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受害者孙渤唐师曾等以己之痛呼吁和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4日06:26 北京青年报 | ||
海湾战争受害者孙渤唐师曾江亚平以己之痛呼吁和平 2月15日,《东方时空·面对面》播出“战争之痛”。受访者是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孙渤。他是1991年海湾战争亲历者和受害者。战争之痛留给孙渤“一级伤残”证书。内写“海湾战争综合症”。战争之痛让孙渤求医问药12年。战争之痛使孙渤“上不能尽孝,下断子绝孙,中年孤身一人”。战争之痛终使生命有限的孙渤走出自我,到高校讲演“反对战 “战争之痛”播出当日,孙渤接电话数十个、呕吐三次。当晚,面对“太多好人的关心”,寂寞太久的孙渤“哭得一塌糊涂”。 2月16日,记者在烟台大学校内见到孙渤。他房间凌乱、空荡。有中药数箱。他谈话间隙,大口喘气。双手轻微颤抖。他触摸面颊时,血色通透,转瞬间又变得惨白。他口头禅“千万别打仗”。 世界和平,仅仅靠联合国决议是不够的,它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 ———马约尔(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两败俱伤。最大的受害者是那些卑微弱小的生命。 ———孙渤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两败俱伤。最大的受害者是那些卑微弱小的生命。”孙渤说自己就是卑微弱小生命中的一个。1990年8月2日,伊拉克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时在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商务处工作的孙渤身历战争之痛。8月12日,参赞派他外出寻找食品,这一去,竟被伊拉克军方武装拘押数小时。后伊方同意释放孙渤。待孙渤走出拘押地,打开车门时,伊军在他脑后开了两枪。两声爆裂的枪声顿时将孙渤带往一个无声世界。半天时间,市声在他耳畔隐约遥远。至今,孙渤左耳弱听,心灵伤害未愈。2001年冬,孙渤到北京治病。火车经兰村时,车辆并轨的声音使他从中铺跃起,跌倒在地,致使脚踝受损。雷声易让他联想到枪声。孙渤用“惊弓之鸟”形容他在战火中度过的17个日夜。8月19日,孙渤回国。 1991年3月6日,国内急电通知时在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的孙渤速赴沙特,与商务参赞李殿元会合,由沙特进入科威特。任务:重建使馆。重返科威特的孙渤用“人间地狱”形容它的劫后余生———昼夜一色的天空,熊熊燃烧的油井,无孔不入的粉尘,油腻污秽的黑雨,呼吸不畅的空气,浑浊不洁的饮水,窒息而死的海鸥、麻雀,正在枯死的树木,写有“DANGER”(危险)尚未排除地雷的木牌……一座瘫痪的城市,一座危险的城市。科威特收复失地后,污染使老百姓背向家园,出走国外。有专家称:科威特上空的大气污染程度不亚于一枚轻量级化学弹头的能量。“暂时不要派别人来了……”李殿元告知国内。“我永远佩服李参赞在生死考验时表现的英雄本色。”孙渤将参赞的话理解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复馆中,孙渤按国内“以一当十”的指示搜集信息、调研、交流、置办办公用品……被参赞称为“活地图”。 复馆数日,孙渤、参赞同时感觉不舒服———乏力、胸闷、头昏、恶心、小便浊黄……穆巴拉克医院医生警告他俩“不要再抽烟了,看看你们的肺”。实际上,孙渤、参赞从不抽烟。报务员小韩厌食虚弱,被诊断为“不是肺气肿的肺气肿”。这期间,中国驻科威特记者因身体不适回国。整整4个月,科威特没中国记者。孙渤认为“历史不应有空白”。年轻好胜、无畏好奇还有使命感,27岁的孙渤自觉担负起报道任务。人称他“不是记者的记者”。危险之地即是新闻价值之地———战场、火场、电场、军火库、油库、贫铀弹炸毁的坦克上……孙渤身背相机为《国际商报》等报撰写来自科威特的消息。多少次,参赞劝他少出去,孙渤不听,执拗奔向新闻所在地。 1992年2月5日,孙渤被通知转馆,到津巴布韦“换换空气”。此时在炼狱中度过11个月的孙渤感觉“很虚弱”。对外经济贸易部证明孙渤在科威特表现:“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恢复和发展中科经贸关系做出了努力,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津巴布韦的新鲜空气未使孙渤病情好转。