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前总理安德烈奥蒂 中国小伙子们敲锣打鼓,庆祝日子越过越好。
编者按:再过一个多星期,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全国喜迎十六大之际,本报驻英国、意大利、德国的记者分别采访了一些与中国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友人,他们都曾经几次来到中国,见证了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那么,在他们眼中,中国到底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在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我先后四次作为意大利政府领导人访问过中国,对中国 三代领导人有过直接或间接的了解。虽然对他们的了解不是很透彻,但说真的,我很佩服中国的三代领导人,在他们的领导下,中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毛泽东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完成的一项重大政治杰作,就是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当时可能美国舆论并不成熟,看不到这一事件的战略意义,但尼克松总统是伟大的。我没有与毛泽东有过直接接触。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84年,不过在此之前,我曾多次到过香港,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在中国特别流行的小红书《毛主席语录》,还有意大利文本的。当时我感到吃惊的是中国与苏联的论战,中国称“苏联比法西斯还坏”。我们当时曾认为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下,中国与苏联同属共产主义阵营,不该出现这种现象。尽管我们是北约成员国,但意大利是西欧最早承认中国的国家之一,比美国早三年时间。我一直认为无视中国的存在是荒谬的,谁也不能想象世界的发展没有代表世界人口1/4的中国的参加。
在邓小平时代,中国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对外开放,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件新事物。中国建立了8个经济特区,其他地区则保持着基本相同的政策。我们有时候喜欢讲多元化的民主制度,像我们的议会制一样。我认为,一个国家智慧的作法是分阶段进行的。比如市场经济,说起来好像是一种魔法,万能的。其实一个国家体制的变化不可能在“一日之内”实现。中国还有一个少数民族问题,有56个不同的民族。我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时,李鹏委员长在外地访问,委托主持宴会的就是一个蒙古族的副委员长(注:布赫)。因此,我常对人说,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可能一个早上直接发布一个法令,全国立即就执行一种政策。就好比登山一样,如果一个人不熟悉,一开始跑得很快,一会儿就不行了。真正的登山队员是有计划地分段进行,最后才能登上顶峰。我记得与邓小平会见时,克拉克西(时任意大利总理)讲到要实现民主,更大地开放人权时,邓对克拉克西讲,我不知道你在意大利是否有99%的支持率(注:克拉克西任总书记的社会党当时在意大利只有12%左右的选票),我尽管有99%的支持率,我还有1100万人需要去做工作。当然这是幽默的谈话,但是,这些观点值得思考。
在江泽民领导下,中国增强了与世界各国的接触,这其中不仅是经济、贸易、投资等项目,还包括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交流;在我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时还举行了纪念利马窦的活动。我担任各国议会联盟政治委员会主席,从中国正式开始参加各国议会联盟的工作后,由于代表团人数按国家人口比例分配,中国代表团是人数最多的代表团,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常常提出积极的工作建议。
“9·11”事件后,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上,江泽民、布什、普京穿着中式服装在一起,标志着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在提高。今年欧洲实行了欧元,意大利政府赠送给意大利家庭1500万个里拉与欧元兑换器,这些全是中国制造的,因为中国的产品不仅价廉,而且质量非常好。▲本报驻意大利特派记者史克栋
前任英国驻中国大使高德年:中国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我作为外交官曾经三次常驻中国,前前后后加起来共有10多年。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是我亲眼看到的,这个变化之大,甚至让我感到惊讶。
我第一次去中国是1968年,在英国驻华代办处任职。当时中国正搞“文化大革命”,人民的生活是很艰苦的,什么都是定量供应,买粮食要用粮票,买衣服要用布票,还有油票、糖票什么的。我是外交官,享受特殊待遇,能用外汇券到北京友谊商店去买东西。其实,那时候的友谊商店里东西也不是很多,但总能买到中国老百姓买不到的一些东西,而且不限量。
