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注册50M免费邮箱
手机短信息传情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英吉利海峡横渡梦--张健和家人作客午间一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2月16日13:41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原杰: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原杰,今天我们这个话题围绕一个人物展开,这个人的名字叫张健,我想听众朋友对这个名字不应该陌生,他就是去年八月八号到十号成功的横渡渤海海峡,最后在山东蓬莱八仙渡海滩登陆的张健,去年张健成功地横渡了渤海海峡之后,又提出在今年八月份横渡英吉利海峡,我想听众朋友对这件事情是非常关心的。那么,张健现在在干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想和张健一起谈谈他的近况。为了让听众朋友更好的了解张健的计划,以及更好的了解张健本人,今天我们把演播间设在张健的家里,那么,坐在张健旁边的人呢,还有张健的父亲,母亲,还有他的妻子,那好,让我们来和他们认识一下。

  张:听众朋友们好,我叫张健,就是体育大学的普通干部吧,多年来一直从事体育事业的推广工作,特别是超长距离的耐力性的极限运动的推广工作,包括铁人三项,越野挑战赛,也包括横渡海峡这样的活动,因为我觉得,在新的世纪,体育运动的发展形式都是回归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横渡渤海只是这些工作中的一个项目吧。

  原:在我到来这儿之前,我跟你的老师和一些认识你的人做过一些接触,他们都说你平常不太爱说话,所以我心里挺害怕,我在想我这嘉宾他不爱说话我怎么办呢?不过刚才听过你这番话我还是觉得你很健谈的。今天坐在张健对面的是张健的爱人,您是不是也做个自我介绍?

  李:我是张健的爱人,我的单位是海淀体委,跟他是同行,游泳教练。

  原:怎么称呼您呢?

  李:我叫李小娜。

  原:李小娜,嗯,李小娜边上的是张健的母亲,还有张健的父亲,您二位是不是也跟听众朋友们说两句话。

  张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张健的母亲,是个退休工人,现在在家搞搞业余活动,早上跳跳舞,晚上游游泳,反正自己度过自己的余生吧。

  原:您呢?

  张父: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健的父亲,也是个退休老工人,现在也是在安度晚年吧,自己活动活动,少给他们添点儿麻烦。

  原:对于横渡渤海海峡行动的报道,实际上现在有很多,有网上的,有报纸的,有些地方的数据,我看了一下,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刚才你说了,是多少?

  张:直线最短距离是三十三点八公里。

  原:三十三点八公里,那么我在网上还看到一则消息,写得是三百三十八公里,看来丢了一个点儿,是吧?

  张:对对。

  原:差得就比较多了,另外就是以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数,确切有多少人数?以前有人说渡了有四千多人,结果是四百多人成功了,刚才我听你说的不是,你是不是能把这个再证实一下?

  张:这个资料是这样的,以前我们掌握的资料九零年以前的,截止到九零年,四千多人试过,大概三百多人成功过,那么九零年到二零零零年经过十年,又多了两千多人去试,大概成功的不到八百人,也就是说从一八几几年到现在的一个总和。

  原:那么资料上讲的和实际的是有些差距的。

  张:因为刚游完的时候做访谈的时候我掌握的是九零年以前的资料,最近经过跟那边的联系联络,掌握最新资料,截止九九年底是这么多数。

  (音板)

  原:那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这个想法是你在横渡渤海海峡之前就有的想法还是之后才产生的想法?