当地一家报纸披露的消息使他再添心病。“10万海湾老兵的怪病与放射性元素有关。”怪病与孙渤症状相似:乏力、肌肉疼、失忆失眠、肾虚。 1993年,孙渤结束3年多外交生涯,身体原因使他要求回家乡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教书休养。身患海湾战争综合症,以己之痛呼吁立法 回国后的孙渤感觉一天坏似一天,一年坏似一年。他说:“全身不舒服,全身疼,疼在骨头缝里。”一日中呕吐数次,三餐流食。西医、中医、中西疗法尝遍,不能确诊,无药可医。膝下无儿成了两家人的心病。每年春节,他和妻子借亲戚儿子抱在怀中留影。他变得易怒,有次,一下抽自己40多个耳光。多疑、唠叨、失眠、情绪反常、记忆力衰退。对自己外语尚有自信的他开始忧心“疾病对谋生的威胁”。他一周上课24至28节,连上4年,以此转移病痛。 《参考消息》多次报道“海湾战争综合症”。10多万美国、英国、加拿大海湾老兵向司法要人权,向官方讨说法。为此,孙渤3次出国就医,为寻良药、找当年病历和讨说法,但无果而返。从自我怀疑到自我肯定“海湾战争综合症”的孙渤开始寻找国内“同病相怜者”,以确认一己之痛是否个例。孙渤与新华社高级记者江亚平互通病历,结果相差无几。十几年,江亚平与孙渤一样走在漫漫求医路上。 2001年春,海湾战争10年之际,孙渤相邀原驻伊拉克大使馆武官曹彭龄夫妇,新华社高级记者丁文、江亚平同去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检查。结果:5人染色体全部变异,其中孙渤变异指数最高。该院证明5人“受过核污染,但因间隔时间太长,无法精确测出受污染的剂量”。孙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指标失常。 2001年9月28日,民政部发给孙渤伤残抚恤证:鲁荣字第2001112号:“孙渤同志因战致残。一级伤残。伤残时间:1990年8月至1991年2月在科威特患‘海湾战争综合症’。” 2001年10月26日,孙渤第一次吐血,28日再吐。这天,他问自己“就这么走了吗?后半生怎么办?”之后孙渤在北京东直门医院尝试中西医疗法。年底,江亚平在医院目睹孙渤吐在便池里殷红的鲜血,红着眼圈说:“怎么办呢?孙渤,怎么办呢?”“找人大代表立法。”孙渤说。这是孙渤第一次说出夙愿,与江亚平想法不谋而合。孙渤用“前赴后继”说明立法意义。“我们不愿后面的人像我们一样遭罪,忍受精神肉体的双重折磨。” 2001年10月26日至2002年秋,一年中,孙渤吐血7次。他曾在讲台上吐血,准确地说是喷血。“喷在前排座位学生身上,很难为情。”孙渤从站着讲课到坐着讲课到不能讲课。2002年,孙渤痛苦地暂时告别他赖以为生和精神寄托的讲台。 2002年,孙渤婚姻走到尽头。对此,他说“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她奔幸福去了,她没错我也没错,错的是葬送无数人幸福的战争狂人!”离婚后,孙渤“不敢看两口子散步,不敢看活蹦乱跳的孩子”。孙渤说他家原有三件宝:一对老头老太泥塑,喻白头偕老的家庭。茶碗茶壶,喻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需准备一壶水。地球仪,喻胸怀天下。走过25个国家的孙渤悟得“视野多大,世界多大”。残酷战争已剥夺孙渤两宝。在东直门医院,孙渤决定将最后一宝实施天下———讲和平、敲警钟。他说这是痛苦换来的清醒。以己之痛宣讲和平 “13亿中国人中就我们几个人经历了现代化战争,我们是战争的载体”,“和平之火是需要点燃的。”孙渤手持火柴走进高校。2002年,孙渤在母校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建设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讲演“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强我中华”。他说:“战争不是历史名词,不是别国专利。如果我们不警醒的话,谁能保证今天发生在伊拉克的一幕将来不会在别国重演?眼下这场用高科技替代和谈的箭在弦上的战争,如果发生,即是人类文明的倒退。自然灾害会随之到来:洪水、海啸、地震,生灵涂炭相伴相生。” “千万别打仗!”是孙渤讲演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三件物品———科威特国旗、弹壳、纪念章是孙渤讲演道具。科威特国旗沐浴了燃烧8个月的油火,上面沾满未充分燃烧的油滴。弹壳是伊科在商务处前激战时的遗留和孙渤在“死亡之谷”加哈拉战场上的捡拾。纪念章上写有“UNFREEKUWAIT”(联合国解放科威特)。