1981年,我第二次到北京工作,在英国驻华使馆任一等秘书,后又升任参赞,一直工作到1984年返回伦敦。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中国开始发生变化。邓小平先生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得到明显发展。但是,这条路能不能坚持走下去?当时中国人还缺乏信心,外国人也在观望,觉得中国的前景还不够明朗。也就是短短十几年,当我1997年去北京任大使时,中国就大变样了。那时候的中国,不仅物资丰富,人们也充满了自信。当时在伦敦还很少有人用DVD,可我看到许多中国人已经有了,移动电话也在迅速普及。80年代的时候,中国人和外国人交往时,双方都会感到紧张,可现在,人们之间的交往随意多了。我在中国交了不少好朋友,他们可以来我家做客,我也能到他们家里坐坐。我看到他们的生活已是今非昔比:住房宽敞了,装上了高档电脑,有的还买了汽车。我们英国大使馆的不少中国雇员,就是开着自己的汽车上下班的。
20年多前我在北京时,根本看不到香蕉和橘子,蔬菜品种也极少,北京人主要吃大白菜。现在可不同了,市场上什么水果都有,包括进口的,各类蔬菜都买得到,价钱都很便宜。商场里还有各种外国名牌服装和工业品,一些中国人穿上了法国西装,是价钱很贵的,连我们外交官都不敢买。
这种变化在中国是普遍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去过中国所有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离任前去的最后一个省份是贵州省。虽然那些偏远地区远远比不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但与20多年前相比,那里的变化同样是很大的。我多次去上海,我认为那个城市的人均生活水平差不多要赶上香港和新加坡了。去青岛时,我走访了海尔公司。海尔生产的“白色产品”(英国人把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叫“白色产品”)是世界一流的,目前在英国市场上也很受欢迎。
我任大使期间,来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每年递增50%,有大学生,也有许多中学生,总共有3万来人,绝大多数是自费的。这个事实也可以说明,许多中国人手里有钱了,于是才有条件把孩子送到国外念书。
中国有13亿人口,能让这么多人有吃、有穿、有房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对于中国的领导人,我是很佩服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显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西方国家所经历的某些阶段。再过不久,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就要召开了,这次大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今后二三十年,对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只要中国能按照目前的速度继续向前发展,中国人民的日子就会过得更好。▲本报驻英国特派记者史宗星
德国工商总会副主席许斯:中国前途不可限量
尼古劳斯·许斯是德国汉堡商会前任主席、现任德国工商总会副主席。20多年来他对中国的热情始终如一,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至今,他已六次造访中国。
1980年,我第一次去中国时住在一家很旧的旅馆,很少的几辆出租车在自行车的海洋中如同鹤立鸡群。我所见到的中国人,个个都穿着“毛式”制服,作为礼品赠给他们的、带有我们公司标志的领带没法戴。今年5月,我最近一次对上海和北京访问时,印象正好反过来了,汽车如同海洋,自行车已经显得有些可怜兮兮的了。中国人的购买力如此之高,西装已经是家常便饭。走在浦东的街上,感觉真像“艾丽丝漫游仙境”一样,眼睛好像都不够用了。
中国政府在这20多年来采取的改革开放的种种政策,我对此很钦佩。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的理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以及适合中国条件的发展战略,都是十分正确和英明的。所有这些都只能说明一点:目前的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之一,领导能力很强。领导一个国家如同管理一个公司,善于领导就能发展,不善于管理就赤字累累,甚至破产。
中国决定建设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铁路,这是决策者具有战略眼光的一个例子。因为这样一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建设和管理磁悬浮铁路经验的国家。如果将来其他国家要引进德国的这项技术,中国在施工方面将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基于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方面的卓越成就和能力,以及对德中经济合作的贡献,今年5月,汉堡商会将十分珍贵的“商会奖章”授予了朱镕基总理,这个奖以前只向一位外国领导人颁发过。
德国经济界对中国的发展寄予了巨大期望,因此,汉堡商会也在积极行动,计划在汉堡港区以150公顷的土地建设一个“小浦东”,专门用于向中国招商;同时,还将设立一个“中国服务中心”,为前来投资的中国商人,提供从申请居留、办汽车驾驶执照等一条龙服务。今年9月,汉堡举行的规模空前的“中国月”活动期间,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请友好城市汉堡支持上海申办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我对周副市长说,到2010年你们主办“世博会”时,那时的中国将成为发达国家了。
我相信,中国的第四代领导人将会出色地接过接力棒,把中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新的高峰。我的女儿上大学选的是汉学,我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本报驻德国特派记者江建国▲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