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中国记者奔伊 解放军教如何用防毒面具(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0日03:47 北京青年报 | ||
驻京某部官兵向记者示范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本报讯 昨天清晨,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的6名记者驱车赶到解放军驻京某部参加了防化兵基本知识培训和课堂模拟训练。在部队两名防化兵的现场演示和指导下,记者们熟练地背上了滤毒气挎包,在几秒钟之内打开并快速地戴上防毒面具作吸气呼气训练。记者获悉,参加这次训练是为赴伊拉克采访作准备。 在训练中,驻京某部官兵重点向记者介绍了氮芥气、路易氏气和芥子气的毒性及对人 又讯(记者马宁)伊拉克局势日趋紧张,与此同时,一批中国记者却正在为奔赴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而忙碌,其中有一些人已经抵达并发回了报道。据粗略统计,未来在伊拉克及周边国家参与前线报道的中国记者将有可能接近百人。 据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9月份开始,新华社就开始制订调兵遣将的方案。到目前为止,新华社从国内增派到战场及周边地区的记者已经基本到位,共分为4组:伊拉克3人、土耳其2人、卡塔尔3人、科威特2人。至此,这4个分社的记者力量分别增加到了6人、3人、3人和4人,其中卡塔尔原来没有记者站。考虑到伊拉克的形势复杂而关键,新华社还部署了奔赴巴格达的第二梯队,其他地区也都制订了随形势变化的紧急方案。 据介绍,中央电视台从去年9月份伊拉克危机刚刚开始时就着手准备报道预案,今年1月份启动了派遣报道组的冲刺计划。 昨天记者找到国际台记者张宇清时,他兴奋地说,伊拉克签证最近几天就能办好,一拿到签证他将马上启程。问到此行有没有想到自身的安全问题时,他透露,他的行李里已经准备了防弹背心和钢盔,还没忘了给自己买一份人身保险。 详细报道 本报讯 伊拉克局势日趋紧张,美国加紧“倒萨”步伐,中国侨民做好撤离准备。与此同时,一批勇敢的中国记者却正在为奔赴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而忙碌,其中有一些人已经抵达并发回了报道。他们有的来自中央媒体,有的来自香港媒体,也有的来自地方媒体。据粗略统计,在伊拉克及周边国家参与前线报道的中国记者将有可能接近百人。无论从报道规模还是人员配备,中国新闻界为此事件动用的报道力量将远远超过当年的海湾战争。 -新华社:伊拉克报道是重中之重 新华社在此次的报道中将体现出国际大通讯社的风范。据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9月份开始,新华社就开始制定调兵遣将的方案。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工作会议上,伊拉克报道被列为最重要的战役之一,甚至提到“伊拉克报道事关新华社的荣辱”。到目前为止,新华社从国内增派到伊拉克及周边地区的记者已经基本到位,共分为四组:伊拉克3人、土耳其2人、卡塔尔3人、科威特2人。至此,这四个地方的记者力量分别增加到了6人、3人、3人和4人,其中卡塔尔原来没有记者站。考虑到伊拉克形势复杂且关键,新华社还部署了奔赴巴格达的第二梯队,其他地区也都制定了随形势变化的紧急方案。 除此之外,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已经对伊拉克报道做了周密的统筹安排,对报道的形式、体例、时机都已经召开多次会议研究部署。据介绍,在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所辖的十几个分社中,有7个是伊拉克的邻国,另外还有与此次战争关系较为密切的以色列和埃及,这9个分社将承担很大的报道任务,涉及的人员达到四五十人。考虑到这次战争将对世界格局及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新华社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个分社及国内人员都将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相关报道中,这样算下来投入的人力就更多了。 中东总分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样重大的国际事件中应该能够听到新华社的声音,同时新华社的人员部署应该与我国的大国地位相称,因此新华社对此次报道不遗余力。作为国际性的通讯社,新华社主要是与路透、法新、美联等知名通讯社及媒体竞争。在11年前的海湾战争中,西方记者被迫撤离之后,新华社从被占领的科威特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报道的时效性和质量都令人耳目一新,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同时也奠定了国际大通讯社的基础。11年中,各大媒体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又是一次较量的好机会。新华社一定尽可能做出周密安排,在保证记者安全的前提下,只要还有工作条件,前线的战士们一定坚守到最后,把新华社的声音传达到全世界。 -中央电视台:五员大将奔赴海湾 在战争随时可能一触即发的情况下,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水均益率领的中央电视台赴伊拉克报道组一行五人已于2月7日抵达巴格达,全国的电视观众已经在《新闻联播》、《东方时空》以及滚动新闻中看到了他们从现场发回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第一手报道。前天夜间,记者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正在拍摄间隙的水均益。水均益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一行五人住在巴格达的拉希德饭店,在我国使馆的全力协助下,除了客房以外,饭店还破例租给他们两个小会客室,其中一间已经被改装成了简易的工作间,工作条件还可以。由于刚刚抵达巴格达,除了正常的节目录制以外,调试设备、办手续、雇司机、请翻译等很多事都要办理,所以报道组还处于比较忙乱的状态。“但是一个工作平台很快会搭建起来,一切都会步入正轨。