  张:应该说在之后,在横渡渤海的海峡之前我没有想过要去横渡国外的海峡,因为英吉利海峡也不是很长,对于游泳本身好像意义不是很大,当时我想的就是中国的三个海峡,那么游完渤海以后接触的人比较多了,特别是接触到陈雄光以后,我觉得他有一种雄心壮志,一定要把中国人的名字刻在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名单上。英国方面每年都出一本册子,横渡过英吉利海峡人的名字上面都有,那么,还没有中国人,他感觉那儿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长游爱好者的俱乐部了,所有的渡海峡的人都要到那儿去,有的人渡完了还不走,还要在那儿呆一两天,见人就说我渡成功了,你应该怎么怎么做,他还给人家介绍经历,这是一个世界长游的俱乐部,但作为我们中国人来讲,试过几次没有成功,所以在这个范围内,应该去证实一下中国人也能成功,后来产生了这个想法。

  原:你在游渤海海峡的时候,我们也关注过电视,也非常关注你是否能成功横渡渤海海峡,我的感觉是非常的揪心,而且非常的辛苦,你自己有这种感觉吗?

  张:辛苦肯定是有的,但是在决定做这件事儿以后,那么所有的问题也都摆在面前了,确实是非常长的一个长度,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困难,我觉得还不仅仅用辛苦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说他可能对人的整个心理,思维啊,对整个事物的认识,我觉得是一个砺炼的过程吧,我总觉得人的思维是无限的,目标也是无限的,如果你没有经历过那种情况,可能是一种心理承受能力,那么比如说我在游泳池感觉已经很枯燥了,有的时候一游就是一夜,有几万米,感觉非常长,但你一旦在海里,你就觉得游泳池太渺小了,比如说这几次坐飞机多一些,从机窗往外看那广阔无垠的太空,你再想渤海那一百公里又是很短的。我觉得在心理的煅练也是这样,我坐船好几次,夜里站在船舷看海,感觉是海很长,而且在夜里没有在海里训练过,海跟天都黑了,像跟黑幕布连在一起,但真正你下去练过几次,刚开始你可能会很怕,但练过几次你就很能融入自然了。确实这是一种心的感受和心的想法。

  原:我听说你也是负责铁人三项的是吗?

  张:北京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它的发起单位是团市委和体育大学发起的。

  原:那你在这里做什么工作呢?

  张:在这里就是秘书长的法人吧,体育协会的全盘工作全都要考虑。

  原:那这个协会跟你这个干脆自己去渡渤海海峡有什么关联吗?

  张:应该有关联,因为这个项目,比如中国最早改革的几个协会,比如说当时的国家体委的铁人三项协会,舞蹈协会,它是改革最早的,要自我发展,自我生存,自己去闯这个路,国家没有经费拨款,那么北京的协会就更是这样了,比如你发展会员,搞比赛,搞培训,所有的活动都要靠你自己去做,但是这项活动在我们国家发展起来,我觉得有几点难度,首先说器材,像自行车,最便宜的也要几千块钱一辆,那对于现在来说,比如他花几十块钱游一次泳啊,或者打一次网球,这样还能承受,几千块钱一辆车对有些人来说也是问题,另外就是道路非常拥挤,不可能在马路上骑车,所以发展起来有一定难度,再来呢,有些企业,现在他们在体育项目方面越来越冷静,所以发展起来确实很困难。

  原:那你自己去横渡这个渤海海峡对事业的发展能有什么帮助吗?

  张:当时我就这么想,比赛嘛,你要拉赞助,经费量还很大,一上路比赛的时候人力物力都要达到,以前拉赞助,经常是基本人家不理你什么茬儿,比如说你把策划书传过来看,我去了几次,人家根本不理你。

  原:非常难。

  张:对,非常难,所以我渡这个渤海试一试,如果过去了以后,可能对新闻本身它有一定的新闻性,我再去跟人家谈,那可能他还会出来跟你聊两句。

  原:名人好办事啊!(笑)

  张:也不一定,虽然他跟你谈,吃饭照像不成问题,真正一谈到实质问题也挺难的。

  (音板)

  原: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叫“知夫莫若妻,知子莫若父”那你现在你父母,你妻子都在这儿,那我想问问他们一些关于你的情况。我想先问问你的夫人吧。你们俩好像是同学是吧?

