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几分理解和关爱--新华社记者体验春运一线甘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27日21:04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李江泓姚润丰冯晓芳刘铮)春运开始以来,全国各地主要火车站、机场和长途汽车站 到处涌动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纷纷踏上与亲人团圆的旅途。为了旅客们一路平安,早日回家,交通运输 部门的职工们牺牲了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在春运一线默默地奉献。新华社记者近日来到春运一线,亲身体验他们的甘苦, 深深感到:多一分理解,便多一分支持;多一分关爱,便多一分温暖。 每年一次的“年检” 今年春运,全国将有18.19亿人次出行。如果以一个人平均换乘4次车计算,等于全国约有5亿人要出行。 对我国交通运输部门来说,如此多的人在一个较集中的时段出行,40天的春运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交通运输部门一 年中工作的重头和第一战就是春运。交通部部长张春贤近日在雪后检查北京地区公路春运工作时比喻道:“春运是对运输部门 能力的‘年检’。” 由于受非常天气因素影响不大、安全正点和票价合适等原因,铁路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中深受旅客青睐。因而,铁路 年年成为春运的“焦点”。同样是那么多铁路线,同样是那么多列车,同样是那么多铁路员工,在春节前后短短的40天内, 铁路要运送超过平时近1倍的人! 交通运输部门的职工们,在这40天里,舍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夜以继日,以超负荷的劳动,战斗在春运一线。记 者在北京西客站客运车间里,不时听到客运员们的鼻涕抽嗒声和咳嗽声。值班主任王起营沙哑着嗓子布置任务:“1月24日 ,我们经历了春运以来第一个高峰,人如潮涌、人满为患,我们全力以赴顺利度过这个高峰,希望大家一定要坚持。” 高强度的劳动 一位列车检票员,20分钟内就要查验500人手上的方寸车票; 一位机场安检员,每小时蹲下、再站起来,多达120多次; 一位长途汽车站检票员,1天要说1万多句话…… 这些是记者在一线“体验”做检票员、安检员时粗略统计出的惊人数字,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线员工劳动的强 度。 1月21日,记者在北京西站体验检票员工作。检票口的小门一开,人潮如脱闸的洪水呼啸而来,检票通道两边的扶 手,犹如窄窄的河道,人流只能一个个地通过,旅客把大编织袋、大包裹和大塑料桶扛在肩上、抱在怀里。有的旅客两手拖着 几件行李,把票叼在嘴里;有的旅客把票捏成了团;有的旅客从兜里翻着票。排在后面的旅客大声地叫着,催前面的人动作快 一点。 当第一位旅客把票递过来时,记者想着检票员传授的经验:看清车次和日期后就剪!但不一会儿,记者就感到手有点 儿发酸,检票的速度慢了下来。票不是没剪上,就是检票剪里卡了纸。 记者不停地检票,大沿帽里全是汗。亲历北京西站检票员的一天后,记者胳膊酸得抬不起来。 1月23日一大早,记者赶到了北京六里桥长途客运站。候车大厅里暖风扑面,但早已人满为患,大厅里悬挂着的八 个“中国结”和四个红灯笼,让所有旅客感受到了节日气息。等待返乡的人们此时个个归心似箭。一天干下来,记者检了1000 多张车票,说了2000多句话。 1月26日5时50分,首都国际机场国内出发大厅安检一科成员已排成三行,72人无一缺席。记者看到,旅客们 纷纷通过安检台,验证身份证、机票、登机牌和机场建设费,空手走过安全门。当安全门报警时,记者协助手检员用金属探测 器从头到脚检查旅客全身,这样一站一蹲,再站再蹲。前后检查一个人至少要蹲下2次。 春运期间,机场手检率是通过人数的80%左右,源源不断的人流让记者感觉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记者算了算,平 均每小时蹲下站起来的次数达120余次。开机员张健告诉记者:“连续三年大年初一,我都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到现在,我 已没有周末、节假日的概念,只知道我什么时候去上班。” 把微笑送给旅客 “在车站值班柜台做一个问询员,还难吗?不就是微笑服务吗?”在上岗体验前,记者心中这样想。一旦真的做起来 ,却又是那么难。 1月21日一大早,记者迎着晨曦,走进人流穿梭的北京西站,揣着车次表,体验总服务台问询员工作。西客站二楼 大厅右侧的总服务台,进站乘车的旅客上了滚梯一眼就能看到。总服务台的右上方挂着超大电子显示屏幕,不断滚动显示着各 车次检票的候车室。显示屏下,荧光灯牌清楚地指明各候车室的位置。南来北往,肩背手拉行李的旅客们手里攥着车票,找到 总服务台询问记者从哪里上车。记者按照手中的北京西站候车布局表,艰难地在几十趟列车中,尽量寻找满意的答复。询问候 车室的旅客一个接着一个,渐渐地,记者能很快回答他们的问题了。心中暗想:这不很简单吗? 谁知,半个小时后,记者就口干舌燥,心烦意乱了。放在台子上的水杯,一个多小时都没有空闲拿起来。转眼就到中 午12时,记者再回答旅客询问时,只能从嘴里蹦出几个简单的数字,外加伸出手指头表示。值班站长杨越说:“工作时间长 了,为了省点体力,只能采取这种方式。像售票员卖票时,往往只能说‘到哪,几次,几张,下一个’,旅客听了当然不自在 。” 记者一上午,大概回答了一千次旅客的询问。这一天,北京西站客流量近17万人次。回家后,记者嗓子哑得说不出 话,连饭都不想吃,一句话都不想说,就想睡觉。 用质朴和真诚无私奉献 无故挨骂的滋味不好受,但运输职工都必须过这一关。 1月24日,记者在北京六里桥长途客运站做检票员时,一对情侣走到了检票口,“您好!016号为您服务,请出 示您的车票。” 记者连着喊了几声,两人就是不搭茬,拎着包直管往前走。眼看就冲进了站台,记者只好拉住了男青年。他回头瞪了 一眼:“拉什么?我是送人的。” “送站不能上车。” 他把包递给走在前面的女友,嘴里清晰地蹦出两个字:“德性!” 旁边的客运职工马上过来安慰记者:“这种事情常有,很多旅客态度不好,说什么难听的话都有,有时候真接受不了 ,只能忍着。我们在受到委屈时,只能把眼泪留给自己,把微笑送给旅客。” 1月26日上午,记者在首都国际机场做安检员时,一位中年妇女匆匆跑来,行李通过机器时,安检员付泽看到行李 内有塑料瓶和小刀,要求拿出东西再检一遍。 这位乘客烦躁起来,大声说:“飞机马上就起飞了,误了点谁负责?”付泽一边帮她开包一边解释,记者和机动人员 也赶过来帮忙拿行李,终于使她迅速通过了复检。安检员冯雪梅还替这位乘客办理了小刀代存手续,并微笑着嘱咐她在1个月 之内来取。 “你们怎么锻炼得脾气这么好?”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29岁的班长笑着说,“干了6年了,不论接触到什么样的 旅客,在这个岗位上都只能以微笑服务。因为你选择了这个职业,也就选择了一个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和旅客发生冲突。” 记者在六里桥长途客运站看到,5位检票员大都20来岁,春运高峰期间几乎每个人都患了感冒,每个人的兜里都揣 着药,每个人的手都长了冻疮。记者在六里桥客运站的一天中,他们始终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只有质朴和真诚。 为了广大旅客的团圆,全国交通运输系统600多万干部职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