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 中国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
对罪犯的感化是中国改造罪犯的重要内容。中国劳改机关主要采取了 以下几种做法: 中国的监狱、劳改场所积极开展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为在 押罪犯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改造氛围。 监狱、劳改场所均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备有政治、文化、文学、科 技等书籍和各类报刊,供罪犯阅读,同时允许罪犯自费订阅报纸、杂志。 监狱、劳改场所还经常组织有学习能力的罪犯开展文艺创作、新闻写作、 读书、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 相当多的监狱、劳改场所还组织罪犯参加学习书法、绘画等习艺性活 动,配备了专门教师、画室、作画工具及原材料。有的还请社会上的教师 到监狱指导。上海市监狱从1983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期在押罪犯的习美作 品展,每次展出二、三百件。1990年秋, 在北京的博物馆举办了有700多 件由在押罪犯创作的美术作品展,内容涉及书法、篆刻、素描、油画、国 画、水粉画、泥塑、石刻、玉雕、木雕、根雕、蜡染、刺绣、编织、剪纸 等,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不少监狱、劳改场所都有由罪犯组织的艺术团,自编自演文艺节目。 有些还经常组织罪犯开展体育活动,举行篮球、乒乓球、拔河及各种棋类 比赛。 为活跃罪犯的生活,教育改造罪犯,中国的监狱、劳改场所办有“三 报”:劳改报、黑板报、墙报。这些报由监管工作人员负责,由罪犯自己 撰稿、编辑、抄写、刻印。目前,狱内劳改报的发行量为22.4万份。这些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监内报,被罪犯称为“改造路上的良师益友”。 中国十分重视监管工作人员对在押罪犯的言传身教作用。 中国要求监管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文化知识,在日常 工作中以其文明的言谈举止引导、启发罪犯。尤其是对青少年罪犯,要求 监管工作人员要象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教师对待学生那样真诚 地、耐心地、细致地做好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监管工作人员在做工作 时,有时要找罪犯谈话上十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以关怀备至之情打 动罪犯。罪犯在家庭、婚姻等方面遇有特殊困难,劳改机关与社会联系, 尽力帮助解决。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帮助、教育、感化罪犯的工作。 这是中国改造罪犯的一个重要特色。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相当成功 的,中国的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会、 共青团、妇联和司法机关的负责人,社会知名人士、英雄、劳动模范,老 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艺术家等,到监狱、劳改场所给罪犯作报告, 讲形势,谈理想,提希望,使罪犯感受温暖,看到光明前途。有的还组织 受害者到监狱、劳改场所控诉犯罪的危害,使罪犯增加罪责感,进一步认 罪悔罪。 劳改机关经常请已改造好的典型人物到监狱、劳改场所现身说法,这 对增强在押罪犯的改造信心起了很好的作用。 劳改机关对改造表现比较好的罪犯,在可能的条件下,或组织他们到 社会上参观学习,或节假日给假回家与亲人团聚,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 情况,使他们感到自己仍是社会的一员,争取尽早回到社会,参加国家的 现代化建设。 劳改机关积极发动在押罪犯的家属参与对罪犯的感化工作。 监狱、劳改场所除执行正常的探监规定外,遇有罪犯思想波动时,邀 请罪犯家属到监狱、劳改场所进行规劝。对来监探望罪犯的亲属,监管工 作人员主动介绍罪犯的思想、表现,有时还组织参观罪犯监舍、劳动场所, 请他们协助做罪犯的思想工作。 劳改机关对罪犯的感化,得到了多数罪犯真诚的响应。 1990年4月26日18时,6.9级强烈地震将青海省第十三劳改支队的建筑 物瞬间震为废墟。因监房建筑较坚固,罪犯中无人死亡或重伤。在余震不 断,没有照明的情况下,罪犯没有一人逃跑,而是积极投入到紧张的抢险 救灾中,共救出职工及家属118人。事后,115名罪犯受到依法减刑、假释 的宽大处理,169名罪犯受到记功、表扬。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 中国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