  李:不是,我应该是他的学生,怎么认识的?我以前是运动员,游泳专业的运动员,以前是在河北队,他呢是在大学毕业后在我们这儿实习认识我的,我那会儿已经快退队了,他鼓励我去考学,就考体院,是八九年吧。

  原:那我想你不是谁都鼓励吧?

  张:(笑)这个肯定是,比如说确实有条件,条件比较好的不止一个,帮了好几个人的忙,上体院,我觉得当时鼓励上学这种目的还是比较纯的。

  原:(笑)那时候还没有别的条件是吧?行,您接着说。

  李:八九年我考学,应该说在他的帮助下,我考上了体院,考上了以后我是新生,他那时已经在体院当老师了,应该说我们是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吧。但是这几年,也是两个人在接触,还在谈恋爱阶段,但他还是老师,我还是学生,所以这个距离也要掌握好。

  原:应该是越来越近。

  李:对,我是九三年七月份毕业的,九三年十月份就结婚了,还是挺顺利的,毕业后我就到海淀体校当教练了。

  原:我听一个最了解他的老师说,他很慢。

  李:对,我觉得他游渤海之所以能够成功,他跟一般人的性格,韧性不一样。虽然平时他办事很慢,但韧性特别好。

  原:好像我问过你的老师,他是你的杨老师,他当时跟我说慢呢,从游泳,从运动方面来讲,这个人慢,那么他的耐力就特别特别好。

  李:对!

  原:所以他认为张健特别适合去做这次横渡渤海。

  李:他的耐力特别好,韧性特别好,而且他的一些想法,我们都是搞体育的,以前都是搞专业的,就只是停留在竞技方面,他就是从大学考上来,以前也练过好多前游泳,他的对体育的思路比较宽,想法要比别人超前,像铁人三项,像这些在中国也是比较超前的了,像渡渤海,游琼州海峡,都是一般人没想过的。他的思路还是挺超前的。

  原:那你能跟得上他的这种思路吗?

  李:刚开始说的时候我是根本没想过这些事情,反应不过来,时间长了以后,也慢慢随着他的思路往那方面走了。

  原:那作为夫妻你怎么支持他,实际行动是什么呢?

  李:首先我觉得支持最主要还是应该从思想上嘛,支持他,比如说从生活上,多体贴,多关怀一些,像饮食呀,休息啊,像平时训练啊,练累了放松这些,应该是这些吧。

  原:吃的他有营养师啊?

  李:对,有营养师,但平时的饮食也是注意的,你不能说平时吃饭全按营养师的去做,我觉得营养师在他渡渤海这段时间作用挺大的,平时的包含啊,一些细节还是应该注意一些。

  原:像这次他要冲击英吉利海峡,我看一些报道上说体重要超过一百公斤,要在二百斤以上对吧?那是不是太胖了?

  李:(笑)确实有点儿胖,但英吉利海峡嘛,水温比较低,必须要有一定的脂肪,抗冻啊。比如说太瘦了,温州的陈雄光不是太瘦了吗?他一百二十斤,游了一会儿就给冻上来了,还是得有一定的脂肪。

  原:你对他当时游完了渤海海峡后,或者说在游渤海海峡当中,你是一个怎样的心情?

  李:确实像你刚才说的,非常的揪心,虽然我也是搞游泳的,他在水里游啊,平时搞训练呀都还好,关键是他游这么长时间,尤其是在夜里,夜里特别黑嘛,我觉得这个特别可怕。

  原:我听一个船长说,如果发生海难事故,在海里,人即使穿着救生衣,两个小时还没有救援的话,这个人很可能就会被冻死。这些情况你有没有考虑过?他下水后生命的安全。

  李:嗯,我觉得他的这个安全措施还是可以,有导航船,有小渔船,都随时跟着,这个还算可以,关键是在海里面怕碰上鲨鱼,海蛰我觉得挺害怕的,尤其是在夜里边。

  原:那有没有说缓一缓或者不做了。

  李:曾经有一度,有一个网框,他是在这个网框里游,我觉得这还行,因为怕有鲨鱼嘛,结果又说那个网框做不了,然后我就劝他,算了,别游了。

  (音板)

  原:(问张健的母亲)那他要游了这件事儿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最早是从哪儿知道的?

