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六大上,第一次明确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确立为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标志着党对国防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六大报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单独列为一个重要部分,对我军建设和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客观规律的深 刻揭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在理论和认识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有所侧重有所进退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一对矛盾,焦点是军费的投入。马克思认为,“国防军事活动既不创造物质生产资料,也不创造物质生活资料,是浪费大量金钱的非生产性消费活动。”恩格斯讲:“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军费投入就像扔在水里的钱,不会再生。”列宁指出:“军费开支,作为非生产性开支,在国民经济中不是一个正数,而是一个负数。”但是,三位巨人都认为,军费开支的社会效益表现在对阶级、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保卫效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而,要从经济效用和社会效用中做出最佳选择。世界各国军费投入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军费占GDP的比例保持在2.5%~3%是适度的,超过5%通常是在战争状态或特殊情况下。我国的军事专家与西方的战略专家对此是有共识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一个涉及国家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作过精辟的论述。作为实践的探索我们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上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的奠基阶段。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的思想;考虑到新生的共和国是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又作出了由武装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一方面,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军事战线的工作随即转入和平时期,百万大军迅速走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战场。另一方面,为了应付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致力于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国防力量。从5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在经济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国防建设始终保持了较大投入,1950年到1979年,国防开支平均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7%左右,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出现了起步晚、腾升快的喜人局面。朝鲜战争爆发后,我们果断出兵,捍卫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中苏关系恶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两弹一星”,先后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军事威慑力和国际地位;针对邻国突然发起的边境武装入侵,我军以强大的实力给以还击,一战而定乾坤,保持了边境地区40年的和平与稳定。这一时期,是我国国防费支出的高峰期,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时期,国防支出的绝对值不大,但占财政的比例很高。1968年至1971年,中苏关系极度紧张,国防费绝对值上升,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三五”、“四五”计划期间,国防费占GDP的5%~7%,国防建设的摊子过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作过专门论述,强调国防不可不有。因为还有敌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军费在国民经济中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只有经济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80年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考虑到十年“文革”造成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提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思想,通过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基于在较长时间内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有可能避免的新判断,提出了把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从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要求军队充分利用大战打不起来的有利时机,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抓紧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根本建设,增强军队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随之我军实行了百万大裁军,迈开了质量建军的新步伐。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国防投入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七五”期间国防投入仅占GDP的2%,“八五”期间降到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防费一直处于较低水平。1979年至1994年的16年间,国防费的绝对值年平均增长6.22%,与同期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年平均上涨7.3%相比,实际负增长1.08%。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计算,1997年中国国防费仅为98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3.67%、俄罗斯的61.25%、英国的27.53%、法国的26.7%、日本的22.79%、韩国的56.98%。军队建设在让路和忍耐下度过了十多年,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9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江泽民同志分析了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国内面临的新形势,总结了国防建设进入新时期20年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国防现代化要以经济建设为依托,要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国防发展道路的思想。根据现实的战争威胁,重新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强调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上;强调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能够应付各种挑战,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军事力量,从而揭开了科技强军、质量建军、依法治军的新篇章。这个时期,先后发生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台海危机,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央采取了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举措,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防费的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00年至2002年军费开支占GDP的1.6%,绝对值有了明显提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统一于国家安全战略之中,在思考问题和制定政策时,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既要有所侧重,又要进退有度。当国际战略形势对我有利的时候,就不失时机地利用和平环境致力于发展国家经济;当形势严峻、战争威胁紧迫的时候,就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不能断流,不能间歇,必须循序渐进、持续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从而形成滔滔之势。
确保国家安全利益
从新世纪面临的世界形势看,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受到的威胁是多元的,也是综合性的,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国家属性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追求经济发展、对亚太地区和世界事务负责任的大国。由此,围绕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所面临的“渗透与反渗透”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是摆在第一位的;围绕参与和营造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带来的“遏制与反遏制”的经济安全是非常突出的;围绕稳定亚太地区、影响国际格局所遇到的“争霸与反争霸”的国家安全是不可避免的;围绕台湾问题引起的“分裂与反分裂”的较量又是异常激烈的。我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形势是错综复杂的,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未知因素。应当看到,当今世界,不是一个以追求和平为共识的世界,而是各国凭借实力来追求和保护自己利益的世界,是以大国实力对抗为国际关系主要内容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渴望和平,但是却更加缺乏维护和平的保障;人们企盼世界趋于缓和,但是国家利益竞争更加激烈;人们希望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但是又面临着霸权主义确保单极世界不受挑战,它的行为不受其他国家制约的严峻形势。不要以为我们处在一个相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就可以远离战争。忘战必丧邦。军队最终是为战争而存在的,没有一支遏止战争、应付冲突、打赢战争的军队,国家利益就没有安全保障,国家的发展会遇到许多危机,眼下的繁荣顷刻之间会荡然无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国家安全利益,维系国家安全利益的根基是综合国力。而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构成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加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提高综合国力、保证国家安全利益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仅有一种经济发展与外交稳定的渴望,缺少忧患意识和战争意志,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十分危险的。必须指出,经济发展不会自动带来国家安全,也不等于国防自然就会强大。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国家利益和安全就没有根本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防建设应服务于国家安全利益的大局。为此,要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来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国防发展战略;要按照抵御现实的战争威胁和确保国家安全与统一的目标,来发展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只有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壮大现代化国防力量
国防是一个大系统,包含着诸多的子系统,可以分出若干不同的层次,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军队、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以及战争动员体系。军队是进行战争的直接力量,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是支撑这支力量的托盘,而战争动员体系是联系国家与国防的纽带,主要功能是调节并使国家内在的军事潜力释放出来,尽快转化为直接的战争力量。这三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孤立的突出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将造成国防力量的畸形发展。只有按比例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国防力量的整体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2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使国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也为军队建设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对于肩负新世纪重要使命的中国军队,一方面,要为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加速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这是因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靠国家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的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而不断提高。如何顺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军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军队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作战能力与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这个托盘还不够坚实,与军队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战争动员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应付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快速动员要求还不相适应。为此,要本着“遏制有手段,打赢有能力”的目标,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力量。
江泽民同志指出:“进入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在十六大报告中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我国国家利益集中体现在三大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上。今后20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国家安全面临的高风险期。为此,必须在保持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不断加强国防力量建设。
一是立足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努力提高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军队存在的全部意义在于遏止战争和赢得战争。要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从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这个目标出发,把我军建设成为能够应付各种挑战、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军事力量。要积极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致力解决军队建设中存在的结构性和政策性问题,优化军队的编制体制,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使军队各项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要加速军事理论、教育训练、装备研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努力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努力提高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现代条件下的国防力量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经济、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要围绕提高军队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能力这个目标,把武器装备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注重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的发展,贯彻“科研先行、需求牵引、突出重点、兼顾体系”的原则,在关键性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以此带动军队武器装备发展和整体作战水平提高。三是完善各项国防法规,提高未来战争快速动员能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提高“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快速动员能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打牢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依托,积累雄厚的战争潜力。(章沁生国防大学教育长、少将)(稿件来源:了望新闻周刊)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