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一个时期以来,岛内经济形势出现逆转,投资环境恶化,股市持续大跌,金融机构坏账比率上升,台湾是否会发生像英国《经济学人》文章所预测的金融危机,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就目前岛内总体经济形势而言,台湾短期内虽不至于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但并不排除小规模的“本土性金融危机”,目前金融危机的阴影已笼罩整个台湾。 投资环境变坏经济形势逆转 民进党上台后,台湾的经济与投资环境出现重大逆转。在极端的环保理念下,民进党不顾“主流民意”与在野党的反对,强行宣布停止已动工兴建的第四核能发电厂,不仅引起广泛的社会争议与政治危机,而且恶化了投资环境,许多与污染有关的传统产业投资与经营面临新的困难,许多原计划推动的投资项目将难以推动与落实。最新民意调查显示,60%以上的外商看坏未来台湾投资环境。一些外资已从台湾撤退,如日前日本索尼总公司已决定撤走在台湾的电子产品生产线。 台湾新当局推动缩短劳工工作时间、减少外籍劳工数量与落实其他社会福利政策等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传统产业经营起来更加困难重重,不少企业特别是纺织与家电等产业纷纷倒闭或外移。尤其是缩减高科技产业租税优惠范围与项目,取消5年免税优惠导致岛内科技产业向外转移加快,今年以来台湾科技企业赴大陆投资掀起新的一波热潮,前10个月对大陆投资金额超过2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近1倍,其中电子业投资占了55%。停建“核四”电厂后,科技产业因担心未来电力不足而计划纷纷外移。 由于企业关闭增加,外移加快,岛内失业率再度升高,今年前三季度失业人数达28.4万人,9月份失业率上升为3.1%,创下1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最近,台湾新领导人再次承诺任期内不加税,同时为稳定股市取消金融业营业税,“政府”因此每年减少税收27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加上其他可能支出,学者估计下年度台湾财政缺口总计达5000亿元,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大,将影响到经济建设的进行。 由于施政不当,投资环境恶化,台湾经济形势出现逆转。今年以来,由于外部经济处于复苏后的景气循环时期,因而台湾工业生产与外贸持续扩张,前8个月制造业生产增长达两位数,创12年来最好水平。但最近调查显示,制造业厂商对经济景气的预期却一样悲观。 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趋缓。1月至10月2亿元以上的民间制造业重大投资额达6120亿元,较上年增长41%,但民进党上台后的5月至10月,投资额却下降3.8%,显示民间投资意愿趋向保守。1月至10月外贸增长超过20%,但增幅已有减缓趋势,其中进口已连续3个月衰退。外汇储备已连续4个月下降,从6月底的1138亿美元减到10月底的1090亿美元,4个月总计减少近50亿美元,国际收支也在第三季度出现逆差。在此情况下,台湾经济增长率从今年第一季度的7.93%降为第二季度的5.43%,全年预测值也持续下调。台湾“行政院主计处”5月预测今年经济增长率为6.73%,8月份向下修正为6.57%,11月再向下修正为6.49%;明年经济增长率从8月预测的6.48%降为6.18%。民间预测下调幅度更大,台湾经济研究院对今年台湾经济增长率预测值由原来的6.45%降为6.37%,明年增长率为6.01%。 股市持续下跌波及汇市房市 台湾新当局上台以来,由于财经政策不明与混乱,政争不断,两岸关系持续低迷,使投资者信心大受挫折,台湾股市是一路下跌,先后跌破8000点、7000点、6000点与5000点。股市日成交量也从最高时的2000亿元,跌到最低时只有200多亿元。尽管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动用“政府四大基金”与“国家安全基金”不断进场救市,但效果不佳,股市仍在低迷中徘徊,日前又出现新一波大幅下降行情。11月20日,股价指数下跌322点,以4845点收盘,首次跌破5000点大关,较年初最高时的1万多点,下跌幅度达50%。就股市类别看,不仅传统产业股与金融股全面下跌,计250多家传统产业股跌破面值,三分之二的金融股跌破面值,而且一直被看好的科技电子类也大幅下跌,损失惨重。目前,50%以上的上市公司股票面值不足10元,25%以上的上市公司股票面值不足5元。 新台币汇率在股市表现不佳与经济前景看坏下自然在劫难逃,1美元兑换新台币的汇价从新当局上台时的30.7元一路下滑至11月中旬的32.4元,已贬值5.5%左右,11月20日,受股市波动的影响,台币对美元再次重贬至32.44,创17个月以来历史新低,目前新台币仍有贬值的压力与趋势。 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也在加深。过去几年,台湾房地产价格下跌程度虽不如《经济学人》杂志讲的下跌50%那么大,但仍有较大幅度下跌。据统计,今年第二季度与1994年相比较,台北市房地产市价下跌9.1%,台中市下跌27.7%,高雄市下跌24.2%。尽管近年来台湾当局采取一系列振兴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尤其是民进党上台后推出3200亿元的低利房屋贷款措施,不仅没有刺激房地产价格的上扬,反而在整体政治经济环境恶化下持续下降。据报道,第二季度房地产业产值下跌了5.59%;9月份房地产成交量较8月萎缩一半以上;10月份以来,台北地区的房屋交易量较上个月萎缩一成,已超过去年“921大地震”的衰退幅度。 