  张母:最早?最早知道是他在家里吃饭聊天,我们都在,他跟他爸说,爸,我想游渤海。我说你游哪儿?渤海海峡?我说怎么可能呢,我就开玩笑的摸摸他脑门儿,我说儿子发烧了吧?我说你是不是有病,我就觉得他开玩笑,他也不言不语,这件事儿就过去了。过去以后呢他也再不跟我提,比如说网框没有的事啊,他老跟我说好的,我开始觉得根本不可能,我也没把这件事儿往心里去。

  原:那他征求您意见的时候您怎么跟他说的?

  张父:我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我心里明白,危险性太大,在海里遇上个鲨鱼啊,那速度太快了,一般五秒钟就过去了,如果它有目标的话,因为海里,他们都说海蜇海蜇,其实是麻蜇,就跟大锅盖这么大,它虽然不主动攻击,但它在水里飘着的,那玩意儿要蜇你一下,能蜇死人,毒气攻心...

  原:嗯,非常危险!

  张父:对,危险!但我对他们不能说这个了,这是在心里。

  原:那你得跟儿子说啊。

  张父:是啊,跟他说了,他说有网框,您就放心吧,他也有那么大岁数了,三十六岁的人了,我要怎么拦也拦不住是吧?

  原:对他的能力您怀疑过吗?

  张父:对他的能力我是不怀疑。

  原:对能力不怀疑。那私下跟老伴儿说过吗?

  张父:哪能跟她说,她血压高啊,说了她也睡不着觉了。

  原:那最后您是什么时候知道他真要游了?

  张母:是三月份,去年三月。

  原:去年三月。

  张母:中央电视台的哈国英导演,是头一个来采访的,我就挺纳闷,他说他采访一下,我就背着他,挨着哈导的耳朵说,我说你就先别采访,我说他要真游成了,再采访,我现在根本没往心上去,那会儿我还没往心上去,电视台都这么炒作了,我也确实是没有办法,但是我还不像他爸爸心宽,我在想渤海海湾那么长的距离,在我来说比琼州海峡长了四倍呢,再说他游琼州海峡的时候还年轻,而且他有组织的,我也没往心里去,后来我们同事都说你还真行,你儿子都去游海峡了,你还不怎么着急,后来有点后怕,这次游渤海开始就着急,因为我觉得对我来说,百分之百命是要的。

  原:心疼儿子。

  张母:对,太心疼了!距离那么长,游几十个小时怎么能够承受得了,两天两宿都不睡觉。

  原:就是不下水,在这儿坐两天两夜也够呛,是吧?

  张母:不说别人,就连我都觉得百分之百不能成功,咱们何必去冒那个险,至于说海里有鲨鱼啊,有海蜇啊,我还没有他爸爸了解,最近大连给他出了一本书,哎哟,我越看越是后怕,确实是太可怕了。

  原:那这次他要游英吉利海峡了,您对英吉利海峡有没有多少了解呢?

  张母:我对英吉利海峡也不怎么了解,只知道它比渤海海峡短多了,三十三点八公里,但有一样,水太凉,刚才李小娜也说了,这水太凉,万一游着哪儿抽筋,那也完不成,但是我总觉得比游渤海心情要好一些,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这次呢,我只是提醒他,咱游这个就好好开始练冬泳,另外自己身体素质要练,距离不长,一定得完成,还不像国内的,那可有点儿国际影响,再一个我愿意他这次游成功,我们不是2008年申办奥运吗?我觉得自己儿子能在这方面做点儿贡献也是挺好的,因为他游的这个时间正好是申奥嘛。

  原:这以经超过母爱了,这是一种政治责任感。

  张母:对!这回我确实有这种想法。

  (音板)

  原:刚才你的爱人,你的父母都谈到媒体给你炒作得比较厉害,你自己有没有那种被逼到那份儿上了,如果没逼到那份儿上就不游了?有这种感觉吗?