孙渤说这三件物品改变了他一生,是他有生之年最具意义的念物。 多年来,孙渤拒绝别人施舍。认为“接受的时候,就是自己爬不起来的时候”。他曾将别人捐款购买100多本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撰写的《重返巴格达》,旨让读者特别是70岁以下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了解什么是现代化战争及被现代化战争摧残的生灵。烟台大学聆听他多场“战争与和平”的报告。报告结束,孙渤将病中所悟,获得知识的四个步骤告知学生———得、知、悟、行。生命的紧迫感催促他随时将所知所感告知世人。“我没时间耽搁。” 孙渤离开讲台后,少人说话,特别是少知音交流让他“苦煞闷煞”。记者见他桌上有数张“三好生”奖状及“先进个人”证书。他在昔日荣光中感伤“一个健康人走过的足迹……”春节期间,孙渤情绪降至冰点,他命挚友“我死了后你给我烧纸、扫墓”。 孙渤桌上散落数张纸片,纸上写有他想说而少听众的话———“苍茫大地,小小环球,自诩为智慧的人类何时能打破武力冲突的编程?作为最终受害者的广大民众需要智慧、勇气和热情。和平自由无疆界,既然拳王阿里、铁腕拉宾是和平斗士,对战争有切肤之痛的我们为什么不能举起反战大旗呢?!”“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自己发光”、“无所畏惧是最高境界”、“我有四个愿望:一、将遗体捐献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让专家对我身体有用信息做现代化战争后遗症相关研究;二、立法;三、成立抚恤基金会;四、讲演。”第四点,孙渤特别强调:“我渴望与人交流”、“多唤醒一个人就多一份和平的力量。” 孙渤家中有盆草,荣枯相间。孙渤喜欢它“给点水就绿”。祝愿孙渤生命在与人的交流和关爱的浇灌下常绿。唐师曾“我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唐师曾右胳膊有块手表,左胳膊上也有块手表。他解释“左边是伊拉克时间,右边是中国时间。空间上我不能同伊拉克在一起,时间上可以”。 伊位克入侵科威特后,时在可可西里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唐师曾请缨采访。1990年12月20日至1991年1月16日,唐师曾身在巴格达。在一批批撤离的中国人中,郑达庸大使拽着唐师曾的胳膊把他最后一个带离战区。个性鲜明的唐师曾问大使“CNN、美联社记者都没撤,为什么让我撤?”在绝大多数视“生命第一、照片第二”的声音中,唐师曾发出“照片第一、生命第二”。作为摄影记者的唐师曾视匈牙利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名言为职业操守:“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踏雷而亡。临终一刻,按下快门。唐师曾总结卡帕精神“为人类进步玩命工作”。他电子信箱取名“卡帕”。 1991年3月至5月,1993年1月至2月,1993年7月至8月,2000年5月至6月,唐师曾重返巴格达。近距离拍摄废墟般的城市,呻吟中的百姓,遭受践踏的文明。4次重返,目的一个:实践卡帕所言“只有相机才能真实记录历史”。故人萧乾曾忠告唐师曾“驻外记者工作之一,把外国好的东西拿来学习,不好的我们引以为戒”。《我从战场归来》、《我钻进了金字塔》、《重返巴格达》,唐师曾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文明发祥地由盛而衰的历史。 1995年,唐师曾在湖北神农架寻找野人时,因感冒住进十堰市医院,医生奇怪“白血球怎么这么少?”1997年冬天,唐师曾感冒久治不愈。经301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检查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易患感冒。易流鼻血,且不易止住,甚至高声说话都会流出鼻血。脱发。头昏,久站需抱头蹲下休息。嗜睡。易怒,他明知砸碎玻璃的后果,而偏要挥拳将玻璃砸碎而后快。多疑,出门后明知房门、煤气已关,但强迫自己回家检查。小便呈红黄色。唐师曾形容自己的病“免疫系统没上锁”。 医生问唐师曾“受过辐射吗”?唐师曾认真回答:“如果说再生障碍性贫血一定与辐射有关的话,那我受辐射的环境除了巴格达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与贫铀弹之间有何关联?视科学精神为人生横向坐标的唐师曾期待专家在他有生之年给予科学解答。医生说他生命长则一年,短则4个月。“能治好吗?”