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美国攻伊之战如箭在弦专题 > 正文

专访我国驻伊大使张维秋:当伊拉克大使很刺激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1月18日08:57 环球时报

  本报驻伊拉克特约记者石岳文

  编者按:如果在国内做一次民意调查,当今世界上最敏感的国家是哪国?恐怕十有八九的人会说:伊拉克。的确,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美伊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如今的伊拉克,经济上,仍然受到联合国的严厉制裁,物资匮乏;政治上,战争阴云再次笼罩全国。可就在这样的危机时刻,我国驻伊拉克使馆的人员仍在坚守岗位。本期
我们推出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张维秋先生的访谈,听他来讲一讲在伊拉克的感受。

  张维秋大使简历

  1941年生于河北蠡县,大学毕业

  1965—1967年在埃及进修、工作

  1981—1986年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官员

  1986—1989年中国驻巴林使馆官员

  1991—1993年中国驻突尼斯使馆参赞

  1996—1998年中国驻苏丹大使

  1998年至今中国驻伊拉克大使

  采访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张维秋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是大使一向不愿接受采访;二是公务缠身;三是在伊拉克当大使太敏感,许多问题只能“无可奉告”,所以此事一拖再拖。幸运的是,张大使还是挤出时间在一个休息日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苦孩子出身的大使

  经常能看到外交官们西装革履,出入觥筹交错的场合,大使更是无限风光,但有谁知道,当大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尊贵显耀的背后隐藏着无数艰辛。张大使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从艰苦中走过来的。

  张大使是河北人,出生在蠡县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里穷,兄弟姐妹多,全家省吃俭用扶助他上学。贫寒的家境和父母的关爱促使孩提时的张维秋刻苦上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毕业时考入保定市第一中学。即使在“大跃进”时期,在参加大炼钢铁、到农村搞土地深翻时,张维秋也没丢下学业。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外交学院。入学后,学校考虑到北方人的特点,分配他学习阿拉伯语。从此,他便与阿拉伯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永远忘不了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没有新中国,哪有我的今天。”回忆童年,张大使深有感触。

  大使是最早见到阿拉法特夫人的中国人之一

  与张大使接触过的人会发现,他属于那种平时不显山露水,却能运筹帷幄的人。多年的外交生涯让大使结交了不少中东政治名人,其中他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交往尤其吸引记者。

  张维秋1991年至1993年在我驻突尼斯大使馆任政务参赞。那时巴以和平进程刚刚启动,巴解总部还在突尼斯,我驻突尼斯使馆同时兼管巴勒斯坦事务。作为首席馆员,张维秋参赞经常去巴解总部拜会阿拉法特和他的助手,向他们传递我国政府的主张和看法,了解巴解对我国的态度。张大使说,阿拉法特每次见到他总是热情拥抱,嘘寒问暖,津津有味地回忆与中国领导人会见的情景。印象最深的一次会见是在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后。当时,我驻突尼斯大使安惠侯正在国内休假,张参赞出任临时代办。《奥斯陆协议》签署后,我国政府要求立即将中国支持这个协议的立场告知巴勒斯坦方面。张代办接到指示后,马上紧急约见阿拉法特的办公室主任。在向其通报情况离开巴解总部后,张代办的车尚未回到使馆,就接到阿拉法特秘书的电话,称阿拉法特主席要亲自接见张代办。张代办马上掉转车头返回巴解总部。阿拉法特用热情的拥抱迎接张维秋,激动地说:“你给我带来了最好的消息,感谢中国政府的支持。”

  后来,随着交往增多,张参赞与阿拉法特主席的友情不断加深。张维秋还是最早见到阿拉法特夫人的中国人之一。他说,有一次,阿拉法特召见他,当两人谈得正起劲时,忽然有一位从来没有见过的金发女郎到客厅倒茶,并与张简单寒暄。在一旁的阿拉法特也不介绍是谁,搞得张维秋莫名其妙,也不好主动发问。谁知没过几天,世界主要媒体几乎同时发布一条惊人的消息:阿拉法特主席与女秘书苏哈小姐结婚了。张参赞惊奇地发现,结婚照上的新娘正是几天前那个女子。后来,为表示祝贺,安惠侯大使和张参赞夫妇还专门在使馆宴请了苏哈。

  苏丹总统巴希尔还时刻想着他

  张大使自走上外交岗位以后,一直战斗在中东,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问张大使平生最难忘的事是什么,他说最难忘的就是促成了中国—苏丹石油项目合作工程。当回忆起这件事时,张大使似乎颇有感触。