  张:我觉得是这样,作为媒体的关注,更增加了一种力量或者说一种信念,比如说你这个人做一件事大家都不认可,可能做起来就不太有劲儿了,那么就是说大家都比较关心,三十小时四十小时记者都在那儿,确实增加了很多力量,我觉得当时也没想什么条件,就是说没有人管,没有人赞助,好像租条渔船也要去试一下,这种信念一直是有的,并没有说逼得我不得不行了,信念一直都是很坚定的。

  原:你跟家里人还不一样,你家里人还一直替你担心,一看社会都炒成这样,不游也不行了,你自己还没有这种感觉啊?

  张:这个没有,因为包括它分成几个阶段吧,比如我们新闻通气会啊,或者媒体来采访,在训练当中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我觉得也没造成多大的压力...

  原:我想上次你游完渤海海峡,大伙儿对你各方面都很关心,也很关注,都想多了解一下,你小时候也是这样吗?性格也是比较慢,平时也是不爱说话,小时候也是不爱说话吗?

  张:小时候啊,是这样的,可能小时候还要老实一些吧。

  原:比现在还要老实一些啊?那我问问你妈妈看看她是怎么评价的。

  张母:我们张健从小,一看这个型儿,圆头圆脑的,就是一个特别乖巧的孩子,性格特别内向。

  原:从不淘气对吧?

  张母:对,从来都是,在班上他个头比较大,是体育委员,他从小到大就是文文静静的孩子,唱样板戏那几年,他自个儿学,他的块儿大,像“胡传奎”

  原:哦,还唱过“胡传奎”呢?他有什么其它的爱好?除了游泳。

  张母:除了游泳,就是坐在那儿看书学习,没有别的什么爱好。

  原:其实我和他的老师聊了,他们说你慢,但都不说你笨,说你其实脑子特别灵活。

  李:他大概是吧,平时他特别有主见,别看他慢,但其实他的脑子非常清楚。

  原:办什么事情都是深思熟虑的吧?

  李:对,不是像别人随波逐流或者稀里糊涂的办一件事情,他脑子很清楚的。

  原:那我们刚才问他有什么爱好,你(张健夫人)看着这个话筒好像要有话说,你对他应该也有些了解吧?

  李:说实话,我跟他这么久我也不知道他有些什么爱好。

  张:要真说爱好,你们这行应该说是我比较向往的吧。

  李:比较喜欢演讲。

  张:对,演讲啊,因为我觉得我这个人比较不适合搞体育,好像比较适合搞这方面的东西,我有一个重要的论断:一件事要成功,你先不要考虑它的结果,你要考虑它的过程,所以在这件事上,往往在体育比赛当中,我做得非常不好,老是考虑比赛得第几啊,涨还是退啊,老考虑这个,要怎么去游,怎么去打,这个好像考虑得不是很多,所以造成老紧张,老睡不着觉,是这么一种心理状况,所以不太适合搞体育,那相反的,在这方面,本质就是比较喜爱,比如说演讲比赛,我也不考虑得第几,但是站在台上,台下好几百人,你能够去讲,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欣赏,一种过程,所以我为什么能留校,到了最后的演讲比赛,当时我们的游泳馆的更衣室是一间一间的,我站在更衣室里讲,一讲一刻钟一讲一刻钟,大概讲两三个星期,但是每次讲都特别有表现欲或者说一种满足感,所以一下讲得非常好,我第一名就九十多分,第二名才七十多分,后来我们系主任说哎哟,我们这里面怎么还有这么个人?

  (音板)

  原:那你现在的英吉利海峡的准备工作准备到了什么程度了呢?

