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宜昌11月3日电(记者陈新洲张先国)自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以来,
三峡工程建设已历时十载。这十年,是努力拼搏的十年,更是推陈出新的十年。
“三峡纪录”改写世界水电建设史
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世界水电建设史被频频改写,一个个曾令人生畏的世界纪录,因“三峡纪录”的诞生而纷纷作古
。每一项新纪录的背后都凝结着成百上千个技术创新成果。
从1999年到2001年,三峡工程连续三年刷新混凝土浇筑量世界纪录,“三峡纪录”是原世界纪录的1.7倍
。如果用已浇筑的混凝土砌一道宽、高各一米的墙,从三峡工地到北京可以砌一个来回。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张超然说,若按照原有技术,我们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施工强度。从混凝土的
配方、塔带机的运用、保温措施的采用到仓面的设计与组织,我们已形成一整套混凝土浇筑技术体系,经权威专家组鉴定,已
达国际领先水平。
混凝土浇筑质量事关大坝安危。最初,质检员、监理人员现场记录的数据有时候并不能真实反映施工质量。于是,一
种“掌中宝”式的智能盯仓器被研制出来。盯仓器可将混凝土浇筑工序模块化,对数据进行现场记录、分析。利用盯仓器,施
工人员和质检人员能立即判断所浇混凝土是否合格。这种“电子眼”看着大坝一天天长高,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
被称为“长江第四峡”的永久船闸,施工过程中创造了十几项“世界之最”,集中在边坡和直立墙开挖、高边坡的稳
定等方面。承担任务的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开挖土石方量达4000万方,若砌成宽、高各一米的墙,可绕地球赤道一圈。他们
还安装了4200多根锚索和13万多根锚杆,把石壁和隔离墩牢牢地锁住,这些锚索和锚杆孔洞的总长相当于地球的直径。
“三峡模式”创造高质量高效率
如今,三峡左岸大坝巍然矗立,永久船闸调试完毕,导流明渠截流合龙在即。三峡工程已完成了三分之二,整个工程
预计比原计划少花200亿元,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能确保实现“千年大计”。明年将如期实现初期蓄水、船闸通航、首批机
组发电三大目标。按原计划,明年有两台机组投产发电,从目前情况看,明年四台机组投产发电已成功在握。
面对三峡工程这样的“世界顶级难题”,能创造出高质量与高效率,并做到了少花钱,秘密何在?
早在动工之初,国务院就决定用市场经济机制建设三峡,经过近十年的工程建设实践,三峡工程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
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运用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为代表的管理机制日趋完善,被业
内人士誉为“三峡模式”。
三峡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说,三峡开发总公司不是行政指挥者,而是项目法人,对工程筹划、筹资、组织施工、
生产营运、还贷等进行全程管理,这样有效地把责、权、利统一起来,有利于控制进度、质量和投资。
招投标制使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三峡集中,使全国最精锐的施工队伍大展身手。坝区方圆15.28平方公
里汇集了17家主要参建单位,合同是维系三峡工程参建各方的纽带。三峡总公司在合同的基础上创建了协作管理机制,让业
主、施工、监理、设计和管理服务各路大军,竞争中讲协作,协作中有竞争。(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