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9月13日电(记者刘刚令伟家陈敏)走进忠县中学绿树成荫的老校园,操场边一棵两人才能合抱的麻柳
树特别引人注目。校长沈仕平抚着老树感慨万千:“这棵树都63岁了!”
63年前,一批年轻教师来到在长江与(“洽”下加“甘”)井河交汇处的忠县忠州镇(“洽”下加“甘”)井口,
在这里盖起了几栋简易教室,栽下了一排稚嫩麻柳,建立了忠义中 学,取大忠大义之意,这就是忠县中学的前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如今,这些树已长成参天大树,忠县中学也成为一方名校。恢复高考后,这里几乎每年都有走向
北大、清华、复旦等一流高校的学子。去年全国普通高考,忠县中学文科考生上线率100%,理科上线率99%,在重庆名
列第一。
忠县中学老校园建在一个斜坡上,建校时修建的一栋木楼至今还在“服役”。沈校长告诉我们,学校属全淹全迁单位
,二、三期水位都有搬迁任务,1992年三峡工程上马后,学校再也没有新盖楼房。
“这几年,在简陋的环境中,老师拼命地教,学生拼命地学。师生都盼望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被列入搬迁
对象后,再造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不仅为学校的师生所关心,也是忠县老百姓牵挂的大事。
“忠县再穷,也要让移民的孩子读上一流的学校。”当年忠县的一位领导这样对大家表态:“这既是师生的心愿,也
是全县乡亲的心愿。”
经过5年建设,忠县中学新校园已部分投入使用。来到新校,一幅“移民先移校”的巨幅标语牌竖立在门口,在初秋
的阳光下格外醒目。一块绿色的草坪给这个尚未全面竣工的新学校点染出几许生机,草坪上孔子、达尔文、爱因斯坦的塑像静
静伫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中心教学大楼,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鹏。大楼面积为8300平方米,可容纳52个班同时上课
。分管迁校工作的副校长介绍说,新校占地250亩,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区。多功能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
艺术教室正在兴建,实验大楼的楼顶还设置了一个天文馆,已经建成的足球场是忠县历史上的第一个足球场。
走进男生宿舍,每个房间除了摆放井然的各种生活学习用品外,还设有磁卡电话和卫生间。沈仕平介绍说,学校新修
了8栋学生宿舍,能满足所有的学生寄宿。一名正在看书的同学告诉我们,他是本县曹溪村人,是一名移民子弟。在老校园上
课时不能住宿,每天上下学要步行1个小时,耽搁了许多学习时间,现在学校的条件比家里还好。
沈校长说,学校建设受到社会各界支持,县里在紧张的财政中拿出了200万元预算外资金,国债资金投入了200
多万元,对口支援的山东省捐赠了480万元。但是还是有资金缺口。
“困难大,但我们信心也大。”沈仕平说。(完)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