  张:我觉得这几方面,一个就是从十月开始恢复训练,到春节前已经结束了,另外呢试用低水温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了,以前从来没有冬泳过,从十月份开始冬泳,逐渐加长距离,到现在能到大概二十分钟一千两百米,已经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训练了,起码从心里上不害怕。

  原:那一般人在这么冷的水里能适应多长时间呢?

  张:它是这样的,几度水几分钟的这样一个理论,这是比较普遍的说法,比如说水一度,就在水里呆一分钟,这样比较合适,四度你就在水里呆四分钟,但真正八度,那你呆的这个时间就可以长一些,因为它主要不是一个寒冷的煅练,主要是一个寒冷的刺激,主要是体内的,血管、内脏的一种体操,比如说三十几度猛然下降到两度,于是本能的防御,收缩还不行,呆会儿它就括张了,你不括张你就完了。

  原:这真有点儿高空速降的感觉是吧?

  张:对,它包括心脏猛烈的收缩,它就是对心脏,对血管的一种煅练。

  原:那经过煅炼的人是不是就可以突破这种常规?比如两度的水,那我不就可以突破常规?呆的时间超过两分钟。

  张:通过煅练,循序渐进的,应该是可以的。像我第一、二次去的时候我觉得心脏的压力特别大,在水里呆的时间太长心脏猛然跳动,感觉有点儿稍微不适应,跟以前有点儿不一样了。那现在时间长了,光顾着游。

  原:那你现在最紧迫的训练是什么?是适应冷水?

  张:最紧迫的是(笑),当我们游泳馆的水降到大概十七、八度的时候能够连续游七八个、十个小时以上,那实验整个过程是一个什么状态?也是一开始有点凉,后来发热,那么发热完又发冷,三个阶段,那么等它再发冷的时候就有些危险了。它是游两三个小时冷,三个小时热,八九个小时,十来个小时,只要看他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原:那么现在离八月份还有好几个月,时间还长,那么你觉得要做成这么一件事,你觉得有什么障碍没有?

  张:(思考状)障碍,我觉得跟渡渤海还不一样,渡渤海还是国内,我们国家可以大力支持,比如说下水点,起水点,比如说我们的海军,都大力的支持我。这次是到国外,而且是到英国,那么它整个的,包括办一些国外的手续啊、与国外的联系啊、租船啊、导航啊,整体的要比渡渤海要难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防护油,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因为要抹常规的凡士林呀、绵羊油呀,可能一会儿就被冲没有,被分解了。因为他不让穿那种保温的游泳衣嘛。但是抹油可以,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东西。

  原:是不是非要抹上这么一层防护的东西?

  张:你不涂也可以,但能量的散失就非常大了,因为你随时都在这个十五六度的水中,你的体温随时在散失,你抹上一层东西肯定要好得多。

  原:那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思想准备啊?

  张:就是说如果什么都找不到吗?

  原:对!

  张:那就抹绵羊油,凡士林吧。(笑)没办法,能管几个小时算几个小时吧。

  原:那你这次在渤海的时候是先穿上了那种防护衣了?

  张:对,先是穿上了保暖泳衣。

  原:穿上那个里面就不用再涂什么东西了?

  张:那,那个就不必要了,虽然也要进水,但是体力散失的就要比平时热量散失的速度要慢多了。

  原:但那个好像也不舒服,看见电视里出来的时候全身是伤,您(张健的母亲)当时好像也看见了是吧?您还哭了。

  张母:(笑)对,他爸爸告诉我说你看,那得要有准备,说不定孩子根本就上不来,孩子就爬着,但你爬也得爬到沙上,因为水没有了才能算你完成了,他也有这个思想准备,但实际岸边儿的人都拥来拥去,去追他,我心里就提上了,这到底也不知道怎么样,结果最后出乎我的意料,他倒下了两三回,你想呀,在水里呆了这么长时间,站起来又倒了,就这么两三回,最后还是非常坚定的迈向沙滩了。看到他的脖子都烂了,说实在的,做母亲的心情啊,谁也比拟不了。实际跟我一块儿去的,那边有个妹妹,这边有个姐姐,都说你看这么高兴的事,你掉什么眼泪?我说你看他那脖子,都烂了。

  (音板)

  原:这次你要横渡英吉利海峡,你也跟家里人说了,应该说这次横渡英吉利海峡要比横渡渤海海峡要轻松一些。主要是对你的能力方面,你的家人肯定是更自信了。你自己呢?是不是比横渡渤海海峡的心情更轻松了?

