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宜昌11月2日电(记者高友清 杨希伟)“目前三峡坝址的有关水文条件均在设计标准以内,截流合龙成功没有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胸有成竹地说。
目前,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正在紧张地截流进占,截流方案正面临实战的考验。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负责主持导流明渠截流方案设计工作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
长江水利委员会是三峡工程的设计总成单位。年过六旬的郑守仁的自信源自他多次参与截流的丰富经验,也来源于他为完善这次截流设计方案所作的充分准备。
在郑守仁30多年的治水生涯中,他参加了葛洲坝和三峡工程两次截流方案的设计。1981年,葛洲坝矗起万里长江“第一坝”,大江截流是一道世界级难题,国内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
为了研究设计一套成熟的截流方案,国家专门成立了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当时在葛洲坝工地担任导流组组长的郑守仁提出用“钢筋石笼”为截流龙口护底,以增强抛投块体的稳定性。这一方案受到技术委员会肯定,在截流实战中效果显著。
12年之后,郑守仁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及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直接负责主持长江第二次和第三次截流设计方案的全面工作。
郑守仁说,这次明渠截流水流更急,落差更大,截流时水头总能量远远大于前两次,其难度为世界截流史上所罕见。
面对截流的技术难题,郑守仁充分发挥各个专业人员的力量,共同攻关,为优化设计方案出谋划策。他定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召开现场技术问题讨论会,一起分析讨论施工现场发现的技术问题,寻求解决难题的办法。郑守仁还经常请已退休的建设大师、设计大师和水利专家到三峡工程施工现场察看,修改完善工程设计方案。
经过多年的验证,郑守仁充分发挥科研先导作用,集中群体智慧,首创“人造江底,深水变浅”预平抛垫底方案,保证了大江截流的顺利实施和施工安全。在制订此次导流明渠截流方案的初步设计阶段,他又花了两年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将多种方案通过水工模型反复试验和比较研究,提出了双戗截流、分担高水头落差的“良方”。
郑守仁说,第一次截流时,测水位和流量都得人工操作,现在一条现代化的水文船就能及时收集到大量详细的水文资料,在案头电脑中可随时调阅施工现场的最新数据,不需设计人员总在现场长时间盯着。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参加万里长江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两个著名工程的建设,参与和主持三次长江截流的施工设计,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郑守仁说。(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