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程回顾与文献解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06日01:48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
赵杰(发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2期2003年2月5日出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其发展历程中有两个标志性事件: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和在党的十六大上作的重要报告。这两个讲话,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思想阐述的重要而珍贵的文献。以这两篇文献的比较为基点,回顾“三个代表”的发展历程,对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以“四个紧密结合”与“四个多样化”的思考为中心,正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 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就强调:“思考这个问题,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之后,他把这些新变化概括为世情、国情、党情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透辟的分析。他还提出“四个多样化”问题,提醒全党注意,即“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始终保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与高度统一,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 在十五届五中全会和2001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针对变化,结合变化进行研究。 (二)以“四个如何认识”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的思考为中心内容,深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 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几个需要全党同志共同深入研究,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和作出正确回答的大问题”,即“四个如何认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2001年4月江泽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首次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的重要论断。这既是“四个如何认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成果,也成为号召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和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的方法论武器。 (三)以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为主题,实现党的思想路线内涵的丰富与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再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论断,2002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研究班讲话中又专门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在全党兴起了以“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成为十六大的理论先导。 在2002年“5·31”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5·31”讲话首次将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党的思想路线联系在一起,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跃进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强调和突出了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与时俱进具有思想武器的巨大作用。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种表述与新党章关于思想路线的表述内在统一,更加规范。 十六大报告对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提出方法论上的要求。(1)“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3)“必须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记取失误的教训;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 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品质层次到思想路线层次,这既反映了前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的初步成果,也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成为全党的共识。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内涵:十六大报告与“七·一”讲话这两个重要文献的比较分析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对影响新世纪党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郑重回答。经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突出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将“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将13年基本经验作为“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三是对党的历史方位进行定位。我们的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四是对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实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内容。五是提出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六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的高度,强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添新力量的重要性。七是从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中总结出党的自身建设最根本的经验,即“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调“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的重要性。强调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八是在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论题上,深化了对新世纪新阶段“三个规律”的认识。(1)从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强调创新对民族、国家、政党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2)从探究执政党建设规律的高度,强调执政兴国是党的第一要务。“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3)从探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高度,强调把握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比较两篇重要文献,可以看出:(1)“七·一”讲话着重从党的80年奋斗历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的道理;阐述“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初次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加强党自身建设方面的要求;分析和认识党所处环境、条件、自身状况的变化;提出“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要求。十六大报告则着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年的实践经验得出“三个代表”的结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阐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加了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要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加强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出探索和最新回答。(2)“七·一”讲话着重论党自身。十六大报告则着重论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三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庄严使命及其政策主张。(3)“七·一”讲话着重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形成的共识,作出初步总结和科学阐释。十六大报告则成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从外部看,是从新世纪新的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对执政提出的新要求而来,从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教训的吸取,对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长期执政失去政权教训的吸取而来;从执政党自身看,是从对八十多年党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13年基本经验总结而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新的条件下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完成好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具有重大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系列政策主张的精神动力,成为执政兴国的行动指南。赵杰(发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2期2003年2月5日出刊)(作者工作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博士)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知哥伦比亚号最新动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