  张:这个倒没有,搞了这么多年的体育竞技,对这个项目比较了解,比如说你跑百米的时候还有肌肉拉伤的时候,所以各种情况还是会有的,比如说女足,人家不看好的时候都说努力拼搏、顽强都拿亚军,看好的不见得就行了。你去了当然,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的。肯定对于英吉利也是一种正常的心态,首先你必须非常科学的训练(笑),提高强度,非常科学的训练,比如说在十六度的水温你游十几个小时,完全是针对性的。另外是科学的供能啊、饮食啊、防护啊,这些都得做充分的准备,但从目前看,不出现意外的话问题不是特别大,但是英国的天气非常恶劣,在夏天,阴天下雨,有风浪的时候特别多,如果你安排的那天确实又起风浪,这种也不能排除。

  原:那就是说以后你定了日子的话,不管什么天气不能变是吗?

  张:这个也不一定,他是可以帮你做一定的调整的。但是有难度,他可能一年要去渡的人不少,有几十人,那么你现在给他提出一个要求,他也要安排时间,那如果你安排的那天天气确实很恶劣,他可能还会考虑这个问题。但是说如果第二天还安排了别人,那可能就不会让你插在他前面,起码你要排在他后面。这里面也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

  原:那你比如说在法国沿海,在大西洋这边有一个比斯开湾,这比斯开湾据说是世界的两个大风区中的一个,还有一个是好望角,那么英吉利海峡是还要比它靠北一些,在湾里的条件可能比它好一点儿,可是,在自然条件是不是也还有一块儿跟渤海不太一样的条件?

  张:那肯定是有的,沿海都不一样,海峡跟海峡也不一样,那就是英吉利,它不像渤海,它是一个海湾,它的水流不是来回走的,它可能是朝一个方向,落潮往一个方向走。所以从直线上来说最短距离是三十三点八,可是实际至少应该有四五十公里,甚至五六十公里,那么一个距离,根据它的涨潮落潮,它那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冬天也低不到哪儿去,夏天也高不到哪儿去,大西洋那种环流,夏天可能冷水过来了,冬天可能热水回来了。

  原:我想听众朋友听到了你的这些情况之后,也会继续关注你下面要做的工作,你对听众朋友,对全国人民有没有想说的话?

  张:因为进入新的世纪了嘛,所以说我们国家的发展,大家经济水平越来越高,我希望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在头脑越来越聪明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身体,应该在新的世纪回归自然,多从事跟自然亲近、亲和又能够煅练身体,挑战自我的运动,以非常强健的身体加上非常聪明的头脑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原:那么我预祝你训练顺利,挑战成功。等挑战回来,再到我们这里来坐一坐,发挥一下你演讲的才能。

  原:谢谢!

  张:谢谢你,谢谢你的家人!好,听众朋友,再见!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午间一小时》将于近期讨论《我的求职经历》(2001/02/15/ 13:13)
2月12日午间一小时:生不生孩子谁说了算(2001/02/14/ 19:02)
黄安作客《午间一小时--女人花园》(2001/02/14/ 19:00)
水均益将作客午间一小时--克隆离我是近还是远(2001/02/14/ 14:29)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浪推荐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新浪漫情话给最爱的人手机短信排行榜
情人节大餐:情书、礼品…应有尽有
Club缘花城仙子大选,汇聚热门美女
聊天得大奖-MP3商务通DVD手机钻戒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时尚推荐:情人节经典电影海报欣赏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