医生答:“不比现在坏就是好。”自此,唐师曾“把一天当几天来活”。他相信“一个合格的记者能自己养活自己”、“只要你是优秀的,没什么事能难住你。”人问唐师曾是否后悔“玩命的下场”。他答:“无怨无悔。因是我自己的选择。”对他而言“走路、拍照、写字”即良药。 2001年,唐师曾得子,取名亚述。亚述是伊拉克北部一文明古国。唐师曾对孙渤说:“亚述是我儿子也是你儿子。”孙渤理解这话“他是不让我太空”。 2002年6月19日,唐师曾买辆雪佛兰开拓者。第三天,车身涂有“PEACE”(和平)。他欲驾和平之车在战火中的文明古国间游说和平。他说:“越是身体不好,越要抓紧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活自己想活的人生。”眼下,他用“非常渴望”表示他欲往伊拉克“当世界的眼睛”的心情。“我想我能带给观众最牛的照片。”但身体能否承载渴望?唐氏理论“精神好,身体就好”、“我没病,病都是查出来的。”海湾战争受害者 李殿元,原中国驻科威特商务参赞。现退休。当初坚守在科威特时与孙渤感觉一样:憋气、乏力、头昏、恶心。其夫人已患癌症。 李国林,原驻科威特大使馆一级厨师。回国后,受腰痛、乏力困扰。一年后死于肝癌晚期。 曹彭龄,1989至1993年驻伊拉克大使馆武官,现退休。自1996年起,曹彭龄感觉每天下午身体发热,“热气往上涌。”该年,他与夫人、新华社记者卢章谊同患疱疹。患病原因,免疫力低下。1998年,曹彭龄被301医院确诊为前列腺癌。卢章谊左脚行走不便,明显表现为脑血栓后遗症。但经脑电图检查排除了脑血栓隐患,后被宣武医院确诊“肌张力障碍”。曹彭龄以他军事家的严谨说:“我跟老伴确受过核辐射,但我们的病是否跟核辐射有必然关联,我们期待国家做出科学结论。” 丁文,新华社高级记者。1991年8月重返科威特,1993回国。1997年开始尿血,确诊为膀胱癌。 王继雨,新华社记者,1991年在科威特,现患再生障碍性贫血。 江亚平,新华社高级记者。1991年3月至7月作为特派记者采访伊拉克。1992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体乏、腿部腰部肌肉疼,后扩展到背部肩部颈部。全身关节痛。无论冬夏,腰部冰凉,长年围棉布腰带,长年让家人踩背活血止痛。近年,疼痛加重。在无药可治的情况下,江亚平自费隔天去盲人按摩院治疗,被盲人按摩师称之“硬得像铁板似的肌肉”。2003年2月19日,孙渤进京,与江亚平一道按摩。按摩师感叹孙渤的脊背“与江亚平一样硬”。 四十出头的江亚平在地铁里连续站立20分钟便腰酸背痛。肌肉不能承受书包之重,甚至换个灯泡,手臂酸痛不已。咀嚼食物时,面颊肌肉发酸。疼痛还影响睡眠,他长年靠吃芬必得止痛入眠。他曾在307医院住院半个月,医院最终不能确诊及对症下药。饱受病痛折磨的江亚平一直坚持工作。“身体好的话,能干很多想干的事,但现在首先考虑身体能否承受梦想。”此为江亚平最苦恼之处。 一些有病不呻吟的海湾战争受害者拒绝记者采访。其心理: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呻吟就会失去工作和发展的机会,故选择默默承受。制定法律十分必要 据资料: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共使用94.4万枚直径大于30毫米的贫铀弹,1.4万枚小于30毫米的贫铀弹。80%武器属首次使用。美国在海湾地区共散发300吨放射性物质。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人员在一份报告中称“遭受过贫铀弹轰炸地区的放射水平远比想象的要高”。俄罗斯核物理学家说石油中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如镭-226。 海湾战争结束12年,已有170万伊拉克人在非正常中死亡。我国海湾战争受害者仍在与病痛较量的战场上企盼胜利,尽管希望渺茫。对孙渤等人遭遇,国医王绵之呼吁国家组织军医、民医进行有效沟通,集体会诊,以找到缓解痛苦良方。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特别是在冲突爆发地区,我驻外公职人员和记者受意外伤害的威胁也在增加。制定相关法规或特殊保险险种以确保他们的切身利益十分必要。 据报载:赴伊拉克采访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等一行5人,每人将获得平安保险公司500万元人民币的“战争险”。平安保险公司某部负责人透露:“即使记者们染上‘海湾战争综合症’类似的疾病,也在保单理赔范围之内。”(李彦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