素昧平生,这张沙发床也被人们称为“救急床”。 2000年初春的一天晚上,孙茂芳看到一个青年蜷着身子睡在医院门诊部走廊的椅子上。“天这么冷,你怎么躺在这里?”孙茂芳把小伙子叫起来。“我叫闫启,是复员军人,下了火车,没赶上看病。家里没钱,住不起旅馆,让我在这儿睡一晚上吧。”小闫以为孙茂芳要撵他走,连忙求情。 孙茂芳把小闫带到家里。烧好热水,叫他洗漱,煮好鸡蛋面端到他手中,又抱出大红缎子被,铺好床单让他休息。睡觉时,孙茂芳见小闫用一件衣服把双脚包得严严实实的,问他为什么?小闫说,脚上有个疮,怕弄脏了被子。孙茂芳责怪地说:“你在家也这样吗?快解开。你现在有病,要注意休息好。明天我带你看病。”边说边帮他轻轻解开。这位面对病痛和贫穷没有低头的汉子,在这位非亲非故善良的老人面前,禁不住泪流满面。 -他做好事,到处留名 孙茂芳学雷锋已40个年头,开始也是做好事不留名。随着人们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社会上曾一度存在着“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孙茂芳意识到:一花独秀终不是春。从此,他理直气壮地用自身形象为雷锋做“广告”。 孙茂芳做好事都打着旗子、亮着名字、挂着牌子;做完好事,都要发给受助对象一张联系卡,留下姓名、地址和电话;他乐意接受各单位的邀请,大讲特讲雷锋精神;接受记者采访,从不羞羞答答、遮遮掩掩,而是理直气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过去学雷锋不留名是美德,现在学雷锋要“张扬”,这是形势的需要,而且更需要勇气。 首席记者崔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