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江泽民考察西柏坡 强调牢记“两个务必”(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04日12:15 新华网 | ||
这是一块让人深深眷念的红色土地。翻开共和国厚重的历史,她的名字伴随着共和国辉煌灿烂的黎明一同记录在史册里。半个世纪前,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指挥并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最后战略决战;一代元勋带着他们在这里描绘共和国蓝图,胜利走向北京。从此,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因为有了那段光荣历史而名扬名下。 沿着弯弯的山道,一辆辆汽车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前来这里参观和 走进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硝烟弥漫的解放战争年代。在旧址的西北角,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土坯房,这便是当年中央工委用过的大伙房。然而,由于历史的垂青,赋予了它不同寻常的意义——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那是1949年3月,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刚刚落下帷幕,蒋家王朝摇摇欲坠,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基本上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使命,新中国黎明的曙光已在东方闪烁。我们党的工作重心马上就要由乡村转向城市,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了。 就在这重要的转折关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了。会议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开得隆重而又热烈。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西柏坡,走进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环顾着这简陋平房里一目了然的陈设,沉思良久……随后挥毫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记者近日在西柏坡采访,恰逢“发扬西柏坡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在此召开。中国军事博物馆教授王聚英、西柏坡纪念馆副教授贺文迅等专家与学者指出,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为适应全国解放斗争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精神,它主要包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善于打破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进取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核心是革命到底、“两个务必”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凝聚起来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几十年来,西柏坡精神一直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从‘两个务必’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党魂,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平山县委书记赵新朝告诉记者,“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是内在统一的,二者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弘扬西柏坡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一,如何做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各种利益面临冲突的时候并不少,能不能把群众利益定位在“最大”,认识到群众利益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归宿,这是能否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所在。做好了这一点,也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了充满活力和动力的工作推动机制。为此,平山县在一系列布局谋划中坚守的原则是:不与群众争利益,而是把利益更多地让给群众。 2000年冬季,平山县根据山区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决定大力推行“绿色通道”工程,把全县所有的干线公路和通往旅游景区的公路两旁全部绿化。绿化就要退耕还林,农民得让出部分土地,自然就有群众切身利益在里边。 面对这些问题,县领导果断决定:苗木由县里无偿为农民提供,苗木所有权也归农民,并引导农民科学经营,树下种植药材,培育苗木。这一决策立即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全县群众纷纷冒着严寒开炮打坑,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植树造林高潮。 如今,绿色通道上200多万株树木已全部成活,绿意盎然,美化了环境,吸引了游客,成为平山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这项庞大工程的顺利完成,是在全县党员干部中进行的一次生动的“三个代表”教育课,它树立了新的“利益观”:表面上看是县里拿钱,群众受益,实际上群众受了益,也就是县里受了益,县里与群众本来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对此,赵新朝深有体会地说:“只有永远牢记‘两个务必’和‘三个代表’,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新华网江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