  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搞外交的人都不愿去那儿“受罪”。但性格倔强的张维秋却不顾这些,毅然选择苏丹作为自己首任大使的出使国。决定去苏丹前,外交部领导曾经要他到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国家去,但他却表示:只要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哪里都可以。就这样,张维秋在喀土穆风风火火地干了一场。

  张大使在苏丹工作期间,正赶上中国与苏丹在苏丹合作开采石油项目的论证实施阶段。对苏丹十几亿美元的投资,是当时中国在国外投资中最大的一笔。当时苏丹国内战争不断,国际上也较为孤立,美国一直指责苏丹支持恐怖分子,坚持对其进行制裁。因此,中国国内对在这样的国家进行巨额投资能否取得成功意见不一。有些人还提醒张大使“搞不好要吃不了兜着走”。对此,张大使很清楚,如何向国内提供准确的分析报告,不仅关系到该项目安全系数的大小,还将涉及两国关系。当时苏丹正面临经济困难,急需中国在这个项目上与其合作。苏丹领导人在接见张大使时也一再希望大使尽力促成此事。在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认真思考和大量调研后,张大使果断建议国内有关方面同意这个项目。在中央支持下,1997年3月合作项目合同正式签署。1998年3月工程开工,数千名中国石油工人来到苏丹,他们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1260公里石油管道的铺设和油田开发工作。西方驻喀土穆使节在合同签署时曾用怀疑的口吻提醒张大使:“在条件如此艰苦的国家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别说一年,就是三年也是巨大成就。”当他们看到工程进展顺利时,不得不向张大使伸出大拇指。

  正当石油项目进展顺利时,另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悄然而至———1998年9月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任命张维秋为驻伊拉克特命全权大使。离开喀土穆前,苏丹总统巴希尔专门接见了张大使,为他授勋,并表示在油管项目竣工时将邀请张大使再来喀土穆出席庆祝仪式。1999年苏丹举行油管项目竣工庆祝仪式前,巴希尔总统通过我外交部和苏丹驻伊拉克大使馆等各种渠道向张大使发出邀请,但张大使终因公务繁忙未能成行。看到苏丹人民对自己作出一点努力给予的如此厚爱,张大使十分感动。他谦虚地说:“与苏丹石油合作的成功是中央英明决策的结果,我只是起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与伊拉克官员会面时,一颗导弹落在楼外的花园里

  海湾战争后,伊拉克一直处于国际制裁中,在这里工作不但生活上面临种种困难,有时生命也面临威胁。1998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命令,但由于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努力,伊方及时作出决定,宣布全面恢复与联合国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武器核查方面的合作,使得美国不得不暂时取消军事打击行动。但是,张大使对形势反复跟踪研究后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危机并没有过去。

  果然,巴格达时间1998年12月17日凌晨,美英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开始了,一颗流弹把使馆的屋顶炸了个大洞,幸好当时屋里没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遵照上级指示,18日,使馆部分工作人员撤出了巴格达,但张大使带领主要外交官仍留下坚守岗位。此刻,大部分在伊的其他国家使馆甚至一些伊政府部门已经撤离。

  18日,正当新一轮空袭下的巴格达炮火纷飞、爆炸声震耳欲聋之际,伊外长萨哈夫紧急约见张维秋大使。公务在身,张大使穿上防弹背心就出发了。几天后,伊外交部高级官员向张大使透露,就在外长见他时,不知美英当时怎么得知萨达姆总统来外交部的情报,伊外交部大楼成了美英袭击的目标之一。所幸被伊地面防空部队拦截,导弹改变了方向,落在外交部大楼前的街心花园里,但没有爆炸。提到这次火线召见,张大使至今记忆犹新。

  此后,虽然巴格达市内没有发生大的战事,但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禁飞区”内不断有轰炸,伊拉克又受制裁多年,使团的生活非常艰苦乏味。夏天天气酷热,吃的蔬菜都没有;春秋蚊虫叮咬,许多同志身上都是疤痕。此外巴格达没有国际航班,进出都要经过约旦坐1000公里的汽车,又累又危险。由于战争威胁不断,馆员不能像在其他使馆一样让亲属来探视,到了年节也不能外出旅游,许多同志的假期就是在值班室度过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大使始终情绪饱满,乐观向上。他空闲时喜欢在使馆游泳、打乒乓球,年节时还组织舞会,以“活跃活跃战争状态下馆员们紧张的心情和气氛”。