银行坏账增加金融风险增大 台湾长期以来存在的金融机构逾期贷款问题,不但在上次“本土性金融危机”(企业在股市大跌、银行抽紧银根及抵押品“断头”卖压下,资金周转不灵,发生财务危机与倒闭)后没有有效解决,反而在民进党上台后变得更为严重,坏账在不断增加。据官方公布的统计,到8月底,全部金融机构逾期贷款已达9000多亿元,逾期贷款比率达6.2%;到10月份,台湾7大公营银行逾期贷款金额达3620亿元,较上月又增加77.5亿元,逾贷比率上升到5.31%。10月份与6月底相比,4个月间,7大金融机构的逾贷额增加了277亿元,且不包括已冲销的呆账。 民间估计的逾期贷款额与逾贷比率远高于此数。11月13日,台湾“中华信用评等公司”总经理陈松兴指出,如果按国际标准的“问题资产比率”计算,岛内银行(不包括基层金融机构)的问题资产比率高达9%至10%,问题资产总值达1.3万亿元,较官方公布的逾贷比率约高出一倍。一些学者更估计金融机构的各类超额或逾期贷款可能达3万亿元,是官方公布的3倍。 基层金融机构逾期贷款比率高,问题尤为严重。民进党籍“立法委员”在11月13日的记者会上公布农会信用部的逾期贷款情况,农会总体逾贷比率达15.7%;在287家农会信用部中,逾贷比率超过20%的基层金融机构从1997年的34家增到今年10月的82家。其中省农会逾贷比率达90%,问题相当严重。 台湾当局为稳定股市与房市,推出购房低利贷款与扶植传统产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了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且由于台湾金融机构逾贷比率上升,股市与房市价格下跌,导致坏账增加,金融机构信用等级大幅降低。据国际信用评等机构穆迪第三季度报告,台湾金融机构信用评等居亚洲之末,其中民营银行为D+,公营银行为D。台湾金融“痛苦指数”迅速上升到58%,接近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水准。台湾金融风险明显增大,也成为是否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政局动荡不安经济雪上加霜 民进党上台后,“执政班子”缺乏“执政”经验,提不出足以让各界满意的财经政策,加上在“核四”等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加剧了岛内政治危机。目前,在野势力对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罢免案”尚未结束,又传出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绯闻案”;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也在升温,“立法委员”施明德因此退出民进党,成为第二位退党的前党主席,对处境不佳的民进党无疑是沉重一击。最近,“总统府”内又闹矛盾,“执政”的民进党忙于权力斗争,已无力搞经济,民众对民进党“执政”失望度升高,对台湾领导人的施政满意度一路下跌,从就职时的77%降为“八掌溪事件”后的53%,到10月上旬降为37%(联合报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结果)。 政局动荡与民进党的“执政”能力的不足,引起的民众信心危机难以在短期内消除,进一步影响岛内投资与消费,不利经济景气。这对于岛内股市波动与经济形势逆转,无疑是雪上加霜。 金融危机征兆初现 由于经济形势出现逆转,股市持续大跌,金融机构坏账增加,加上岛内政争不断,社会矛盾加剧,台湾是否会在近期内发生金融危机已成为岛内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尽管台湾新当局认为台湾经济基本面情况尚佳,外汇储备庞大,没有外债,金融机构坏账不算大,台湾不会在春节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但工商界与学术界等普遍认为台湾经济形势严峻,金融坏账不可小视,不排除短期内发生小规模“本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甚至台湾“经建会”主任陈博志也认为台湾有可能发生小规模“本土性金融危机”。若股市持续下跌,新台币贬值加大,政局动荡不能平息,投资人信心崩溃,台湾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金融危机。 最近,国际媒体关于台湾发生金融危机的报道增多。除了《经济学人》认为台湾在春节前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外,10月23日,日本野村证券公司发表的一篇题为“亚洲证券市场深入透视”一文也指出,“台湾正迈向小型亚洲金融风暴”,并建议投资人“卖台湾股票买韩国股票”。11月11日,美国权威性《霸荣周刊》报道,包括台湾在内的全球新兴市场出现新的金融危机阴影。 事实上,台湾已有某种小型“本土性金融危机”的征兆。由于股市持续大跌及民进党大张旗鼓的进行经济金融扫黑,已经引发了长期潜伏的经济金融问题,相继发生中兴银行、彰化银行、台湾土地信托投资公司与台开公司等经营弊案,先后有东帝士、国丰、长亿、彦武与群武等企业发生资金周转不灵的“退票事件”。日前,股市再度大跌,银行融资“断头”卖压(出售企业抵押股票等)再现,银行业再度对企业开始紧缩银根,可能加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种种迹象显示,台湾岛内已有一年前发生“本土性金融危机”的某种征兆。 面对股市大跌可能对产业的冲击,台湾当局于20日晚及时抛出包括降低股市涨跌度(从原7%降为3.5%)、放宽外资投资股市比例、放宽银行承购持股比例、健全金融体系与落实传统产业专案贷款等,试图拉抬跌跌不休的股市。但能否奏效,舆论和投资者都不乐观。(王建民)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