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千吨巨轮从上海直达泸州
虽然渔船、渡船和游船仍是江面上唯一的点缀,但随着三峡工程给长江航道带来的巨大改变,千吨巨轮将沿江而上,从上海直达泸州只需8天。而四川泸州也将成为仅次于重庆, 长江上游水运能力最大的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川第一港。
据介绍,西南地区现有铁路、公路的干线质量和通过能力、利用率已超过85%,年积压物资500~600万吨左右,而长江航运能力目前利用率不到15%。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港口集装箱作业没有任何配套设施。
目前大约有70%的川货从成渝高速公路奔向重庆,再在那里装船出港,而比重庆近100多公里的泸州却“空守着长江这个金饭碗”。而三峡截流改变了泸州,国家交通部已决定截流后把长江泸渝段航道维护等级由4级提高为2级航道,这样千吨货轮就可以常年在泸州通行。
虽然港口目前只能对一些散货进行运输,但8天直达上海的前景让四川出口大户长虹也动心,它正决定将部分出口彩电由泸州下水运往上海,这个“蛋糕”价值8.4亿元。
成都商报供稿
重庆
新三峡雄姿尤存秀色更添
当三峡工程大坝截断滔滔江水时,一个“雄姿尤存,秀色更添”的新三峡诞生了,永远的三峡永远不会告别。
多年从事三峡地区水文地质研究的重庆江南水文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李玉生说,到2009年,蓄水达到175米,瞿塘峡水位将升高9米,巫峡水位将升高16米,西陵峡水位升高46米,而三峡峡谷两岸的顶端高度均在千米以上,因此成库后三峡仍保持着世界上最典型的高山峡谷景观。沿线的历史人文景观绝大部分也将依然屹立江岸。将被淹没的,各地都会将原物原貌迁建到距原址不远的江岸。
李玉生说,“高峡平湖”的新格局反而会使一大批新景观“浮出水面”,三峡库区本身则是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沿线的丰都名山、忠县石宝寨和奉节白帝城,由于水位的上升,或成为半岛,或成孤岛,游船可直抵山脚,山景与江景将融为一体。
重庆晨报供稿
湖南
“雄峰”出世为洞庭死锁江水
9月15日凌晨,从小在洞庭湖边长大的张金玲猝死在三峡大坝的工地上。痛失爱妻的王国春每天都要到爱人的遗像前,默默地告诉她截流的最新情况。从小吃够了洪水苦头的金玲特别关注三峡工程的进度,盼着这一工程能尽快为下游洞庭湖区的父老乡亲遮风避雨。如今“山”来了,随着长江三峡的成功截流,一座雄伟、巍峨的大山横卧在长江,死锁滔滔江水,而她却再也无法看到。
明年水库就要蓄水,初期水位为135米,形成23亿立方米的库容。这样的库容能否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洞庭湖在汛期的水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对此保持谨慎。他说,如果遇到特大洪水,23亿立方米的库容能将洪峰的尖端砍一点,只不过会稍微减轻一些下游的压力。但到2009年竣工后,防洪库容将达220亿立方米,如果遇到特大洪水,三峡工程就可以起到削峰、错峰的作用,从而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那时才会有效解决下游地区千百年来的“心腹之患”。
潇湘晨报供稿
湖北
为线下珍稀植物找个新家
三峡水库明年蓄水后,560多种陆生植物将面临灭绝危险。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植物学专家就开始帮它们寻找新的家园。目前,三峡库区已有70多种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植物落户四溪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园,其中就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
宜昌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专家曹光毅说,疏花水柏枝是三峡库区特有的植物。它的生长旺季在冬天,而在夏季长江水位上涨时就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叶子变黄。明年三峡水库蓄水达到135米,它将成为库区惟一原产地被全部淹没的植物。据了解,目前疏花水柏枝在四溪已成功地引种了1500株。此外,荷叶铁线蕨也是三峡库区特有植物,四溪已引种约6000株,均生长旺盛。曹光毅说,今年下半年,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的全面保护工程已正式启动,确保这两种植物的生存万无一失。
楚天都市报供稿
江西
人工控湖造个新的珍禽王国
鄱阳湖是江西的鱼米之乡,也是举世瞩目的“珍禽王国”。每到秋末冬初,成千上万只候鸟,都会从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到鄱阳湖度过冬天,直到翌年暮春逐渐离去。但三峡工程建成后,其蓄水将可能降低鄱阳湖水位,鄱阳湖区候鸟栖息地的草洲就可能因为水位的下降而使之过早裸露板结,减少成百万过冬候鸟的食饵。
为此,江西的专家们提出了控湖计划。通过人工控制湖水波动面的节律性变动,改变鄱阳湖“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被动状态,即汛期过后,湖水位由18米波动下降到16米、14米,直到来年2、3月,还可在13-14米之间波动,以满足湖区农田防渍、草洲萌生的需要。然后,在4至6
月水位由14米波动上升到16米,进入汛期控制水位,以满足发电、防洪、航运、自流灌溉、水产和血防、候鸟越冬等生态功能保护的需要。到那个时候,人们将会看到更加壮观的候鸟群!