  见到萨达姆总统

  张大使常说,每个来巴格达使馆工作的人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一种经历和实现人生价值。巴格达毕竟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工作也相当刺激、惊险,富有挑战性。张大使向记者回忆了见到萨达姆总统的情形。那是2000年11月20日,伊拉克举行大阅兵,张大使被邀请观看,而他坐的位置就在萨达姆身后。那天从早到晚萨达姆检阅部队十几个小时不动,单手向空中放了108枪。阅兵结束,萨达姆突然觉得应该款待一下陪了他一天的各国大使们,便提出要见见他们并分别与大使们合影。轮到张大使时,萨达姆简单寒暄后,紧紧握住张大使的手,笑着让摄影师拍下了一张两人的合影。这是海湾战争后惟一见到萨达姆总统的中国大使。

  谈起在伊工作的感受,张大使总结了四点:一是工作艰苦,情况复杂;二是神经紧张,形势瞬息万变;三是环境特殊,险象环生;四是锻炼意志。张大使更用自己写的一副对联勉励自己和全馆人员:“碧血丹心笑傲刀山火海无怨无悔,高山景行冷对荣辱得失有始有终”,横批“舍我其谁”。

  感谢夫人鼎力相助

  本文结束前,一定要提到一位幕后英雄,那就是多年来无怨无悔地照顾张大使的大使夫人董淑英。中国外交官夫人与西方外交官夫人不同,她们既是夫人又是家庭主妇。张大使平时在家的每顿饭菜都是夫人精心准备的,每件衣服都是夫人亲手熨烫的。除了家里的后勤外,夫人还协助大使开展了许多夫人外交。比如在巴格达举办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展示会,带领使馆夫人表演扇子舞、太极拳,组织妇女参加使团义卖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大使夫人在巴格达使团界赢得了不少赞誉。提起夫人,张大使十分感动地说:“我深深地感谢夫人为我做的一切,我对夫人怀有很深的敬意。”

  现在,伊拉克再次处于危机时刻。张大使说:“中国政府对在伊拉克的全体中国人很关心,中央领导和祖国人民以及馆员国内的亲朋好友也不断打电话来慰问。对此,我们非常感谢祖国人民的关心,也请祖国人民放心,我们决不会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美国攻伊之战如箭在弦专题
 相关链接
精英女敢死队誓保萨达姆 骁勇善战不输男兵(图)(2002/11/18/ 08:55)
住宿娱乐式“宾馆” 海湾美军享受星级服务(图)(2002/11/18/ 08:45)
巴格达等待核查 希望能够证明伊拉克的清白(2002/11/18/ 07:32)
对伊武器核查能避免开打吗?(2002/11/18/ 07:12)
美调查小组开始调查有关保向伊出口武器的情况(2002/11/18/ 06:57)
联合国武检人员今抵伊 将成检查重点的地方披露(2002/11/18/ 06:54)
伊拉克电视播什么:萨达姆无处不在 美大片照放(2002/11/18/ 05:11)
五角大楼:基本做好对伊拉克开战准备(图)(2002/11/18/ 03:45)
美特训倒萨战地记者 为越战后最大规模培训(图)(2002/11/18/ 01:44)
英分析家认为对伊发动战争不可能“速战速决”(2002/11/18/ 00:36)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你想让你的爱情开花结果吗?短信宝贝,让你们体验爱情的甜蜜,儿女的可爱,家庭的温馨。发送0到888808,即可注册!
· 下载鸟啼铃语 获彩屏手机
· 越洋短信 万里传情
· 赚钱多多!新浪短信联盟全新升级
· 给你一次艳遇的机会
· 情圣秘籍--饮食男女系列短信
· 丰富多彩的韩国卡通PUCCA专区
· 每月5元 乐趣无限!图片铃声换换换
· 精彩有趣 “非常笑话”每日惊喜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  自写短信  游戏  订阅分类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下鸟叫铃声获手机
每月5元铃图随心换
[张学友] 他在那里
[许茹芸] 爱是
[张柏芝] 河东狮吼
[许志安] 玫瑰凋谢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热招 
   珠江绿洲新鲜生活
   免托福读加国名校
   金秋会员价租捷达
   清凉盛景山间别墅
   美容美发瘦身减肥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游山玩水赢大奖!
:淄博腰腿痛专科
:项目管理资质认证
:十佳楼盘网上展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