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汉长江公路大桥
9月26日,鄂黄长江大桥通车现场。
鞭炮散去的瞬间,数以十万计的大别山父老乡亲,扶老携幼,排山倒海般地涌向桥面。
那种冲决一切阻挡,向往幸福开放的气势;那种相隔千年,相望千年,终于第一次汇 聚在宽阔桥面的雀跃情景,催人泪下,感天动地。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10月1日荆州长江大桥通车现场。平坦宽阔的桥面,势如飞虹,跨越天堑,把世代阻隔的两岸大地联结起来。
尽管今天的荆楚儿女,在长江流经湖北的1000多公里江段上,已架起12座大桥,成为万里长江上桥梁最密集的江段,到“十五”末期,还将建起5座大桥,但仍不减他们对长江大桥的膜拜,仍不解他们在长江上架桥的情结。
从屈辱中奋起——两万名桥梁建设者首战长江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是在大江大河哺育下繁荣起来的。
长虹接地通南北,远水浮天贯古今。6300公里的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各拉丹东雪山的沱沱河,流经11个省市。多少年,多少代,中国人都梦想在长江建桥。
千年的封建王朝,尽管有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但以那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还不足以在波涛险恶的长江上架桥。
近现代,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积弱积贫,更无力在大江大河上建桥。
所以,我们拥有天下称绝的万里长城,拥有“其直如矢”的万里驰道,拥有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但不曾拥有长江大桥。
旧中国版图上遗留下的几座桥,全是外国列强建造,那是我们民族屈辱的见证———
济南黄河铁桥,德国造;郑州黄河铁桥,比利时造;蚌埠淮河大桥,英国造;哈尔滨松花江大桥,俄国造;沈阳浑河大桥,日本造;云南河口人字桥,法国造;广东珠江大桥,美国造。
直到上世纪30年代,茅以升和他的同仁们,精心编制出杭州钱塘江大桥工程方案,以节省200万大洋的优势,击败美国等6种外国专家方案,取得了钱塘江大桥设计权、监造权,最后还是因国力贫弱,施工权由丹麦、英国、德国的公司所取代。
中国人自己真正在长江上建桥,是在共和国成立以后。
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事待举,充满豪情的火热时代。
国事稍安,共和国的领导人就作出了打通扼中国发展之咽喉的长江天堑、在武汉兴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战略部署。
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专程来汉,听取初勘设计情况汇报,并登蛇山视察桥址。同年4月,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准铁道部组建武汉大桥局。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共和国举全国之力,集结两万多名建设者,仅用两年就建起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10月15日,大桥通车之日。武汉三镇市民,倾城出动。毛泽东主席欣然登桥,挥毫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丽诗篇。
一代伟人豪情满怀地宣告:“将来长江上要修20座30座桥,黄河上要修几十座桥,到处都能走!”
从高点起步到快速发展——长江上已建起36座大桥
高点起步,稳步发展,快速飞跃。中国的桥梁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武汉长江大桥突兀而起,竖起中国建桥史上第一座里程碑,跻身50年代“世界名桥”之列。其成就写进了党的“八大”政治报告。
中国桥梁建设者,在奋力学习世界建桥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己设计,自己施工,采用国产钢材,又相继在长江上中游建起宜宾长江铁桥、枝城长江大桥,在下游建起南京长江大桥。
桥事如国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然灾害及社会政治动荡,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减速,中国人在长江上只建了5座大桥。
国盛则桥盛。改革开放把中国引领到一个历史上的全新境界,“九五”期间我国桥梁建设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仅长江上新建的名、优、特、新各式桥梁,就多达近20座,超过了前40年长江建桥的总和。桥式新颖,特色各异,其设计建造水平均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桥是路的延伸,桥是撬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点。桥通经济活,引发沿江各地政府争向“打桥牌”。
1997年,仅重庆市江段就有5座长江大桥竣工。“九五”时期,湖北江段6座长江大桥同时开工建设,形成旷古未有的壮阔场面。而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至今已建成通车的有9座长江大桥。
目前在建的还有巴东大桥。“十五”期内动工的还将有武汉阳逻大桥、天兴洲大桥、赤壁大桥、监利大桥。
中国,只有今天的中国,才有如此的气魄!
无疑,这些长江大桥的建设,对完善国家公路铁路主骨架网络,促进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
而国力的提升,使得我们在长江上建桥变得更加“轻而易举”。
如果说当初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是举全国之力的话,如今一个省一个市甚至一个县,都有实力在长江上建桥了。
如果说当初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集中全国的桥梁专家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话,如今是一个公司,甚至一个项目部都有能力独立承建一座长江大桥了。
如果说当初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是采取“人海”战术的话,如今的大桥工地则显得有些“冷清”,现代化的大型设备,使施工效率空前提高。
从借鉴学习到自主创新,我国桥梁建造技术已居世界前列。
建设者们在深水施工、上部结构上,自主创造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技术,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采用,新的桥型桥式的不断创新,更使他们在设计、施工上,面对世界级强手毫不逊色。
今天,可以告慰老一辈的是,中国桥梁建设者已在长江上建起36座大桥,黄河上建起67座大桥,在全国新建4万多座各类桥梁。
“到处都能走”的期盼正一步步实现。
从建桥到桥产业发展——湖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桥梁产业基地
沿长江,或溯江而上,或乘流而下,你会发现,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座气势雄伟、风格各异的跨江大桥。
不错,你走进了一个“桥梁博物馆”。
公路的、铁路的、公铁两用的;悬索桥、斜拉桥、PC连续钢构桥;或连跨过江、或一跨到边、或多种桥式拼接。
桥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桥梁是人类审美的诉求。现代桥梁的设计者,在充分体现实用功能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桥梁与城市、桥梁与环境的协调,力求把每一座桥梁建成所在城市的标志和周边环境的亮点。
你看,连接湖北与江西的九江长江大桥,三大柔性拱蛰伏在巨大苍龙般的钢桁梁体之上,远看似游龙,昂首吞匡庐,舞爪戏浔水,背负七彩虹,腾跃飞九霄。到九江不可不看九江大桥。
你看,矗立在峡江之上的西陵长江大桥,主跨900米,一跨过长江。那高耸的桥塔连接巨缆悬吊着长虹般的桔红色桥身,极目远眺就像一红色的鲲鹏张开双翼,凌空欲飞,把三峡装扮得更加恢宏壮丽。
你看,那连接京珠高速公路的军山大桥,是一座造型精美的双面双索斜拉桥,两岸颇具楚风楚韵的景观带,把它衬托得柔美协调,美轮美奂。
你知道吗,这些桥梁包括长江上绝大多数桥梁,都是出自咱“湖北人”之手。
目前,在湖北,聚集了全国实力最强的几支建桥队伍。他们是中铁武汉大桥局、中港二航局、二公局、二公院,以及湖北路桥公司。他们最擅长在大江大河和海湾上建桥。仅大桥局和二航局每年的施工产值就达50亿元。
正是这样一批建桥高手,推动了湖北的桥产业发展壮大。眼下,武钢的桥梁钢是全国质量最好的,敢与世界上顶尖的钢厂比肩。武船的桥梁钢结构,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咸宁官桥八组出产的桥索,已成为全国许多桥梁的悬命之索。
桥产业,正在成为湖北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湖北日报记者姜月波通讯员李超明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