江西商报供稿
安徽
别再叫我三峡人,都是自己人
昨天一个上午,27岁的张应琼都忙着照应自己的生意,就在她忙碌的时候,她的故乡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乡即将沉入水底。
合肥市长丰县水湖镇是全国首批三峡外迁移民的安置点,从2000年开始,这里共安置了巫山县巫峡镇、大溪乡、南陵乡的168户625名移民,并因此得名“丰峡村”。安徽省三峡办移民安置处处长周本乐说:“他们总是能想着法子挣钱,有三峡移民的地方都有火锅店,搞运输的、开摩的的、打工的,日子过得都挺红火。”他们都渐渐融入长丰人的生活中,去年5月份,曾在县城开了家“三峡火锅店”的黄龙军还娶了当地姑娘闫兴美。移民们至今还说着地道的重庆方言,这成了眼下移民身份惟一的标识。但他们都不喜欢别人叫他们三峡人,都称是自己人。
这两天,安静的丰峡村里酝酿着一丝依依不舍,有些移民希望能回老家看截流,顺带着再拜一下先人的坟墓、看一眼亲戚和一起长大的儿时好友。
江淮晨报供稿
江苏
几间陋室改变百万移民命运
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三峡工程改变了百万移民的命运,然而现代历史上这一最大规模的百万移民的命运变迁,竟和南京几间毫不起眼的简陋研究室息息相关———河海大学移民研究中心。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家工程移民研究机构。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课题成果,目前
已广泛运用于三峡移民。中心主任施国庆说,过去的移民通常不进行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经常超过移民迁入地的承受能力,结果使当地农民过去的“人均一亩地”变成了“五分”甚至更少,最终移民在花完政府的移民款后,生活变得贫困,而当地居民也受到拖累。由此还引发移民和居民乱垦荒山、陡坡或填湖、填河造田,引发生态失衡,出现生态贫困等。而三峡移民首次运用了移民学,实现了科学移民。通常在移民之前,移民部门对移民的原有收入、住房、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甚至家中的牲畜、树木等,都作了综合评价,并且对迁入地进行了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确认这里可以保证移民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原先,最终才正式移民。
现代快报供稿
上海
在充满机会的地方学会竞争
11月6日上午,38岁的蒲东明破天荒放下手头活,坐到电视机前。“今天现场直播的长江截流,不能错过啊。”蒲东明对记者一边说,一边有些腼腆地笑着。自从去年8月在上海金山区朱泾镇开了饭店,就没这样停下过,生意实在是太红火了,现在朱泾镇一提到吃酸菜鱼都会到他的饭店。
一年多下来,蒲东明已经拉了自己的4个老乡到店里帮忙。开口总喜欢把自己叫做“山里人”的蒲东明有自己的生意经,“在上海开饭店,没有特色不行。”
蒲东明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云阳人,去年7月14日到上海,8月份他的饭店就开张了:“拿到开店的整套执照、证件用了不到10天!”
他一本正经地对记者说,“上海的机会很多,关键就是要能吃苦,学会竞争。”与蒲东明交谈的时候,他店里的客人已经越坐越满。“这样忙下去,以后老家就难得回了。”蒲东明说,“不过,2009年三峡完工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回去看看。”
晨报记者付涛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