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琦报道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在年内着手进行修改的前期工作。黄金周期间,市规委副主任黄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规划的“分散集团式”城市布局原则将不会改变。她针对目前有关城市规划的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做好两个转移,遏制“摊大饼”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为了防止城市建设摊成“大饼”,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城市发展的“两个战略转移”,即:城市建设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远郊作战略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
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中心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膨胀和外延,中心地区的建设重点要从占地开发转向调整和改造;同时要加快边缘集团和卫星城的建设,充分发挥边缘集团和卫星城在城市中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以缓解市中心地区存在的建设压力。
另一方面,为保证市区内有足够比例的绿色空间,要加快实施和形成中心地区与边缘集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地区。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建起绿化隔离地区,阻止市中心地区的无限发展,是遏制“摊大饼”的手段之一。
环市区中心地区的绿化隔离带,即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在最初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用地面积为350平方公里。由于没有及时实施规划,该地区在城市发展和扩大中被不断地侵蚀。在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用地面积减少为240平方公里。2000年起市政府加大该地区绿化实施的力度,通过编制详细规划,确定了125平方公里的绿化空间。由此提醒我们,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尽早制定实施的政策,使规划得以实现。目前,市区绿化隔离地区(位于四环路周边的地区,是用于隔离市区中心地区和十个边缘集团,以及十个边缘集团之间的绿化空间,其功能定位为城市公园环)的建设已接近尾声。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位于五环路和六环路之间,用于隔离市区与卫星城的绿化空间,其功能定位是城市绿色生态环)的规划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它与第一道市区绿化隔离地区、城市楔形绿地、“五河十路”绿色通道等绿色空间有机联系,城市空间形成分散的“组团式”布局,这些组团之间由绿化空间隔离。
-如何解决大规模的危旧房改造与旧城保护的矛盾
旧城保护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从实施“十五”计划开始,市委、市政府要在五年内完成旧城内近300万平方米的危旧房改造。目前的进展速度,已经超出了计划速度。如宣武区的改造已接近尾声。如何解决与旧城保护的关系?人们对于历史保护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二十多年前的重在发展,转变为了既要保护,又要发展,而且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良好态势。旧城中的危旧房改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另一类是在保护区以外。旧城内已经划定的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内,也有很多质量很差的房屋,对于这些房屋的改造,可以根据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造,对其布局形态和建筑形式作出规定,如高度、屋顶的形式、与周围的关系等。而对于保护区以外的危旧房改造,也要提出更多、更详细的要求,让危旧房改造能尊重历史和旧城的传统风貌。首先,有关部门通过调研,挖掘具有文化内涵的街巷、院落,除已经确定为文保和暂保单位外,让有历史内涵的老房子尽可能多地保存下来。对新建建筑,要在建筑的屋顶、色调上提出要求,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技术手段,体现古都风貌。据悉,皇城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并在适当的时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相关的保护方案已经制定完成。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