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记者:三峡工程有很多很多的技术上的突破,能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我们一共有多少高难度的具有领先水平的突破?第二个问题,我们以往的工程建设,都存在着工期马拉松、投资无底洞的弊端,三峡改得最彻底,这种改的过程中,我们领导者是用什么样的施工理念和思维理念来驾驭这么大的工程?请用简练的话来概括一下。
总工程师张超然:三峡工程不仅是规模非常大,同时工期进度和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 了重大的进展。三峡工程在历史上走过了近50年,从5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科研工作。葛洲坝的建设也是为了三峡工程提供了技术的准备。从国家七五、八五,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基金项目和各大项目都把三峡工程重大技术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列为国家的计划。
按照目前的统计,全国各有关大专院校和有关的科研机构,具体数据上还不完全正确,应该说有上万人次,有几百个研究机构都参与了三峡工程的各项科研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到目前为止,由于三峡工程得了科学进步奖的至少有20多项,其中包括大江截流施工技术,得到国家科学进步奖,船闸水利的研究,也得了二等奖,还有一些基础科学的研究,包括混凝土的原材料问题,包括有关进行高边坡开挖数据方面,还有大型机电设备等等,同时,施工设计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国内的技术进行研制,也为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三峡工程又把全国的专家都聚在一起,做了大量的论证和预审,三峡工程总公司还专门设立了委员会,对重大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和研究。我们把混凝土的快速施工技术,这个项目经过专家的评审,在高强度的混凝土的生产,科学的组织,采用现场的混凝土浇铸过程的技术,和混凝土仿真模拟技术等等,都得到了突破。
最近,我们二期围堰的施工技术,也经过了国内专家的组织评审,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总的来讲,三峡工程目前能够顺利的建设,我们坚持科技领先,坚持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国外的技术用到三峡工程是分不开的。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安:
我想这个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特别是在七十年代出现的这些问题,首先是从外部条件来讲,是我们的经济实力和建设规模不相适应,所以说僧多粥少,一个亿的项目,规模是一个亿的,因为当时的投资不够,从计划上一年只能安排一万,这个工期就是十年了。本身施工单位干不上去,计划上安排长了,工期一长,投资也超了,工期也超了。从内部来讲,长期以来都是大包干的方式,吃大锅饭,一个基本建设问题中,如果说施工单位多了以后,给国家增加投资,不讲经济负担,不计成本,出现了这样两个问题。三峡工程开工以来,这两个状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可以支撑这么大规模的建设,去年我们GDP超过九万亿,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三万亿左右,我们的经济实力足够提供我们这样的项目建设,现在三峡不缺资金,不缺材料,不缺施工队伍,是最好的建设时期。从内部的管理,前两天回答了大家提的问题,我们的观念是坚持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最根本的是体制的创新,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从开始的筹划、决策、资金的筹措、建设的管理,以及今后的经营和发展,都由三峡总公司来负责。从建设的时候就要考虑今后的经营,把长期以来基本建设的责权分离的体制做了改变。我们实行了工程监理制、项目管理制,使我们工程的进度、投资和质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谢谢大家。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