惟一令我们后悔的是,由于工作繁忙吃不上饭,我们无奈之下已经吃了不少从国内带来的方便面,那可是为应付战争到来储备的‘战略物资’呀!”水均益幽默地说。 水均益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期间都曾做过战地记者,重返巴格达对于他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他告诉记者,此次采访从做新闻方面与当年的海湾战争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感觉到前来采访的各国记者多了不少,当年记者有一两百人,而目前在巴格达的外国记者已经将近300人。另外,伊拉克方面在通讯设备的使用区域和数量上也有了比以前更加严格的控制。 据介绍,中央电视台从去年9月份伊拉克危机刚刚开始时就着手准备报道预案,今年1月份启动了派遣报道组的冲刺计划,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于2月5日踏上了赴伊拉克前线采访的征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准备防弹背心和钢盔 昨天记者找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张宇清时,他高兴地说,伊拉克签证最近几天就能办好,一拿到签证他将马上启程。问到此行有没有想到自身的安全问题,这个能干的小伙子说,他的行李里已经准备了防弹背心和钢盔,还没忘了给自己买一份人身保险,“做记者的,赶上这么一回不容易,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将是很难忘的经历。”目前,张宇清正在进行设备、业务方面的最后准备,他预计自己在伊拉克的时间将是“半个月到两个月”。 张宇清此行身上的担子非常重,国际台的广播、平面、电视媒体都在等着他的报道,因此,文字、声音、图像他哪一样都不能落。据国际台国际部主任彭丽介绍,按照原计划台里将派三人奔赴巴格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张宇清一人能够在短期内成行。当然,张宇清到达巴格达以后不会孤军奋战,国际台埃及和卡塔尔记者站的记者都在申请进入伊拉克。如果一切顺利,国际台在巴格达的前线记者将达到3至4名。另外,美国国防部日前向常驻华盛顿的外国记者发出了随美军采访的邀请,国际台的驻美记者也报了名。 彭丽说,国际台已经为此次报道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为了不漏报消息,前方和后方记者制定了紧密相连的排班表,分时段盯紧消息源。“考虑到战争不会持续太长,我们连战后重建的报道方案都制定好了。” -香港媒体:为了伊拉克报道宁可少发奖金 香港有线和无线电视台刚刚从伊拉克返回,再次赴前线采访的申请又摆在了伊拉克驻华使馆签证官的办公桌上。香港无线新闻部经理谢彩云告诉记者,他们最近又报了两个名单,正在等待使馆的回音。不少香港其他电视和平面媒体也在进行类似的准备。 作为电视媒体,赴伊拉克采访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作后盾。在伊拉克,通讯及传输报道是最大的开销。谢彩云说,他们一行三人春节前在伊拉克采访一个星期,光租用卫星的费用就花了3.5万美元,再加上其他的生活费用及办理手续的费用就更多了。这次如果能再次奔赴伊拉克,又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不过,新闻部和电视台对我们的热情很支持,资金方面也很大方。我们每个部门年初都有预算,这次赴伊拉克采访就花了很大一部分,大家都开玩笑说今年一年都没有奖金可发了。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希望能到新闻第一线去,对于记者来说,这是最宝贵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除去上述媒体,《环球时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本报及《北京晨报》等北京媒体以及个别地方媒体都在进行派遣记者奔赴巴格达的周密运作。在一触即发的伊拉克战争中,中国的百姓将有机会阅读到出自中国记者之手的鲜活的战地新闻。 -新闻学者:这体现了中国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又讯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认为,中国记者踊跃前往伊拉克采访,既是中国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表现,也展示了在中国新闻政策逐渐开放的形势下,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记者具有了更高的专业追求。 喻国明说,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近年在迅速提高,中国人也越来越融入到国际大家庭中。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国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经常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国人必须了解国际上的风云变幻。受众希望了解更多更真切的国际新闻。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媒体为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必然要加强对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 此外,中国的新闻政策近年来日益开放。以前只有新华社等少数中央级媒体才能进入到这类国际事件的现场。现在有更多的媒体也有这样的机会。报道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的专业追求。新闻往往在有矛盾冲突的地方,而战争是矛盾冲突最极端的表现,也是最能出好新闻的地方。中国记者踊跃前往危险重重的伊拉克采访,正是表现了这种可敬的专业追求,同时也将从更多角度带给国内的人们最希望了解的事实,拓宽中国人的国际化视野。(马宁 程婕)
万千新闻任你点,新闻冲浪,无限资讯尽在掌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